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的学习观及其对学习型社会的启示

2015-05-30李梦洁

中国市场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读书

李梦洁

[摘 要]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在阐述了他读书的广读书、巧读书和善用书的三大特点上,指出了毛泽东的学习观对学习型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读书;学习型社会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108

1 毛泽东的读书特点

毛泽东,中国历史上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领军人物,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终生治学的学问家、是具有浓厚个人特色学者型读书专家。毛泽东的读书特点将读书化为实践的力量源泉,成为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一笔重要财富。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践行了科学理念,是一位知行一致,对后人有深刻启迪作用的光辉典范。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不难发现他有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突出特色。

1.1 广读书

毛泽东在少年读私塾的时候,就读了《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普及读物和“四书”、“五经”等儒家著作。从此,一生读书未断,在戎马的战争年代,甚至在极其艰苦的长征岁月里,都没有间断过读书。

毛泽东在其青年时期,有两个重要的读书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12年,他报到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求学,6个月后离开,在湖南省立图书馆隐居修道士般闭门读书6个月;第二个阶段是1918年秋,他在北大图书馆,当图书助理员时期。

1912年,19岁的毛泽东有过历时半年的自修经历,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毛泽东就进去,中午仅仅休息片刻。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书本里知识的汲取,营养的吸收,已经让他忘却了饥肠辘辘的感觉。期间,他潜心研读了《原富》《民约论》《法意》《物种起源》《天演论》等书,接受到近代启蒙教育。同样是在这个时期里,毛泽东触到了一本名为《资治通鉴》的书,他如获至宝,自此以后天天阅读此书,以至到老不忘。[ZW(]赵志超.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430-431.[ZW)]就是这样的书,毛泽东一读就是17遍,并且推荐身边的警卫人员也读一读,当警卫人员说道:对历史书读不进去的时候,毛泽东不紧不慢地解释:“用这种态度读书,还不如不读。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要提出反对意见。不读不行,大都是学而知之,但光读也不行,不敢怀疑,不能提出不同意见,这书算白读了。”

1.2 巧读书

在毛泽东进行的真正的读书革命中,有三个问题始终出现在他的头脑里,那就是“为何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是不同的三个层次,而每个层次都有实质性的突破。毛泽东的读书目的就是“改造社会、改造中国”,从而广泛而渊博地去看书,每一本书的问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好书就要反复地读,一般的书就可以泛泛而读。毛泽东在读到好书的时候,有着其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

首先,可以进行大量的批注。毛泽东读书喜欢用削得细尖的铅笔或朱、墨、蓝色笔作批注,但是他很少用笔记本,取而代之的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心得体会,精妙语句都批注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在书本里的天头、地脚、页边、中缝随处可见个性化的阅读符号。《伦理学原理》一书为德国康德主义者泡尔生所著,蔡元培翻譯,总计约10万字。毛泽东读后,共计写出12000字数的批注。同样地,在《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他留下了27604字的批注。这些批注,无一不显示出毛泽东读书时的专注与认真。这里用寥寥话语描述毛泽东读书的方法,都显示的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他的刻苦系统钻研的精神,已经无人能够媲美。

其次,进行反复的阅读。毛泽东曾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他对自己喜欢的书总是一遍遍地研读,《共产党宣言》看来不下100遍;《红楼梦》至少读了10种版本;《资治通鉴》、《史记》、《汉书》等史籍名著,也是经常读,而且每一次阅读,都有收获新的启示,新的想法。对于国学,毛泽东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反复阅读,深入思考,从而获得真知灼见。

最后,在看书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纵观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他既多读、勤读和熟读,又苦思、深思和精思,从不人云亦云,而是特别注重结合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并不因某些著作是名人所写,就盲目崇拜、轻易信仰。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毛泽东在阅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时,就大胆地提出了与斯大林不同的观点;同时,在阅读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唯物辩证法》一书时,还写下了“不必抄斯大林”的批注。

1.3 善用书

毛泽东渊博的知识常常巧妙得体地运用于他的文章、讲话之中,那些生动而深刻的典故、警言、诗词使文章、讲话感染力剧增,效果斐然。毛泽东有个特点,他读了书,受到启发,认准了理,就会去干。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他回忆说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它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动摇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这是第一本以中文印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吉古柏的《社会主义史》。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汪衡译.毛泽东自传[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ZW)]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当然不必要一律都精读,而是遇到实际问题,就去请教马列主义,时常翻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部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ZW(DY]莫志斌,陈特水.跟毛泽东学读书[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ZW)]

2 毛泽东的学习观对学习型社会的启示

毛泽东离开大家的视野近40年了,但是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毛泽东的一些读书方法、读书特点依旧可以被人们所借鉴。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首先我们要清楚明白:学习型社会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创立学习型社会?我们应该创立怎样学习型社会?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像我们先前谈论到的毛泽东为何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构建学习型社会深刻地影响到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最有朝气、活力和前途者不是出卖体力者,而是动脑和拥有知识、挥发智慧者,具有创新性。我国若想在国际中有所崭露头角,就必须有丰厚的知识基础作支撑,并且随时洞察和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阅读,特别是阅读经典,不论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一个民族来说,都是需要重视的事情,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创造力,都会得益于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所以,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阅读经典的习惯,对于一个公民、一个公民来说,尤为重要。

读书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长见识、修道德、涵性情;读书还使人虚心、通达、不孤陋、不偏执;读书更使人明确地认识现象和本质,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我,从而拥有完满的人生。积极投身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浪潮之中,以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为指导,更加有效地汲取书本知识的给予,将读书作为一种终身投资,潜移默化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李燕凌.毛泽东法制思想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市场,2014(20).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会读书
我爱读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