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教学“立”起的是学生也是教学

2015-05-30刘建伟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成吉思汗文本儿童

刘建伟

在主题教学探索中,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在整个实践、总结中,教师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参与者,更主要的是在每个环节的实践中能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提升、不断成长。所以把握主题教学的过程正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为此,“语文立人”中的“立人”,一层含义指立起来的是学生,另一层含义指立起来的还有教师。

一、主题教学的“主题”契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语言习得规律、优秀文化等确定的核心词句,以及表现出的相互辉映的、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主题是语言本身,始终指向儿童语言、思维和精神的成长,指向儿童的语文素养本身,有利于生命成长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记得在2000年时,主题教学的研究从探索阶段进入到了形成阶段。那时,窦校长带领着教师团队正在研究如何执教《朋友》一课。在悉心聆听的过程中,我能清晰感悟到窦校长在主题的选择上遵循着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要体现儿童主体性,在主题的提炼与感受中,带给儿童生命的成长。我在参与主题教学的实践中,发现主题的选择最初是静态的,即提取文本的词句作为主题。比如窦校长执教的《再见了,亲人》中的“亲人”,我也试探着讲《丝绸之路》中的“路”。后来主题发展为动态的思辨的主题,比如《珍珠鸟》中的“信赖”,《丑小鸭》中的“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儿童在与文本、同伴、教师、自我的对话中,自主选择、建构了主题,尊重了儿童的选择权。

主题教学中“主题”的提出与确定过程,正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炼与提升的过程。因为教师也是人,是引领人的人,他的成长、他的专业化的发展也需要一个个主题的链接和融合。

就我个人来讲,深有体会的是窦校长带我研究《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从题目上看,第一反应主角就是成吉思汗,当时对成吉思汗这个人物的理解,主要是从文中第1自然段交代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君王和勇士”中的“君王和勇士”得来的。从中国的历史来看,霸气十足是不少君王的突出特点,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驾驭臣民。我开始就从“君王和勇士”切入,进而一步一步地、逻辑清晰地将学生的思考推向深入。从生命意义上讲,学生认识到,这个悲剧不仅是成吉思汗一个人的悲剧,也应该成为所有人的教训和警示。所以,课堂上让学生把“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说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样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带给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作为教师的我在整个过程中的体验也是深刻的,冷静、忠诚、奉献、沟通等也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而必须修炼的。

教师在给学生生命赋值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生命主题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本身在追求目标时自我价值以及获得社会承认与赞许的过程。

二、主题教学的整合思维带领教师由学科本位转变为全面育人

霍懋征老师曾高度评价,主题教学是一种创新模式,让教学内容集约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里的“集约化”主要是靠整合的方式实现的。

整合是主题教学实施方式的主要特征。整合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密切联系儿童社会生活、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课堂的整体构建。在主题教学中,不仅要兼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要充分重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以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主题教学需要丰富的、整合性的资源为教学供给养料,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主题教学的整合形式是多样的,在不同形式的整合实践中,对教师的整合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同时,教师的整合思维也引导着学生在成长中得到锻炼。

单篇教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了老师们遵从的法典,有些篇幅短小的文章,教师也循规蹈矩地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语言和思维训练的空间。每学期的30多篇课文,每篇都严守戒律,在单篇文章的小圈子里转,不敢逾越也没有突破,把语文的外延窄化为教材本身,篇与篇之间缺乏联系。在一学期结束时,学生心中留下的就是一个个散点,没有编织起来,更没有形成系统。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从比较中发现语言规律,无法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同时,教师的语文素养也没有得到提升,长此以往,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助推作用从何谈起?

在主题教学的实践中,整合多篇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其中也包括整合选文与原著对比阅读。主题内涵的理解和领悟,不能仅仅依赖于有限的一两篇文本而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主题教学往往以主题为核心,补充大量相关资源。多篇文本比较阅读,既有同类文本比较,也有异类文本比较,这种比较式阅读,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给学生多种体验,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教师在多篇文本整合的过程中,也要放松身心,大胆呼吸,巧妙链接,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避免抓住一篇课文来回说车轱辘话,以此呈现出立体多维的主题来。长久地实践下去,教师就能给学生推荐经典的单篇与整本书,成为能带着学生共同学习的人。

主题教学的整合本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原则,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将各学科都涉及的那部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技能;促进课程由分立走向融合,使学生在综合的课程体系下学习。整合应充分重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以及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主题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无论是篇章间的整合、单元内的整合,还是学科间的整合,都是为了学生能理解与表达主题,深入文本、反复研读,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等复杂的思维整合,这也是教师思维锻炼的过程。

三、主题教学带给教师儿童立场

我有个现在在英国读研究生的学生,他给我发了这样一条短信:“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想和您说,我觉得英国的教育真的很重视让学生critical thinking,也就是说要批判地思考。我知道咱们国内大多教师只是笼统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真正在教学时就忽略了。英国教师在读每一篇文章时,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它说的真的对吗?一定会问学生:你怎么看?而我们国家的有些教师不是这样,都是强行灌输,这导致了什么后果?就是学生长大后容易没有见解,或是有也不愿意表达,或是人家说什么就很容易相信什么。我的同学中就有这样的,我庆幸自己受到了一种好的教育。”看到这段话,我第一反应是我们的教育立场是什么?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关于儿童的问题,基于对儿童的认识的儿童立场才是教育的根本立场。

儿童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其特质与核心是如何看待儿童的成长和对待儿童。窦桂梅校长研究的主题教学坚持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整合一切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课程资源,在核心价值观的牵引下,通过挖掘文本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整体提升儿童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张扬个性,提高参与意识,让儿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主题教学的老师们,在过程中必须把儿童放在课堂的中央,才能理解和内化主题教学的核心。

1.重视课堂上学生“学

什么”。

语文教学,儿童到底“学什么”?窦校长从自身专业成长经历,以及优秀小学毕业生具有的语文素养等种种表现中受到启发,提出了简单明确的“三个一”语文质量目标,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和“一篇好文章”。儿童在达成“三个一”质量目标的过程中,思维的、精神的元素也表现出来,即获得“一流好人格、一种好思维”。目标确定后,窦校长还带领教师团队静下心来,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花了半年的时间走进课堂,对教材中学生喜欢的、不喜欢的、不学就会的、能学会的、学不会的等内容进行调查,比较全面地搜集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信息。之后再结合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重点结合目前使用的北师大版的12本教材,用了十多年时间,明确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编排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根据主题教学的自身特点,把“三个一”进行了细化,制订了《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这就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了落脚点,同时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落脚点。

2.重视课堂上学生怎么学。

“三个一”解决了主题教学“学什么”的问题,窦校长也研究了“怎么学”。2010年起,笔者又带领团队研发课堂操作的《小学语文乐学手册》,从而把《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的目标要求实现了教学化。《小学语文乐学手册》贯穿学生一节课、一学期学习的全过程,以课堂使用为主。它既是为老师们备课和做教案用的,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单,同时还是学生平时巩固和考试的参照单。

“基于学生、基于问题”,主题教学具体到单元中每节课的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预学—共学—延学”三个基本环节,学生质疑的问题贯穿课堂结构始终。首先,学生预学后自主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并聚焦主问题;其次,在理解和解决主问题时,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对话等方式体悟主题;最后,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思考继续探究。这三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体现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发展了思维,涵养了精神,实现了创生意义的语文学习。

主题教学的“怎么学”,体现的是学校育人理念的变革,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教学活动的,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地方。

教育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者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游离甚至背离学生发展需要的要求、规章、做法都是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相违背的。儿童立场,特别要求把每一个儿童看成不同的主体,为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挥创造空间和舞台。教育是一种服务行为,服务意识强调教育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权利,更不是一种恩赐,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满足学习者的要求。

四、主题教学成就阅读经典的教师

窦桂梅校长曾送给很多年轻教师一句话: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呢?直白的表述就是为了生存,为了职业的生存。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里,我们不读书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今年是一桶水,明年就成了一桶死水,几年之后就面临着枯竭,也就是到了我们愧对于学生需求的境地。

主题教学不仅体现对学生阅读的重视,而且对教师阅读的要求也非常明确、突出。窦校长为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已在全国各地推广。清华附小要求学生六年人均阅读量超1000万字,积累300多篇古今经典诗文,与曹文轩、金波、汤素兰等作家对话,同时还出版了《清华附小学生范文》《小笨狼的故事》……学校倡导的整本书阅读及经典诵读,为儿童语文素养打下了深厚的底子。

在主题教学中,从为儿童推荐的阅读,到突破主题整合的阅读,再到为解读文本而借助的阅读,都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读书、读书,还是读书!一个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可以反映在他的文本解读、课堂应变等诸多方面。阅读要成为每个教师的习惯。

记得在讲《成吉思汗和鹰》这一课时,围绕这一课的教学,我们除了阅读教材、教参,还广泛阅读了文学、历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的书籍,在打开自己阅读视野的同时,也打开了学生言语智慧的视野。我们还读了《射雕英雄传》《成吉思汗传》《蒙古苍狼》,还有一些百科类丛书。我们阅读后,发现尽管成吉思汗是叱咤风云的君王,但《成吉思汗和鹰》中所表现出的成吉思汗那冷酷阴暗的心理,不仅使他失去了自己的宠鹰,更致使他所建立的“武功”并不长久。由此,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并让学生在读成吉思汗的故事后,撰写关于成吉思汗的性格与成败对照史研究报告,从中汲取人生成长的智慧。

教师的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新思想、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者自我提高、获得自身幸福的需要。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教师应该首先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群体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才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成吉思汗文本儿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成吉思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六·一”——我们过年啦!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