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同发展

2015-05-30顾宏

大东方 2015年8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终身体育学校体育

顾宏

摘 要: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两种重要的体育形式。该文通过文献资料发和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并对两者协同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旨在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服务于人们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以及整个体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终身体育;协同发展

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是体育理论中两个很重要的范畴,它们是依照不同的体育对象划分的。二者在概念、对象、内容、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1.概念不同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

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社区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社区成员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区发展。

2.管理体制不同

学校体育对象是青少年儿童,他们正处在长身体、增心智的发展过程中。再加上学校教育活动的专门性、稳定性、连续性和高度集中性等特点,使得学校体育形成了独特的体系。社区体育由于余暇时间分散、群体流动性大,再加上体育需求差异等一些客观因素,社区体育难以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趋同划一的体系。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虽然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许多方面有明显差别,但这些差别并不是本质上的,它们都是国民体育的组成部分。只是由于体育对象、体育条件的不同,而导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一般认为,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二、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

1.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

之所以说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是因为社区体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靠社会成员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而这种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每个人是从学校体育阶段获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学生在学校体育阶段还没有形成最起码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学生走出校门后,多半儿会与体育再见,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校体育最大的失败,社区体育也就失去了一个最可靠的基础。

从另外一个角度,要看学校体育阶段为学生打下的运动技能基础是否具有可持续应用的价值。如果学校体育阶段只是为了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而不考虑与终身体育的联系,那么很可能学生在学校体育阶段所学习和掌握的运动技能只是为应试和分数的,没有体现“体育内容的长效性”,这样,社区体育就又失去了一个基础。

所以,无论从体育的目标,还是从体育的内容、手段来看,学校体育都是社区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这个基础没有打好,社区体育的发展将成为空谈!

2.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

从体育终身化的发展趋势看,学校体育必须与社区体育相衔接。上面已经说到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但另一个方面,社区体育的迅速发展,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也产生带动作用。这种影响作用体现在,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方式将对学校体育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1)现代学校体育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根本目标。在学校体育阶段学生没有对体育的兴趣,没有形成起码的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的改革就是失败的,也不能为社区体育奠定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与传统的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学校体育并不矛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学校体育在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上,要体现主体多元化的要求,不要千篇一律,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倡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区体育主体多样化的需求。具体来说,在学校体育的内容方面,我们不能呆板地以传统运动技术学习为主,而是尽可能在有限的学校体育阶段,让学生接触健身运动、竞技运动、娱乐休闲运动等多种运动手段,同时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实用性,这就要求学校体育阶段的体育教材选择要有多样性、实用性和长效性。

学校体育除了针对学生特征进行教育之外,还要向他们灌输一些步入社会之后的健身知识,尤其针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延续从事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不至于走上社会之后,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条件而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3)学校体育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我们过去的某些传统观点过分强调体育的教育功能,而忽视体育的情感生活功能、娱乐功能,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学校体育要适当淡化生物和技术层面的因素,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倡导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从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感到自我价值与发展的成功。赋予学校体育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使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走向深入。

四、结语

总的来说,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既有多方面的差别,但同时二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学校体育是基础,社区体育是导向。社区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的主要形式与关键。如果能重视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学校体育就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接轨,最终促进体育终身化的发展,推进学校体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珍.社区体育指导[M].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4-35

[2]李娟,牛静.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J].体育学刊,2005,12(3):95-97

[3]赵妤.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9(8):29-32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终身体育学校体育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