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史料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尝试

2015-05-30韦萍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韦萍

【摘 要】比较详细地阐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恰当地运用史料来辅助教学的方法。一利用教材中的史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二选取史料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三选取的史料要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最后诠释课堂上运用史料教学是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史料运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75-03

运用史料进行课堂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相关史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相关史料进行处理,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感知历史、探究历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并最终提高学习能力、答题能力。

在实施新课改前,在课堂教学中也运用一定的史料进行教学,但不是那么普遍。实施新课改后,针对新教材,无论是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平常教学,都得补充一定数量的史料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笔者在教授《历史必修1》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比以前更多地运用相关的史料进行教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原因有几点,首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标中无论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还是“实施建议”,都分别就史料教学的作用、内容、条件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建议。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已作为开展历史课程改革,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新教材的要求。高中教材《历史必修1》每一课除了正文外,都在课文导言、“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习延伸”等栏目处补充了相关史料。再次,是考试及能力的要求。当今的试题,不论是学业水平测试还是高考题,从史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回答问题已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运用史料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试能力,这是教师的共识。另外,历史是过去的,不可再现,特别是高中《历史必修1》的内容是学习政治文明的演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没有运用相应的史料进行教学,学生难以理解,感到没什么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史料进行教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在运用史料进行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是存在误区的(包括本人),如史料太多、太长,有的在多媒体上一放而过,学生都没来得及看也更谈不上思考,特别是对教材上的材料不够重视,有的干脆是视而不见,又另外补充了许多。这些都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在教学中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利用教材中的史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能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史料很多,形式多样。在正文及“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栏目中有大量的文字史料和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及其说明,有传说、故事、诗歌、民谣及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这些对增强历史的直观感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这些史料都在学生书上,便于学生研读和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思之窗”的史料

内容重要,这些史料有助于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它还附有“思考题”启发学生,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如能结合其中的史料进行教学,既能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又能突破重难点。例如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在讲到皇帝特征时,可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0页的“学思之窗”的史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再结合教材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加深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理解,同时认识到丞相作为百官之首,皇权与相权也存在矛盾;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二)“历史纵横“资料回放”中的史料

内容丰富,多种多样,可以让历史更丰满充实。在课堂上可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拓深知识层次,增加学习兴趣。如在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的建立》,教材正文介绍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了这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的体现。再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教材37页的“历史纵横”的材料: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 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使学生了解了英国选民资格的变化,更能体会到英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历程,表明经济的发展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完善的基础。拓宽、拓深了学生的知识。又如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中讲到是中美关系改善、尼克松访华时,指导学生看113页的“历史纵横”,让学生了解“乒乓外交”的史实,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教材的地图和图片资料

可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教师可结合学生和教材情况进行讲解。如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中讲到秦始皇统一措施中统一度量衡,就可以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0页中的三个图片:“秦半两钱”“秦铜量”“秦铜权”。学生对其中的“铜权”大多不太了解,通過教师解释学生就会领会更到位了。

二、选取史料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

(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利于学生适应初高的衔接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是中国古代内容,所用的文字史料大多是古汉语的,学生刚刚上高中,阅读能力、古汉语水平有待提高。所选用的史料和设问都应是较简短的,如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在讲到禅让制及其与王位世袭制的区别时,可设计两段史料进行。

村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问: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制度?(答:禅让制)

材料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问: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的区别有哪些?(公天下—家天下;传贤—传子)

这些史料,由于字数不多,问题简单,有课本知识做铺垫,学生在初中对相关的史料也有所接触,较容易接受,参与程度高。

(二)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史料,创设历史情景,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是爱国情、英雄情、家乡情等方面的史料。历史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学生都有爱国情结、英雄情结、家乡情结,补充这些史料满足了学生的心里需求。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

在爱国情结、英雄情结方面,教材有许多典型的史料。如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在讲到甲午中日战争时在“历史纵横”栏目介绍了刘永福、徐骧的事迹、“学思之窗”中有谭嗣同的《有感》一诗,还有邓世昌的照片及事迹说明。学生看了深受爱国主义教育。如果在此能结合课本中关于邓世昌的事迹再向学生介绍光绪帝为邓世昌写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生的感受更强烈。再如在13课《辛亥革命》中,为让学生感受到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是无数革命者牺牲换来的。所以讲到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时,就要补充秋瑾的事迹,并引用了她的诗句:“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寻知音。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以及宋庆龄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由此学生对这位女革命家很景仰。在讲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时候,引用黄花岗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节选:“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作者与爱妻那份真情、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风范令人动容,学生深受感动。

关于家乡情结方面,如乡土历史的史料。因是发生在自己的家乡的历史,学生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如在第10课《鸦片战争》中学习鸦片的输入及其危害时,可补充描述广西鸦片泛滥的三段史料(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二卷):“这些鸦片,绝大部分是从广州进口,然后销往各地的。……很早以来,广西各地广泛流传“无东不成市,有东必有烟”之说。”“19世纪30年代,鸦片流毒广西,已经相当普遍……当时吸食鸦片的,除了剥削阶级中人之外,就连天地会女头目邱二嫂的丈夫等一些下流社会的小人物,也成了终日进出烟馆之门的瘾君子。”“19世纪40年代,在郁林的长荣圩,贵县的大圩,桂平县的大湟江口圩等地,也分别出现了一家或者十几家鸦片烟馆。”学生就有了较具体的认知。在讲到鸦片战争时还可补充广西出兵抗击侵略的史实(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二卷):“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广西梧州防兵首先奉调赶往广州增援线……直至1842年夏,贵州、四川、江西、湖北等省援粤之兵勇已经分别裁额,而广西兵1800名仍驻留广东,担任防备任务。稍后,以英军进犯浙江,浙江军务紧要,清廷又命巡抚周之琦挑选精兵1000名,迅速开往浙江,交扬威将军奕经差遣。”学生同步了解了广西与鸦片战争那段历史的关系。在教学中,如能结合到本市、本县、本乡、本校的效果更好。如横县抗战中的四排岭、镇江战斗等。还可以联系校史,如历史上学校学生积极抗日,参加学生军的相关史料(学校就有参加过学生军的退休教师),学生就感觉到历史离自己很近,倍感谢亲切。

二是历史图片。图片史料直观形象,感观刺激强烈。由于历史是过去发生的,学生很难感知,通过图片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如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用多媒体打出一幅乔冠华开怀大笑的照片,就足以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的喜悦心情,学生感同身受地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感到自豪。可见照片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有的教师在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中讲到中国在70年代的外交新成就时就用了三幅图片并加上了小标题——“中国人来了”“美国人来了”“日本人来了”,形象地表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文正常化这三项外交突破,学生一目了然,也觉得很新颖。

又如,26课《世界多极化的出现》中讲到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时,用多媒体打出两幅对比照片(下图),瞬间就能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再如,12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6课《抗日战争》中展出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中的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照片,让学生在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的苦难的同时,更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者兽行的愤慨,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选取的史料要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使学生的學习能力和答题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在选择史料进行教学时,要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如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在分析明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时,教材16页用了差不多1页来讲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在导言部分及正文部分又讲了胡惟庸骄横擅权被杀的史实,字数较多,如果光看课本学生的思路还是不够明晰的,也不是很全面。考虑到前面学生已学习了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所以设置了一组史料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思考分析。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明太祖曰:“……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明太祖实录》卷59

材料三: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统领各部宰相权力扩大。

材料四: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宰相胡惟庸,从此撤销宰相。

通过学生探讨,教师引领,得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是:(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2)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皇权不稳。(3)现实原因: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4)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这样,学生不但理清了课本的线索,还能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来综合考虑废除宰相制度的的原因。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归纳能力、答题能力得到提升,学到了方法,以后答题可以模仿类似的模式进行。

四、课堂上运用史料教学是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用很重要

教师选取了合适的史料,在课堂上不能用多媒体一放给学生就算了,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目标明确

要明白使用史料的目的,不能为了史料而史料。要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史料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感知历史的史料还是要结合所学知识,选用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史料,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述为主的还是让学生自进行探讨的,教师都要心中有数。教师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要围绕目标,减少盲目性。

(二)全盘考虑

要考虑教学任务与时间的分配,不能盲目求多,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看材料,有思考、合作探讨、回答问题的时间。如果是多媒体幻灯片打出的,材料最好是在同一张幻灯片上,问题也最好在同一张幻灯片。否则学生看得了材料不记得问什么了,记得问题,又不记得材料怎样了,从而影响教學效果及效率。

(三)传授方法

教师在学生探讨后要就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解释,总结思路和方法。比如,如何审题、如何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如何组织答案等。教师要让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常态。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运用史料进行教学,需要每一位教师深入探索,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平常做个有心人,注意史料的积累,多听课,吸取同行一些好的做法,以利于课堂效率不断提高,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