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游戏中让幼儿找到真“自我”

2015-05-30刘瑞萍

南北桥 2015年9期
关键词:自我个性发展幼儿教育

刘瑞萍

【摘 要】区域活动对于一般老师而言可以说是“解放”,因为只需要把时间花在材料投放和制作上,游戏时教师可以任由幼儿“自由探究”。

【关键词】游戏 幼儿教育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200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以来幼儿园教育更注重强调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大部分幼儿园把这种教育观念的实现放在了区域活动中。

区域活动对于一般老师而言可以说是“解放”,因为只需要把时间花在材料投放和制作上,游戏时教师可以任由幼儿“自由探究”,教师则是扮演着 “110”的角色,解决着幼儿之间的各种纠纷,一个字——忙!很多幼儿园对于区域材料的投放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总是在幸福的遐想着:“我投放这种材料孩子们一定是爱不释手的”。可是当材料真的投放下去孩子却不愿意玩,或者只为了赢得老师表扬而机械的玩,到头来老师还是只得到一个字的回报——累!我们没有看到幼儿真正快乐地游戏场景,没有看到游戏时幼儿真正发自内心的成功喜悦,忙+累=幼儿园老师的现状。

那么,如何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活动?怎样让老师从“忙+累”这种尴尬的现状中解脱出来?下面我以中班美工区“蔬菜宝宝”为例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材料的投放应源于幼儿的自我发现

区域材料的投放很多都是我们老师自我研发和设定的,没有考虑到幼儿接不接受,喜不喜欢。花费了大量精力不说,幼儿根本不买账。第二次游戏时孩子们就不喜欢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都不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我们中班开展了《蔬菜宝宝》这一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制定了系列教学活动。在此之前我已经在区域游戏中观察到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专注性和持久性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所以我在开展“蔬菜宝宝”美工区活动前利用晨间谈话活动组织幼儿讨论:大家觉得这个月我们美工区应该投放些什么材料更合适?小朋友在谈话中表现得十分的活跃,你一言我一语的给出了各种想法,在主题的影响下,小朋友们把自己喜爱的蔬菜一一罗列了一遍,有说南瓜的、有说茄子的、有说莲藕的,等等等等,因为喜欢所以在搜集美工区材料的过程中,幼儿都非常的积极,收集来的有实物、图片、塑料模型等,蔬菜的种类丰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所以教师每次活动前都要认真的观察、评估本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情况,了解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预见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然后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设计区域活动内容。

二、材料的玩法应取决于幼儿的自我创新

我班在确定区域活动的内容后,将第一阶段活动设定成蔬菜临摹。但是我发现中班幼儿在美工区里,能很快的画完蔬菜的外形并用油画棒、彩笔装饰完,第二次游戏美工区里画纸就一团糟了,没人愿意去画。我在思考:难道第一次谈话活动都是无效的?决定投放蔬菜是他们违背自己意愿而说的?可是他们确实很喜欢这些蔬菜宝宝,大家虽然不愿意去画,但是总有小朋友在美工区里摆弄着这些蔬菜。针对这一情况,我走进了美工区里,问正在摆弄蔬菜的凯凯:“凯凯,你喜不喜欢这些蔬菜?”他说:“喜欢!我带了很多的蔬菜宝宝来和小朋友一起画”。我接着问:“那你为什么站在这里玩蔬菜而不画呢?”。“我不想画了,因为我在家里也画,在幼儿园也画。我想做其它的。”他低声细语地嘟喃着,但他总是用眼睛瞟着我,观察着我的脸色唯恐我会生气。我又好奇的口气接着问:“你想做什么其它的?”这下他来劲了,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我想像上次做蜗牛时一样用毛线绕出蔬菜宝宝。”我反思到在投放材料上我还是属于“独霸主义”,材料的玩法没有听取幼儿的意见,没能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由于缺乏对材料玩法的思考,加上单一的材料,堵塞了能力强、有思想孩子的发展空间。让原本宽松、自由的区域游戏,又成了日常的绘画活动,部分孩子失去了最初的游戏热情。

我们的谈话开始吸引其他幼儿了,很多幼儿都在发表自己的想法了:幼1:“我们画完蔬菜宝宝,再用彩色纸来撕贴上去,让蔬菜宝宝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幼2:“还可以把毛线剪碎了铺上去装饰”。幼3:“我可以把莲藕做成我爸爸的眼镜”。听完他们的想法,我不禁感叹幼儿真的是我们的“小老师”,他们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指明方向。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幼儿游戏时的情况,认真观察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看看提供的材料是否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否能让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通过观察、分析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区域活动。经过改进第二阶段的游戏孩子们玩得高兴多了,他们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由于条件的限制,辅助材料的投放满足不了每个孩子的需求,而幼儿却能够自行从家里带辅助材料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回想起如果每次老师都能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孩子们对的意见,给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我们老师就不会这么忙,这么累了。

三、成果展示有利于激起幼儿延续创作的热情

通过几次的改进我班幼儿的创作能力大大的增强了,作品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有创意,每天都有一批的作品出炉,由于没有固定的展示柜,所以作品只能被搁置在楼梯底下的角落里。有一天鑫平小朋友请求我说:“老师,我能把我做的带回家吗?我想送给我爸爸妈妈!”我爽快的答应了,这既解决了老师对作品的保管又让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发展,真是一举多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我决定在美工区墙面的一角利用鞋盒子布置“手工作品展” 专栏,每天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尽量让每位幼儿的作品都能在专栏里展示。既美化了活动室的环境,又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自豪感。很多孩子还愿意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和审美来评价同伴的作品。展示完的作品我请幼儿带回家或者同伴之间相互赠送,在此期间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家人自由交往的机会,萌发幼儿对同伴、家人的热爱,对社会性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让孩子真正的自主游戏,和孩子们一样我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幼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我们天天高喊着“尊重幼儿”、“支持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实际上却在做着无数与这教育理念相违背的事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的区域游戏对老师有着更严格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素质和更全新的教学态度,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所以,我们为何不停下匆忙的脚步,蹲下高大身子听听孩子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呢?我倡导拉近与幼儿的距离,把他们当成朋友,让他们的微笑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自我个性发展幼儿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