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5-05-30张玉春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张玉春

[摘 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使学生学会创新,敢于创新。

[关键词]生物教学 培养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123

在生物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应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展、去探求、去动手实践、去总结规律。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巧设导言

导言是否生动、直观、有趣,富有思考性,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把握时机,巧妙地设置导言,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主动、迅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有效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学生有了探究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在这良好的学习状态下才会产生创新思维。可以说,巧设导言是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

二、激发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创新发展。例如,在《蚯蚓》一课教学中,我课前准备了一些蚯蚓,上课时先发给每个学生一条蚯蚓。由于学生们很兴奋,再加上蚯蚓不断运动,很多学生手中的蚯蚓都落在地上。为了不踩死或碰伤蚯蚓,学生们都小心地进行捉拿和观察。在此过程中,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小结,学生们有很多感受和意外的收获。通过这种教学,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为此,教师要尊重、理解、帮助、支持、赏识学生,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焦虑情绪,让他们充分表露灵性,展现个性;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给学生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三、发挥学生想象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的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同时珍惜他们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绦虫疾病的预防时,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学生通过想象解决了新问题,提高了创造性和想象力。

四、加强实践操作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分析、判断、质疑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敢于开拓,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开放,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而教师应在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都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讨论决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同时还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多角度操作来解决同一问题。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人们对新事物、新问题的本质的、综合性的、整体性的理解和判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跳出机械的记忆模式,走出单一的思维圈子,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基础。

六、重视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收获、感受等。学生在总结这节课的感受时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跃跃欲试。通过学生小结,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小结过程中能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使学生每天都感到自己是发现者,感到自己在进步,在按自己的意愿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在关键处将教学内容收在教学的知识点及能力培养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目标。只要教师善于运用科学的、灵活的、能够启发学习想象力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一定会培养出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特约编辑 安 平)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