APP下载

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5-05-30辜贤春施颖�オ�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均分职校

辜贤春 施颖�オ�

[摘要]农村中职学校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必要的情感关爱和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某农村中职学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与分析,学校要建立起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125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经济落后地区的大批农民离开家乡到发达地区务工,他们把子女留在家乡,所以农村学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情感关爱、监管和教育,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问题,同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某农村中职学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某农村中职校一年级新生进行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32份,回收率为92.44%。其中有效问卷766份,有效率为92.1%,涉及学前教育、服装、汽修、机电、数控、高茶农、会计、计算机八个专业。男女生人数、是否留守学生人数具体见表1。

2.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分为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是由6个项目组成的。量表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

3.调查方法

本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配合给予统一指导,利用学生自习时间集体施测。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根据国内适用标准,项目平均分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在2分到2.99分之间:

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在3分到3.99分之间: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在4分到4.99分之间: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如果均分等于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除用10个内容量表各自的项目平均分进行判断外,还用总量表项目总均分进行总体的评定。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把该量表60项各自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被60除,得出的分数便是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本研究采用项目平均分及总均分进行判断,各个项目及总量表的发生率见表2。

2.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总均分在2-2.99之间的人数占了52.3%,这表示大于半数的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总均分在3或者以上的人数占了4.7%,这表明有小部分留守学生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心理问题。在表明存在问题的2-5分值范围内,出现问题的比例依次是:人际关系敏感71.9%,适应性69.8%,情绪68.5%,焦虑64.6%,强迫60.9%,偏执57.0%,敌对41.0%,抑郁54.4%,学习压力感60.9%,即有上述百分比的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统计结果看,没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比例为43%,存在问题的为57%,这意味着,大约两个留守学生中就有一个人存在心理问题。

四、研究思考

1.农村中职留守学生人际交往状况

由表2可以知道,该校留守学生存在的最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分别表现在与朋友、同学、教师以及父母交往几方面。不少学生渴望与异性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但他们正处于情感容易冲动的阶段,还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因而早恋现象比较普遍;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成绩不好,与教师的关系紧张。到中职学校后,不懂得如何与教师相处,对教师的管理容易出现不满情绪;由于与父母接触少、交流少,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冲突。

2.对学校生活的适应情况

与初中的学习相比,中职学校学习活动有不同的特点:学科的内容趋向职业化,在学习方法上,要求理实结合。如何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对留守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大部分留守学生由于中考“失败”才进入职校,过去的“失败”和生活经历使他们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

五、实施对策

1.学校要建立起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多渠道关爱留守学生

为了使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维护工作。要配备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建立健全一套完善、全面、有效的制度,以便对留守学生实施心理健康质量的评估、预警、干预工作。针对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现状,可以构建起农村中职学校“留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留守学生”专题教育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学校,建立“留守学生”家校联系卡;加强与社会职能部门联系,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多渠道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爱、监控和维护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尽快适应职校生活、改善人际关系

中考的挫折使不少留守学生给自己贴上了“我不行,我很笨”的标签。而“我不行”就是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要的就是教育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自我,要经常提醒学生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哪些优点、不足是什么,我打算怎样度过中职三年的学习生活、我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等问题。通过较全面地认识自己,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树立起自信心,从而能较好地适应中职学校生活和与改善与教师、同学、父母的人际。

3.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如果学生能有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那么将会使心理健康发展。比如当学生出现不良心理时,引导其学习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向同学、朋友、心理教师倾诉;听音乐、看电影、读书、运动;还可以进行积极自我暗示、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微笑、经常想象自己取得成功时的情形等等。

六、调查结论

总之,此次调查中没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比例为43%,存在心理问题的为57%,说明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应努力为留守学生创造优雅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面对留守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了解、疏导和指引,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起自信心,从而能较好地适应中职校生活,最终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秋菊. 农村职校“留守学生”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09(21).

[2]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

[3]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

(责任编辑黄晓)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均分职校
柔性喂丝机均分盘CFD分析和优化设计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我的职校我的梦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