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级留守学生的管理

2015-05-30谢元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建立健全监护人家长

谢元生

[摘要]通过总结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多年相关工作经验,明确工作职责,并提出对策。管理留守学生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关爱合力等。

[关键词]留守学生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095

目前, 我国农村许多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缺少家长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留守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如果他们没有受到父母亲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启蒙,身体和心理发育中缺乏父母关爱,容易形成偏离正轨的独特个性,具体表现为孤独、不冷静、胆小怕事、自闭等。很多学生因为长期无人看管而结交了一些社会不良人员,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甚至会做一些违法违纪的事。

其次,家长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其一,家长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学习资助条件;其二,大多数留守孩子在家里还要做超负荷的家务和农活。因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是隔代的长辈,他们几乎是文盲,没有辅导孩子功课的能力,从而导致其家庭缺少浓郁的文化氛围,除此之外,父母亲的长时间在外打工谋生的手段使孩子形成了一种不读书也可以生活得下去的消极思想,滋长了“读书无用论”。

再次,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低,导致他们厌学、辍学等。有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留守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经常迟到、早退、上课开小差、抄袭他人的作业,甚至旷课等。

为了给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从2010年开始,我们学校就在本城镇范围内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在把这几年来相关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明确工作职责

通过制定调查问卷及统计调查结果,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找到了影响他们成长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有计划地提出实际可行的方法,齐抓共管,全面实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程”,为他们营造和谐而美好的成长环境。与此同时,还加强了领导职能建设,与群众形成合力,并且大肆宣传,建立层层把关制,完善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了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主要实行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使学校成为学生协调发展的主阵地

1.建立健全主要领导的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确实可行的措施,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主阵地。

2.为留守学生立卡

我校对所有留守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研究,为他们建立了专门档案卡片。教师通过卡片能够联系到他们的监护人,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3.实施特定教职工对特定留守学生负责的制度

在所有的留守学生中确立了重点需要扶持的对象,并为他们配备相应的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要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随时随地能够把握他们的思想行为,引导其健康成长。

4.着重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让他们消除不良的想法,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5.建立健全年终考核标准

学校要积极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建立及完善教师工作评价机制,不时对学校教师进行评价,并将这些评价作为其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形成关爱合力

首先,与留守学生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强沟通。其次,加强对家长委托的监护人的思想教育。再次,加强整个社区、村委及家庭的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班级留守学生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基础教育设施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学生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学生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有一个留守学生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再考最后一名了。”相信大家听到这些话更多的是心酸。确实,如果无视留守学生的权益,我们将迎来情感残缺、社会和家庭责任冷漠甚至充满反社会情绪的一代。每个人的成长都有故事,同样每个人的心里都渴望爱的注视。 在校的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爱传递温暖关怀,让学生在爱中幸福成长。

(责任编辑柳紫)

猜你喜欢

建立健全监护人家长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发挥审议意见作用
家长请吃药Ⅱ
推进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立健全的思考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