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5-05-30方子

关键词:口语交际培养小学生

方子

【摘要】口语交际,包括听和说。听和说是人类的口头交际形式,它们既是人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生理活动,同时也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真正掌握。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口语训练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口语交际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C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9-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口语交际除了具备听、说的能力外,还要有交往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等。实际上,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思维、心理、听话、说话、交际、态势语等多种能力的整合训练。在口语交际课上,应根据口语交际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一、口语交际的含义及特点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语接收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它具有思维的及时性、时间的实发性,情境的特定性、能力的综合性等特点。使用最多的最广、是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在小学阶段,口语交际训练虽然包含听、说训练,但不同于“听话、说话”训练,它注重的是训练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口语能力。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口语化和大众化

口语交际使用的是口头语言,它和书面语言不同。口语是说的语言,主要用于听。口语的语音具有易逝性,也就是一句话讲出来,就是最终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保留的时间很短,在人们脑海中只能留下短暂的记忆。因此,在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时,应当尽量避免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的词汇以及寓意深奥的句子。

(二)互动性和综合性

口语交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一方要根据另一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地转化,所以它具有“过程互动性”特质。在这样的人际互动中,人们学习并完善交际技巧、沟通方式,成功地完成向社会人转换的过程。

(三)生动性和灵活性

口语是一种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充满情感的语言,运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交际,明白流畅、真切随意、轻松自然。

(四)临场性和随机性

口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对象、一定的场合、一定的环境、一定的话题中进行的。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沉默、冷场、尴尬、冲突的场面,会出现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难以预测的事态等,使得交际难以持续下去。这往往需要交际双方临阵不乱,随机应变,巧妙地摆脱困境。

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开题后,我对小学生口语现状和基本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运用观察法、谈话法等方法,分析出当前小学口语表达具有以下特征:

1、语言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存在明显的过渡期,对学校教学中语言交往要求不适应,与老师、同伴接触有恐惧心理,与同学之间交际的距离增大,不愿与他人谈话、交流。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不能大胆发挥语言交际的作用,缺乏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简单沟通。这也是造成“试卷上满分,表达上零分”的重要因素。

2、交际内容的粗糙性特征

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表达内容也只能是简略粗糙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下面”说成“底下”,“地上”说成“地下”等;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或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倾听他人口语表达。

3、交际载体的多元化特征。

在对学生的观察、谈话中,我们了解到,我校学生平时接触生活、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因此也呈现出交际载体的多元化特征。不仅有在校与老师、同学的学习形态交际,还有在家与父母、兄弟、朋友的生活形态交际,而且平时大量的交际题材来自电视广告、电影对白以及网络流行语。这种多元化的交际载体在开拓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家庭或媒体传播中有意或无意的方言、病句、别字以及层出不穷的“新创词汇”等不规范的语言,使原本语汇贫乏的小学生在表达时更表现出莫名其妙、错漏百出的“乱语”现象。

4、交际问题的多样性特征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交际存在多种多样的不良倾向。如,交际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往往不能主动沟通;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学习他人的语言,不能够准确辨析别人的说话,对感兴趣、初次接触的内容和交际的愿望强烈,其余的反应冷淡。因而需要借助视觉的、听觉的,形象多样、形式多种的载体创始情境来激发兴趣。

5、交际教学的片面性特征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会听才能有目的地说,信息接收不准,有碍于准确地表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做到具体生动,反复进行具体训练,而未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学生听话不知道抓住要领。

三、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总结科学的、有效地说话练习模式。

1、以读学说练习模式

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积累表达规范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进而建立起学习语言的目标。重视朗读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促进学生水到渠成的准确用语、表情达意。

2、以听导说练习模式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有较强趣味的录音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重点,交互设疑、解惑,复述故事。总之,不拘一格,尽量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口语交际创造好一切条件。布置学生在校外留心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人们口语交际中的“毛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在“语文活动课”中常开展“听进去,说出来”的小型活动,努力促成向生活、向周边群众学习口语和交际的方式方法。

3、以看引说练习模式

即“看后说”。如,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动物图片或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教师事先做好录音,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景导引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二是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三是鼓励创新,不人云亦云。

4、以境促说练习模式

实物创设情境。如第二册语文课本中有“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的要求,教师把一只真正的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个个眼前一亮,随着老师的相机点拨,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热烈。

语言描绘情境。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电教创设情境。根据口语交际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

5、以说代学练习模式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在课上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充分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学生们能较熟练地把一堂课的重难点很好地突破,而且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语言连贯,口齿清晰,老师课上用几分钟稍加评议,学生便心领神会,口语表达能力便会提高的很快。

6、以做引说练习模式

即“做后说”。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不能仅停留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白与简单表达,更应注意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表达,增强口语交际的操作性,以强化训练效果。在《小兔运南瓜》一课中,让学生运大南瓜等实物,一边运,一边说,或其他学生一边看一边说;在《我爱画画》一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再向其他同学夸一夸自己的画。

7、以动导说练习模式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在实践中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去发掘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而且生活实践同时也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生活在社会之中,与人打交道的际遇无处不在,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做事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谷生华. 林健. 小学语文学习心理. 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徐吉华. 让“羔羊”不再沉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现象的思考及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 2006.

[4]秦敏. 巧用课程资源,优化口语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 2005.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培养小学生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