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15-05-30马虎赛

关键词:汉语教学写作能力

马虎赛

【摘要】来自藏族地区的学生缺少汉语言环境,学生词汇量极其贫乏,汉语组织能力、运用水平较低,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很差。针对此现状,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指导训练,增加阅读量,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让学生多观察,多写周记、日记,以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藏族地区 汉语教学 写作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立项课题《藏族地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指导训练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批准号 GS [2014] GHB0266)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85-02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是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主要以群居的形式生活。除了个别开放城市以外,大多数地区的藏族用藏语相互交流,很少接触汉语。

正因为藏族人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来自藏族地区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缺少汉语言环境,学生词汇量极其贫乏,汉语组织能力、运用水平较低,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很差。这就给汉语作文教学增加了难度,针对现状,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在这里我就自己几年来从事藏族地区汉语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对“如何提高藏区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看法。

一、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指导

对部分学生而言,仅仅靠读自读,收效甚微。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指导。如果说阅读好的课外书籍把学生带到了文学的海洋,那么阅读教学中的作文指导就是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学生写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中出现的典型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遣词用句做出细致的分析解剖,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精彩之处,理解何为文章之美。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有据可依,才有了方向。

比如,我在给孩子们讲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这一句时,我告诉他们,“偷偷”这个词用的很妙,让句子显得妙趣横生。我还问他们“钻”字换成“长”行不行,于是很多同学就七嘴八舌的说,“钻”显得很有力量,而“长”没有,显得逊色了。我表扬了这些同学,然后补充了一句,“钻”更能表现小草强大的生命力。于是后来一次写春景的作文练习中,有很多同学用了这两个词,而且自己又想了一些,我觉得很不错。这些应该就是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指导的收获吧。又如在讲《我的老师》时,我们师生通过分析七件事的作用,使学生明白要围绕中心选材,写文章要有详有略,克服了学生作文无中心、中心不突出、不会选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

二、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以读促写。

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缺少汉语运用坏境的现状,我提倡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秀汉语读物,一方面拓展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量,增强汉语言语感和汉语组织能力,尽可能多的吸收其中的美词美句,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注重将多媒体运用于作文教学中

我认为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是相似的,只不过前者用画面表现,后者用文字而已。尤其是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上,它和文学作品是基本相同的,都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细节刻画(如:外貌特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表现等)和环境烘托等途径来完成的。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

因此,对藏区学生来说,把视频多媒体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无疑是一个新的突破口。而画面表现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和真实,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来学习其中的表现方法,并运用于写作当中,对提高学生写作构思、刻画人物等技巧有较大的帮助。

例如,在一次人物写作作文指导课上,我给学生们放了经典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关羽刮骨疗毒”的片段。这一片段主要表现的是关羽的英雄气概。如果依靠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会感觉不够生动,理解有限。而采用了视频多媒体播放后,立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看完后我也不失时机的突出问题:这段影视片段主要通过了哪些途径来表现关羽的英雄气概?于是,基本上所有同学都抢着回答。有的说,通过神态描写:在华佗刮骨时,关羽还在气定神闲的下棋,甚至还哈哈大笑。有的同学说,通过围观兵将紧张恐惧的表情来侧面衬托。还有的同学说,通过语言描写:治疗结束后关羽说道:“这么快,真乃神医也!”他不但不表现出痛苦,还夸赞华佗医术高明……通过这一节课,大家都明白了,要想写好人物,就必须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学生作文时遇到的另外一个困难就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还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味。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 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

五、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写日记。

以上几点措施最终还是为“写”服务的,因为“写”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终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即“写”。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写作经验时,没有一个不强调“写”字。清人唐彪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蔬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话里又说:“谚云,‘读十篇不如作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这些话讲得都是极为中肯的。要学生多写,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写日、周记的习惯,内容可以不拘一格,所有可写的东西都可以信手拈来——可以是一份心情或感悟,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片小风景……这样做一方面实践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积累了写作素材。

综上所述,我认为藏区初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总结下来,就是这样一个模式:教师指导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摘记积累素材——写。通过这些途径,学生的写作一定会日渐成熟,让他们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变成跳动的字符,在稿纸上写出最美的诗篇。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