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抵灵魂的主题教学艺术

2015-05-30王玲湘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信赖儿童情感

王玲湘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课堂教学,“无意于法则,而合于法”,美在一个“大”字!课堂容量的信息之大,教学设计的开合之大,学科界限的跨越之大……走进窦老师的课堂,如赏一部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大片,大开大合,跌宕起伏。每一个沉浸其中的人,凝神静气,千回百转,心灵得到洗礼,灵魂得以震撼。在窦老师身边学习,探究如此“大”美的课堂艺术,也只能在宫阙万间中取其一隅,透过“一花”去畅想“一世界”的壮美。

一、主题教学组织的艺术

主题教学的流程,就像一部宏大叙事影剧片的框架,窦老师似编剧,抑或导演,她整体把握语言材料、结构样式、学生体验、情感态度等,调动学生的感知、情感、体验、思维等,让学生全方位自主地参与。置身主题教学的现场,窦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相互感染着,在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扬弃、感悟与反思中,历经“建构—解构—再建构— 再解构”的螺旋式渐进过程,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质的提升。

1.导入的艺术:走进主题。

主题教学的课堂,一上课,就有魔力,课堂即刻形成一个有力的磁场,谁都会“不觉转入此中来”。窦老师开课极为灵活,似乎没有规矩,有时顾左右而言他,但细细品来,撩开其神秘的面纱,竟然都与走进主题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

(1)情境导入,铺垫主题

基调。

同构文本《合欢树》与《秋天的怀念》都在表达对母亲的哀思与怀念。一个“苦”字,为这一课的教学奠定了深沉内敛、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好好儿活”是贯穿整个教学的主题。导入,从校友聊起,从互文开始,跨越、拉近、铺垫,文本和文本中的人物瞬间与课堂零距离。后面的教学以此为基础,一次次反复回扣“苦”,当母亲“苦上加苦”“苦口婆心”与“良苦用心”渐渐为学生理解之后,文章的主题“好好儿活”才显得弥足珍贵。铺垫主题基调,让课堂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题生命体

验场!

(2)悬念导入,引向主题

内容。

巧设悬念,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是激发情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特定主题之中的一种导入形式。课文《丑小鸭》中的苦难、幸福,这样遥不可及的两极,如何衔接起来呢?窦老师根据教材被“压缩”的特点,从儿童的阅读期待出发,巧设悬念,让学生“猜测课文删掉了哪些情节”,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瞬间吊起学生渴望阅读的胃口。他们大胆猜、猜、猜,又迫不及待地走入童话原文,与安徒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在与原著的对比阅读中,领会语言的味道,进而走进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领悟到“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的高贵!

(3)审题导入,初涉主题

意义。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常常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往往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从窗口往里“窥探”,从审题入手,通过审题明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直接导入,是主题教学的常用策略。

随着主题教学的发展,窦老师的导课呈现出两个变化:一是愈来愈朴素,二是愈来愈贴近儿童。大道至简,两个变化的内核是对儿童的尊重。近两年,窦老师开课都以“学生交流初读收获”“提出真实的问题”入手,触角广,视角大,尊重学情,与学生一道编织、梳理问题,共同提出核心问题作为全班共学的主问题。每一节课因儿童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同,但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共同踏上主题意义开掘的新路之旅。这样的开课,需要胆量和勇气,

2.节奏的艺术:层层推进

主题。

教学节奏,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进程的长短、速度的快慢、紧张度的强弱、内容的疏密、难度的大小、教学步骤的转换等。主题教学的课堂,课始激情,课中悟情,课终品情。在“三情”共振中,主题教学的课堂节奏时急时缓、时疏时密,形成了一条螺旋式上升的“盘山路”,愈转愈高,其见愈奇,峰回路转之后,顿觉豁然开朗,别是一个境界,别有一番滋味。节奏的审美体验与主题的深刻生成,血肉相融,同生共铸,是主题教学“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超然境界。

(1)起承转合,层层推进

主题。

主题教学的课堂,儿童站在正中央,顺着儿童的思考与思路,环环紧扣,浑然一体,推进主题的生成。

如以“信赖”为主题,探究人与鸟的关系,是窦老师构思《珍珠鸟》的基本框架。“起”“承”“转”“合”在整个教学中浑然一体。起:人是如何赢得鸟的信赖的。承:小鸟是如何理解信赖的。转: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合:思考人与鸟类的信赖。前面两个层次,“小鸟与人的信赖”、“大鸟与人的信赖”都是从鸟出发,从鸟到人,其思维的角度是一样的。到第三个环节“转”,窦老师显示了四两拨千斤的内力:“大鸟对人不信赖,那人就真正信赖鸟吗?”思维的角度便因此而逆转,从分析鸟对人的信赖,逆转为分析人对鸟的信赖,进而又推而广之,从个别到一般,将作家与鸟的关系扩展到人类与鸟类的关系,乃至整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信赖”,学生带着层层推进的深思走出课堂,再去面对飞鸟游鱼乃至整个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心中一定会有一些不同于过去的感情。

(2)互动思辨,层层推进

主题。

主题教学的课堂,有动有静,动静交错,变化有致;有张有弛,张弛交错,跌宕起伏。此种主题课堂教学样态的节奏美,在于教师不断引发学生产生思辨,师生、生生多元交流的推动。

如《牛郎织女》的教学主题定为“美满”,在师生共同解读了牛郎织女“相识、相守、相望”的情感经历后,窦老师提问:“牛郎和织女的决心,打破了人间与天上的界限,他们是争取理想生活和爱情自由的英雄!他俩对爱情不灰心、不变心,始终坚守着一颗执着而坚贞的心。可毕竟他俩一年才能见一面,在你眼里,你觉得这算是‘美满的爱情吗?”于无声处听惊雷,小小的问题引爆了学生的思辨点。学生“大脑的轮子”转动起来,表达的冲动、情感的升华、思想的交锋,学生全情投入互动辩论中。

(3)情感·生成,层层推进主题。

主题教学的课堂,有时疏可走马,洋洋洒洒,驰骋万里;有时密不透风,严谨扎实,步步为营;有时缓若登山,亦步亦趋,艰难前行;有时急如飞瀑,俯冲而下,势不可当。“以波浪组成的事物能产生一种变化美”的主题教学,画出课堂“圆润”“波浪”的教学进程,是一个个以“情感·生成”为特征的具体教学环节的连缀。

如在《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中,围绕“亲人”的主题,催生情感的课件在逐步推进,影片《英雄儿女》的片段剪辑,随后白色的文字伴随着打字声在黑底上出示,黑白胶片把人们带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清脆的打字声仿佛正敲击着儿童的心扉。窦老师的语言在推进:“车轮滚滚,列车行进,心却已留。此时此刻,人们早已忘记了国别,忘记了自己的血缘,眼里见的,心里想的,只有‘亲人!”情境中朗读在推进:“你们这边(指左边同学)是志愿军,这边(指右边同学)是朝鲜人民,你们就这样一句接着一句不停地向对方诵别,你们(指左边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你们(指右边同学)就读上面(指课件)的三段。”教师指挥,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互相对读,此起彼伏,气氛感人,对“亲人”的理解也逐渐深刻。

到了后期,窦老师“情感·生成”更是用与儿童同呼吸、共成长的姿态推进主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皇帝的新装》《大脚丫跳芭蕾》的教学中可见一斑。

3.结课的艺术:升华主题。

好文章讲究“文止而意不断”,主题教学结课的最大魅力之一也在于此。“不是下课铃声响了,教学就打上一个完整的句号,而是引发学生带着更深的思考、更多的阅读期待,走出课堂。”正如窦老师所说,主题教学的结课,不是结束,而是催生了所有上课的学生和听课教师的深层思考。

有时,是在学生的心中点亮一盏灯。如绘本《我爱爸爸》的教学,沿着“我爱爸爸”的主题推进,授课接近尾声,窦老师问:“我爱爸爸,你知道了吗?”稍作停顿,接着出示 “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的一幅画面,继而音乐起,慢镜头播放扑向爸爸怀抱的“我”的画面。原来,这本图画书可以翻过来看。原来(指着课题从左至右读)我们说“我爱爸爸”,却猛然间发现(指着课题从右至左读)“爸爸爱我”。瞬时,柔柔的音乐,融融的画面,暖暖的话语,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暖流所包围。至真、至纯的亲情之爱,融化了场内的每一颗心。在儿童的内心点亮一盏“爱”的灯,这不就是窦老师自己所说的“课堂温度”吗?

有时,是在儿童的心中播一粒种子。如在《圆明园》的教学中,学生经过“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的情感的撞击与洗礼后,窦老师说:“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强大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同学们能沿着更多的视角,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这才是这两节课学习的真正的目的。”课由此戛然而止,这一连串思考的问题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心中。或许,就在人生的哪个转角处,这样的思考能够生根、发芽。这也许就是窦老师所说的“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吧?

甚至有一种畅想,如果每一节课,我们都能像窦老师那样超越教材,在结课中给学生留下一点什么,种下一点什么,一年后,两年后,……六年后,学生该长成一棵怎样的树呢?或许,正如惠特曼所说:“把昨天、今天、明天放在一起,遇到的难题,才叫永恒。”

二、主题教学语言的艺术

窦老师的语言是“像油一样”独具魅力的。她极富磁力的中高音,一嗓子出去,豪爽又不失白山黑水的醇厚甜美。她举手投足,仿佛每一个细胞都饱含着激情,浑身都是戏,达到了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境界。

1.幽默调和,富有情趣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

的互动语言,可以化深奥为浅近,化枯燥为生动,化乏味为有趣,让课堂产生一种神奇的吸

引力。

窦老师常常用打比方的方式说话,“1+X课程”的实施,到她口里变成了“择菜”“炒菜”“炖菜”,为学生提供绿色营养餐。这一比喻极妥帖,极形象!再加上在结尾处,她习惯性地会加上语气助词“呀”“哇”“呦”“哦”“喂”更增加了课堂亲切的聊天氛围。这样的幽默与动情,让主题教学课堂产生了一种强大磁场的魔力,学生被深深吸引,陶醉其间。

2.情真词切,富有情感性。

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不但能使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上去学习课文,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化。

窦老师把自己的情感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她自己首先进入文本角色,通过充满激情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带动学生,“令自己的语言如同拨动琴弦的檀板,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小桥流水,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感情之弦总会随着你跃动起来,产生共鸣。由此,你就会和学生一起奏出生命的旋律”(《语文教师要知道的七件事》)。

在窦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情境中,学生的阅读体验能有效地转化为审美想象。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灵魂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个人的审美体验与教材文本实现了“无缝对接”,享受着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幸福。

3.反问追问,极具思维性。

教师的提问就是“教学的生命”。“一节课有没有生命力,要看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受到‘侵略,如果没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必然是在简单和肤浅中‘溜冰。”(李政涛语)窦老师在教学中常常宕开一笔,另辟蹊径,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一针见血的反问、追问,来启发学生对文本的顿悟。她的妙问,平中见奇,浅中寓学,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令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

幽默、激情的语言风格,善于妙问的语言功力,成了窦老师主题教学课堂中独特的“气息”。窦老师在《语文教师要知道的七件事》里说:“是语言,润泽着儿童,无声无息的,灵敏而又寂静。我们从未看见,根是怎么延伸出来的,然而,我们却惊喜地发现,树却茂密参天。这儿童的语言之树,就植根于教师语言日复一日的颐养之中。”

在窦老师身边读她,你才发现她厚重得是一本值得永远去读的书:突破,突破,再突破!超越,超越,再超越!回归到教育的原点、小学语文的本质、小学教育的本质,用窦老师自己的话说:“我是教母语的, 我是教人学母语的, 我是用母语教人的。”语文“立人”,聚焦于儿童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积极挖掘文本的人文性,在主题交融中形成了儿童成长的内核,为儿童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艺术”与“思想”,如同主题教学的两支桨,平衡、有力地推动着主题教学向着儿童,直抵儿童生长的灵魂处,前行,前行!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信赖儿童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浅谈行政法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中国化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信赖域算法
情感移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