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于加强,勇于摆脱

2015-05-30郑晓春

文化产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加强基层

郑晓春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关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常态化工作活动正在不断的深入开展到全国各地,这也正是社会各阶层贯彻落实国家主席重要讲话的重大改革。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在近年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中,以身作则,引导广大群众认真工作,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群众,反映群众愿望、呼声,强化服务意识,才能改进新闻报道,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提高新闻宣传水平。

关键词:常态化发展;加强;基层;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新闻届引起了很大反响,对于新闻工作人员和时刻处在第一战线的记者们的要求更进一步提升了,而新闻界也借着十六大的东风,开展了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毛泽东思想主义观点、职业道德素养要求等多项活动,极大程度加强整治了现阶段新闻界中出现的腐败风,虚假报道和低俗报道等情况,逐步摆脱了有损新闻正洁之风的情况。自2011年开展了系列走基层活动至今,将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发表了迎合了广大观众需要的新闻作品,端正了新闻界的思想政治作风,社会也对此广泛给予好评和褒奖。而如何将这一良好做法传承下去,将其转变为常态化的发展,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外界的共同努力。

一、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牢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时刻端正自己的思想

正如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时刻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思想,新闻记者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时刻牢记和树立端正的思想,主动自觉遵守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将自己和广大人民群众放在同一位置上。记者播报新闻建立起群众和国家领导之间的联系和桥梁,这份工作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发动群众主动遵守党的路线,服务群众和以身作则影响广大群众。“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一重大活动的开展,为的就是让新闻工作者能够坚定不移的肯定群众所处立场,加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下达的指令,自觉遵守党的基本路线和群众路线不动摇。新闻记者只有正确意识到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同时积极主动的完成,才可以更大程度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弘扬党中央的正确思想,反馈广大群众的心声,为处在基层的广大人民谋求应得到的利益,是新闻行业开展“走、转、改”的意义,也是每一个新闻记者和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只有真正深入地走进基层群众的生活,才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广大群众所生活的实际情况,掌握他们的内心真实感想和需要,将人民群众的心声传达出来,让各级领导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社会群众生活的真实状况。如我台记者通过深入采访福安汽车站普通员工雷贵容心中装着旅客,在客运一线从事站务工作,旅客有困难主动帮助,用细心耐心服务旅客。十多年工作中,雷贵容通过一件件平凡而普通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服务情怀,让受众更真实感受到雷贵容平凡中蕴含的可贵品质,而不是传统的说理、说教塑造一个“高大上”形象,转变了文风、作风,能更好的被受众接受、认可,从而更好地宏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这样的走基层活动,是一次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生活的正确实践,也是一个时代推动下必然发展的奋斗过程。在前人努力打下的基础中,通过持续加强走基层的活动,将其转变为常态化发展的过程,能够更好的推进党中央和国家自身的事业发展和良好形象的树立,这也意味着新闻工作者需要更加主动的深入一线基层,深入探访群众生活,把握好如何更好为人民服务的着力点,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最真切呼声,不再做表面官话报道,而是以深入基层人心的舆论工作,将其凝聚成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

二、新闻媒体记录对新闻采访的意义

新闻媒体的记录是这个时代发展的重要标签,也是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群众实际活动的反映,如何更好的贴近群众的一针一线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业界要更多加强关于走基层的活动,更要让新闻工作者勇于摆脱高高在上的记者形象,而是深入群众生活中,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一名基层记者,要知道民众时刻关注的新闻更多的是和他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有真正做到扎根在人民生活中的,才可以报道出真情实感的时事新闻,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国家领导层的力量,感受到时代快速发展下社会仍存在的美好。在现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端正自身作风,如果态度作风不够端正,对于群众来说是非常恶劣的一种现象,如果不转变这种作风,很可能会引发民众的愤怒和怀疑,让新闻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受到一定的挑战,更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改革和社会的稳定和谐进步。因此,端正作风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要更多的联系实际,将文章和实际情况紧密连接,保证文风的真实性和针对性,体现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时效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项活动是一项需要切实联系实际情况的互动,走基层意味着新闻工作者要深入一线生活,体验民众的日常点滴,而在体验基层人民生活后,一些有所感悟的记者才会转变以往的作风,懂得自身工作的真实意义,改变自身原有的文风,将目光摆在更好的把握时事新闻的正确导向,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团队素养,不为了播报新闻而播报新闻,而是找准重点,针对性的提出关于民生实际的问题,并推动新闻工作团队的更好建设,让其能够迈上更高的台阶。我们台将“走、转、改”深入田间地头,针对茶叶、绿竹、葡萄等农业新品种、新科技、新机具的推广组织记者深入挖掘。这贴近了大众的日常生活,是农民群众更加关注的重点,因此受到了好评。

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不断吸收新的有能力人员加入团队的工作,而为了更好的体验一线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引进正式人员上岗就业前要先让他们下乡到基层锻炼一到两年,让他们接受一定的锻炼,同时培养他们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意识,只有这样锻炼出来的新闻工作者,才能够真正的关注民生,同时更好的把党中央的正确思想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可以作为一个记录者或者是一个发言者,但信息的好坏往往来不及被鉴别就通过网络广泛的散发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这样也让一些新闻工作者投机取巧,发表虚假文章,而很多的记者也是不再深入调查时事新闻,而是仅凭网络新闻的关注度和活跃度就直接写文章播报,这也引发了很多的虚假消息以及人身伤害,对于一个记者的职业操守来讲这种做法无疑是重大危害的,也让新闻记者的光环被逐渐抹黑。而很多时候,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彰显自身的文化底蕴,用较为复杂的文笔写文章和信息,这样也让一些群众无法真正懂得文章含义。因此催生了改文风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用贴合实际群众生活的语言来报道和撰写老百姓能够一眼就理解的文章,这样才能让时事新闻能够更深入人心,让社会的关注度能够更好的集中。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以“走、转、改”活动为契机,善于加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践活动,勇于摆脱以前的陈旧思想和不良作风,将这项活动常态持续化发展,促进地方台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服务意识的转型与提升,更好地明确新闻工作中“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更贴近群众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尹韵公.“走转改”的意义和价值[J].新闻战线.2012

[2]赵承.在“走转改”中锻造时代精品[J].新闻战线.2012

[3]王兵.“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重要性及实践意义.2014

[4]王会龄,刘松涛.用心走基层 用情转作风 用功改文风.2015

[5]林树强.“走转改”要求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性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5

猜你喜欢

加强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减负年”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