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
2015-05-30郝阿科
郝阿科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步阶段,其保持着较为自然的天性,小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天然本性还没有被理性的知识所淹没,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还潜藏在自我本性当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30
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成为教师对学生基本天性的一种保护方式,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培养方式也将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推进。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往往采取应试教育的考查态度,对学生硬性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偏激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健全状态,同时,教师呆板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受到学习知识的压力而产生厌倦的逆反情绪。学生学习兴趣的丢失,造成学生学习创造力的减少,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创造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缺乏的现状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提供知识点学习的学科,同时,它还是一门融合了极强的人文性因素和情感性因素于一体的学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扩充自己的知识含量,还能够获得道德上的陶冶和情感上的熏陶。情感的熏陶属于一种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的性情的陶冶,学生对自我感性领域的开发也为自我的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道路。然而,小学语文的教授现状却向我们展示了其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小学语文教授的是基本的语文知识,其知识含量相对较少,学生在这一阶段不会受到太多学习上的压力。但是,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标准都对学生的知识成绩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教学的目标转为对知识点的传授。如果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那么就会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理性,考试成绩不能达到教师的预期,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有时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加以否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位于讲台的位置上,一节课下来,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容易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同时,教师在以教授知识点为目的的授课过程中,往往受到传授知识的急迫心情的影响,而采取严肃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或肢体交流。学生在严格的教学环境下难以获得身心的放松,
其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相对落后。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习惯于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会忽略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自我,就难以获得创造力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长久下去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很多小学语文课上我们发现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会积极举手发言,起来阅读文章或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有很少的同学会主动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对教师的教课内容进行质疑。学生思考能力的减弱是学生缺乏创造力的具体体现,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教师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忽视是分不开的。
二、小学语文中教师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最终创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赢的局面,就需要教师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加以调整,并且采取措施改善当前小学语文中存在的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轻松的条件,教师要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之间来回走动,同时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以“一件快乐的小事”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乐事、趣事,这样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增强了课堂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学艺术的作用。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眼神的鼓励示意学生进行大胆的发言和意见的表达,也可以通过言语的鼓励表扬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学生兴趣的产生,最终将起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见血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按照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等因素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然后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让各个小组展开对问题的讨论,最终让每一位同学都加入到问题的探讨中。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自主思考的同时激发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小组间采用竞争的方式,学生在竞争的挑战下更容易激发自我的胜利欲望,从而激发自我的创造性。比如在“一件快乐的小事”的小组讨论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采取学分制的奖励方式,学生就会在一种团队荣誉意识的激发下积极踊跃的发言。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步入门阶段,在这之前,学生在幼稚园学习阶段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过程,他们基本上没有受到学习的压力,相反,在具体的学习中,他们简单的了解了有关语文、数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在一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中,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随着学习知识量的增加以及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的天然本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仍然处于感性阶段,即学生虽外界事物的选择更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对事物的感知而作出判断。而这种感知是建立在学生自己对事物的兴趣和好感基础上的,兴趣和好感的激发源自于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激发又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生成。因此,教师对小学阶段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发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培养为出发点,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根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改善自己的教学手段出发,改变已有的创造力缺失的教学困境,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