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艾嘉:她从没演过弱者

2015-05-30海欣

齐鲁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念念张艾嘉

海欣

张艾嘉导演的电影《念念》将在香港国际电影节首映。这是张艾嘉自 2008 年执导《一个爸爸》之后,隔了将近 7 年才推出的导演作品。

十六七岁进入演艺圈,30多岁就有人在欧洲为她办了回顾展,绯闻男友一个比一个出名:杨德昌、罗大佑、李宗盛,以及蒋家公子;打拼40多年,她经历丰富,头衔众多——歌手、演员、导演、编剧、制片,她穿行于大银幕的前前后后,自在从容。

《念念》腾空:文艺范儿的女权声音

张艾嘉导演的电影《念念》将在香港国际电影节首映。这是张艾嘉自 2008 年执导《一个爸爸》之后,隔了将近 7 年才推出的导演作品。并且,这一次她的电影拍摄地又回到了台湾。

拍摄地在台湾和名字叫“念念”,加上张艾嘉,文艺的感觉就已经腾空而起。再看《念念》的几位演员,梁洛施、李心洁、张孝全及他们的电影《伊莎贝拉》、《 20,30,40 》、《盛夏光年》,可见张艾嘉作为资深“文艺工作者”,号召力还是有的。

1999年,《时代周刊》曾用“女权主义”形容过她的电影。实际上,同样是偶像、爱情元素,她的电影多了一份文艺范儿。她的电影对女人的刻画总带着哀矜,以柔克刚,与她本人相似,怀着隐忍的力量,知止、有爱,像少女小渔,像《心动》里的小柔。

再说回她的这一新作——《念念》。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怪,也许英文名会更容易让人理解,Murmur of the hearts ,心的絮语。

当出品方松泽影业拿了这个故事给张艾嘉看时,她就很感兴趣。 张艾嘉说:“故事中的三个人就是因为爱的太深,才会在心里留下‘念。”在这里,念是念念不忘,也是一念之差的遗憾。

在张艾嘉的电影里,年轻女孩们多半会为了一些看似虚无的东西近似偏执地执着,比如爱情。而对于张艾嘉而言,她的执着是电影。只是人们说她还不够漂亮,导演郑文怀就说过她没有一张上镜的脸。

张艾嘉的聪明之处在于,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她始终保持让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新鲜感,当人们以为她是歌手,她又演戏了,当她拿到最佳女主角,她又盯上最佳导演了。

张艾嘉常常说有人说过我不漂亮不上镜,所以我就要更努力。这句话看似玩笑,却也可以看到一个“自知之明”的女人才有底气到今时今日屹立不倒。

《金玉良缘红楼梦》据张艾嘉说是她最入戏的一部电影,现在看来,已被林青霞的反串彻底抹去光芒。哪怕后来的《碧云天》让她拿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她也还是毅然选择了做幕后。在香港演那些“滑稽”角色的经历,使她看清演员是被操控的,幕后制作者才是掌控者。

制度在年轻张艾嘉眼里绝对是个贬义词

年轻时随性不羁,喝酒喝得开心了,可以醉卧街头。该恋爱的年纪就爱到疯狂,情史赫赫 ;待得成家,立马收敛心性,相夫教子。

徒弟兼朋友刘若英常常念叨,“你真的太让人羡慕了。”麻辣出位的小S也这样赞叹:“艾嘉姐是所有女孩子都想变成的那种人。”

实际上,名女人的人生哪有那么简单。

她母亲是位绝世佳人,父亲是位空军。然而她一出世,父亲就因为撞机过世了。再后来,母亲改嫁,她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

13岁她去了美国,在那边生活了3年。初到美国,有同学嘲笑她,她就与她们打作一团,然后不打不成交。

后来张艾嘉说,那时的孩子叛逆,是真正的叛逆,是内心有东西要爆发出来。20世纪60年代,她长在美国。垮掉的一代真的垮掉了,却繁衍出一批嬉皮士,他们玩世不恭,今朝有酒今朝醉,却让张艾嘉喜欢得要命。这也成为她骨子里的那股劲儿,老是不可怕的,没有梦想和追求才可怕。

作为一个女人,她在别的女孩还在伤春悲秋时,就开始做保姆、给人遛狗、赚钱。那时的她就明白,自由其实是可以用金钱买来的。

“我不是读书人,不想花妈妈的钱,她供姐姐念书已经很吃力。我跟妈妈说,让我试试在台湾电视唱歌好吗?”

起先是在广播电台做DJ,慢慢开始拍电视剧,18岁,得到与邵氏合作的机会,赴香港拍摄《龙虎金刚》,逐渐红了起来。

她那诸多圈内女星羡慕的完美婚姻,也曾走过曲曲折折好一段长路。第一次结婚是在25岁,嫁给美联社香港分社社长刘幼林,两人相差16岁。这段婚姻只维系了不到4年。再披婚纱,已是38岁。

许多人赞她勇敢,未婚生子。她神情凝重,正色以告,“千万不要学我,我那时其实是任性,太想要孩子了,觉得再不生就生不出来了,不论是否可以结婚,我都要定了那个孩子。”她坦言做“第三者”的滋味并不好受,“我最不能容忍自己犯的错误就是伤害到他人,这让我一直不安。”

儿子奥斯卡9岁时遭绑架,是她此生最大的噩梦。因为是公众人物,这件至今仍令她心悸的事情,常常被记者们提起。她最初抵触,渐渐放开。“回避并不能遗忘,渐渐接受、放开,也许也是一种治疗。”

奥斯卡已经成年,长得高大英俊,绑架是否对他造成了某种阴影,张艾嘉仍在观察。3个绑匪是她家的装修工人,20出头的年纪,不知后果。“我很想跟他们说:‘你们所造成的伤害你们不会了解的。”

一路走来,她没有被宠溺,也没有被歧视,她就只能叫作张艾嘉

在林青霞、林凤娇双林鼎立的时代,张艾嘉凭着她的独立和全能闯进了电影圈,开辟了一条与漂亮偶像截然不同的道路。从20世纪70年代到如今,她始终活跃在电影圈,见证了香港与台湾电影新浪潮时期的热浪青春。

在她开创的空间里,女性演员、女性导演、女性电影都获得了多一分发声的权力,罗大佑、李宗盛、黄霑、杨德昌、侯孝贤、许鞍华这些重量级名字的故事里都有着她的位置,但张艾嘉却认为,这一路走来,她没有被宠溺,也没有被歧视,从她开始,人们意识到,女演员是可以呈现不同风貌的。

《某年某月某一天》是张艾嘉执导的第一部影片,那个时候影人与记者的关系很融洽。收工后,她邀请探班的媒体一块吃饭,多喝了几杯之后口无遮拦,“拍得很烂,真的,你们不要叫人进影院去看。”

之后,她在这个领域日臻成熟,《少女小渔》、《心动》、《20,30,40》的细腻深情,为她赢得业内尊重。

无论是演是导,她都从未受过专业训练,全靠耳濡目染、片场偷师。她能有今日成就,恰如知名作家林燕妮的感叹,“这女子啊,没有一天服气的。”

成全自己的同时,也不忘成全他人,这或许才是她不被遗忘的缘故。2011年,张艺谋在《金陵十三钗》用了严歌苓的小说,叫响了严歌苓的名字。而早在1995年,张艾嘉的《少女小渔》就已经先行一步。主演刘若英,现在是独具风韵的名角,而在当时,她不过是个其貌不扬的女青年。可张艾嘉对选角向来有自己的坚持,后来的《心动》,她为了等金城武,甚至抱着不拍的决心。

她专心工作,也钦慕有才华、专注工作的男性,“很容易喜欢上有才华的男人”,“后来就懂得了,才华这个东西远远欣赏就够了,跟有才华的人相处是很辛苦的。”

她说过爱情对于她而言,还是太重要。太想爱,太想爱人,太想爱儿子,太想爱电影,太想爱这个世界。源源不断去爱的女人大多老得晚,因为她们总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可以给予。也许是信仰里告诉她相信爱的重要,也许是经历让她体验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苦,她才要不断去给予。

导演林亦华说:“她从没演过弱者。”一个女人,能够做到离开任何人也能很好地活下去,能够在各个领域都独当一面,能够让梦想变成现实,能够让婚姻建立于爱情,又常常带着梨涡笑靥哈哈大笑,她就只能叫作张艾嘉。

猜你喜欢

念念张艾嘉
响铃和念念
富养人生依旧女神,谁相信张艾嘉已经65岁
张艾嘉《相爱相亲》改档11·3
张艾嘉《相爱相亲》
我的事情我做主
张艾嘉的私人笔记:我是我,也不是我
难以释怀的心结 《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