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海洋文化传播战略意义深远
2015-05-30
中国自古就是海洋大国。早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的论述中,就以文学化的语言与瑰丽的想象对海洋进行了文化角度的解读。其中“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携泰山以超北海”“伯夷辟纣,居北海滨”等,无不透露出中国海洋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此外,还有今天依旧耳熟能详的《山海经》、徐福东渡、郑和七下西洋等有关海洋的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掌故。可见,远在海洋文化形成传播理论自觉之前,中国人就已经自发地留下了关于海洋文化的历史诉说。近代中国,列强侵略给中国及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一时期的海洋文化,既承载了中国的痛楚,更寄托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探索自强之路的深切期望。有林则徐、魏源等人,借助海洋“开眼看世界”,也有五四运动前后,先进国人以海为桥梁,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更加认识到“向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重要意义,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生态文明。近年来,民间对海洋文化传播的关注也在日渐升温。可以说中国的海洋文化传播应时而生,顺时而兴,不断发展,逐步完善。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海洋既是中国走向世界、扩大对外交流的必然途径,更是中国实现经济繁荣、实现和平崛起的支撑点。正因为如此,海洋文化传播的意义就在于:对内传播海洋生态文明科学理念,以保障中国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对外传播海洋权益意识,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力和利益。通过“内外结合”的传播,可以加深国人对中国海洋文明的认知,从而实现“和合共赢”的效果,真正使海洋成为生态意义上的 “纯净之海”、经济意义上的“财富之海”、政治意义上的“合作共赢之海“、文化意义上的“思想交流之海”,从而助力中国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战略转型。
(郑保卫、王亚莘文,摘自2015年第3期《当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