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探赜
2015-05-30李岩
摘 要:长期以来,在“以形写神”和“写意传神”美学思想指导下,工笔人物画过分注重形式上的工整性,一味炫耀逼真高妙的精工制作手艺,忽略了其内在的写意性和对客观对象丰富内涵“神”的再现。写意是中国绘画的精髓,也是中国工笔人物画审美情趣的精神所在,在中国工笔人物画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当代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意义、写意性的特征以及写意性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表现形式
以人物刻画为表现对象的工笔画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种类之一,长期以来,在“以形写神”和“写意传神”美学思想指导下,工笔人物画以工整严谨的本质面貌、写意性艺术特征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成为艺术家传情达意的重要艺术形式。但由于工笔人物画过分注重形式上的工整性,一味炫耀逼真高妙的精工制作手艺,忽略了其内在的写意性和对客观对象丰富内涵“神”的再现,导致传统绘画“写意传神”艺术特征缺失,背离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审美取向,同时也偏离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轨迹。写意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核心和精髓,也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重要精神特质,写意性蕴含于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不仅赋予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艺术作品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反映出工笔人物画艺术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个性。
一、当代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意义
写意是中国绘画的精髓,也是中国工笔人物画审美情趣的精神所在,在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写意不是一种简单的再现艺术,而是强调“以形写神、传神写意”,强调在似与不似之间表情达意、追求精神感悟的艺术。“画者以理法为巩固精神之本”。中国工笔人物画艺术以传神写意作为精神主旨、审美情趣和审美精神,画家在严格的形式规则之下通过对自然物象的观察记忆与特殊的表现手法“自由发挥”,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对于工笔人物画创作来说,严格的形式规则和有序的表现技法是制约其自由发挥的“镣铐”,而写意性作为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则是突破技法缺陷束缚打开“镣铐”的钥匙,是技法运用与精神情趣传达的平衡点,扮演着“自由”与“束缚”的协调者[1]。中国工笔人物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以笔追意”、“以意运笔”、“意在笔先”作为创作要求,以线条、色彩、气韵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传达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以夸张、变异等手法将自然物象转变为蕴含画家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象,形成独特的形式美。可以说,写意性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不仅赋予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还使画家成功摆脱了“工匠画”的局限。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特征
(一)真实性。真实性是指绘画必须准确地刻画客观对象的外部形态,精准地表现客观对象的内在精神、情绪和气质。真实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所在,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也不例外,但工笔人物画中的写意性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刻画人物形象,刻意追求外在形态的相似,而是在尊重客观描绘对象和真实再现人物形体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表现事物和人物的主体精神,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使客观对象与艺术家的主观精神、情感品质等相统一[2]。顾闳中在创作《韩熙载夜宴图》时,通过奏琵琶、观舞、休息等不同夜宴场景的描绘,表现了主人公韩熙载官场失意纵情声色、醉生梦死、及时行乐却又无法放弃执着和向往的理想的故事,上述场景时而热烈、时而冷清,在展现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迷茫和失望。画家运用柔融于刚、工整细致的线条、自然形态的造型以及超强的目识心记能力,仔细观察和揣摩对象的神态和特征,以至于人物的形态、神态乃至细节动作都处理得到位而不失美感,特别是主人公韩熙载的形象,纵然是华丽的服饰、奢华的生活、喧闹的夜宴,也无法遮掩其麻木凝重的表情、迷茫的内心和抑郁失落的情感。
(二)生动性。工笔人物画在创作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技法要求,在严格的既定程序和步骤要求下创作出来的工笔人物画虽十分精致,但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毫无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可言,更不必说借物传情了。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出现,不仅使线条显得疏密对比颇具张力,体现出极强的节奏感,而且还使设色灵活多变、鲜活厚重,抓住了人物瞬间的神态和动作变化,为艺术家自由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无论在人物造型上,还是在神态描绘上。都围绕意境营造来布局,从形式到内容、从造型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写意性。
(三)精神性。揭示事物的内在精神本源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最高艺术追求。中国传统绘画是一门趋向精神化的艺术,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遵循这一绘画思想,即通过写意性来宣泄画家的精神,无怪乎有人将中国画史看作是“一部文人的行为思想史”,将写意性绘画精神称作“写胸中逸气”,认为这是中国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精髓。“写胸中逸气”就是创作者在创作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刻画对象相融合,这样才能达到借物抒情、净化心灵的目的。《扑蝶图》是明代人物画家陈老莲最具代表性的写意人物画之一,作品以“庄周梦蝶”这一典故为背景,用工中带写、简洁明晰的线条、浑圆细劲的衣纹画法、淡雅古朴的色调塑造出一个表情生动深邃、透着淡淡忧郁与迷惘的儒士形象,赋予画面强烈的韵律感。淡赭色的背景、无限延伸的画面以及淡定忧伤的情绪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三、写意性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
(一)线条。线条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画造型和画家借物抒情的重要手段和形式。线条不仅能赋予人物画造型以独特的审美意义,而且还能概括和表现物象内在的神态与气质,也就是说,线条本身是超现实的,这就决定了工笔人物画在创作过程中,只能借助抑扬顿挫、起伏波澜、流动疏密的线条抒发情感、表达意趣,而不是简单地再现物象。中国画是一门注重写意的艺术,灵活抽象的线条不单是一种能够准确地刻画物象表现物象结构的造型工具,更是突出气骨韵力变化和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是“以形传神”的有效手段。对于工笔人物画来说,描绘同一个人物形象既可以使用简单稀疏的线条,也可以选择复杂密集的线条,具有形式美和抽象美的线条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还能反映出画家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从而推动工笔人物画从写实走向写意[3]。“骨法用笔”是工笔人物画最根本的特点。“骨法用笔”是指以线条造型的绘画技法,骨法是运笔的内在力量,是物象形似的基础,“形”的描绘以线为手段,但写形的目的是表现“意”传达“神”,以形传神是工笔人物画中线的写意性的具体表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线条不单是一种简单的造型手段,还是表现对象神韵、抒发画家情感意趣的一种载体,是连接主观“情”与客观“形”的重要手段,“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立象尽意”是对当代工笔人物画“传神写意”观念的真实写照。如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运用遒劲有力、放逸夸张、纤美流畅的线条形成疏密多变的人物形态、错落有致的自然景物、重叠交叉的空间,笔随意行,笔落意出,将写意性成功地融入到人物绘画创作中。
(二)色彩。中国绘画讲求“随类赋彩”,“随类”就是“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即画家在设色时不以写实的方法对每个物象进行着色,而是根据表达意境的需要以“类”作为设色的根据。这种独特的设色方法不仅异于西方写实的着色方法,而且还使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设色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在工笔人物画中,画家根据物种类别和自身主观立意打破自然色彩的约束,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山有四时之色”,“炎绯寒碧,暖日凉星”,“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鲜”[4]。在工笔人物画中,画家根据主观创作要求强化物象神韵和画面的意,注重对画面意境的描绘,以色附骨,不仅强调画面的“骨”,而且还使“意”表现得更为浓重。如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中不是强调表现对象的固有色彩,而是根据画家的审美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概括力,运用大量的石色将山水渲染得润泽浑厚,使画面形成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审美要求。
(三)气韵。气韵生动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总原则和突出的美学准则,它不仅要求作品中的人物具有栩栩如生的外形,还要具有生动活泼、鲜明突出的内在精神气质,这样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才能体现出艺术创作最高的审美要求。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与气韵同生,画家只有借助笔墨构图将表现对象的内在生命力、情感意态以及物象的真情实感与自身的审美情趣加以奇思妙想的再创造,才能从实境中引发出超越实境的审美心态,才能表现出精妙的神韵。如诗意书法、金石、诗词等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画面结构,弥补了工笔人物画意境不足的缺陷,而且还通过对个体形象的精微细致描绘,使画面充盈流动着“气”,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气韵的关键是生动,工笔人物画只有写意才能体现出深远的意境和内在的生命力。
作为一种绘画观念,写意性不仅赋予工笔人物画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而且还体现出当代艺术家对艺术审美的不懈追求,它对工笔人物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写意精神是民族艺术独特性的宗旨,当代工笔人物画只有突出写意性,才能达到形神兼备、“工”中有“意”。
参考文献:
[1]李悦文.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8).
[2]吴永波.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3]花仕旺,任宏霞.中国山水画之精神[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4]黄艾,陈丽香.浅析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意象色彩[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03).
作者简介:
李岩,硕士,许昌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笔人物画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