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谎言让班级管理更灵活
2015-05-30陈夏
陈夏
摘要:本文从典型案例入手,关注了在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矛盾时的一个技巧——适当运用善意谎言,“无声息”地扭转了局面。另外,本文还对此作了理论上的深入阐述和实践上的具体指导。
关键词:教育; 矛盾; 善意的谎言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15)09-0089-2
我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堆小纸条:“沈棋性格很开朗,总能蹦出一些笑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上次放假前,我急着坐接送车,沈棋说她帮我打扫剩下的教室卫生。”“沈棋很强壮,上次几个男生不肯帮忙把矿泉水桶抬上饮水机,然后她奋力抱起水桶,扛上了饮水机,我们几个女生才有水喝。”……这些纸条上的字迹一模一样,都是我——班主任自己写的。
这是我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案例,当时所在的学校是全寄宿制的,学生之间矛盾也更容易发生。事情是这样的:班上同寝室的两个女同学闹矛盾,其中一个叫沈棋,一个叫郑澜。同学之间有点小毛擦本是小事,可是郑澜“拉拢”了同寝室其他同学疏离沈棋,后来又“拉拢”隔壁寝室同学,最后发展到全班同学都把沈棋孤立了。沈棋受不了同学们的“孤立”哭着闹着要求退学。我意识到这是学生私人情感,用“强制”手段,只会适得其反。沈棋的困境,不但源自于郑澜,更源自于其他同学的“趋众心理”,那就利用这种趋众心理来扭转。接下来的几天,在安抚沈棋的同时,我在班级里做了一个活动,请每位同学写写身边同学的闪光点,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我,然后我每天上课前拿出两三张小纸条,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出学生写上来的同学的优点,有意识地添加或改成了写沈棋的优点。一方面稳住了沈棋,让她觉得其实有很多同学发现她的好,愿意跟她做朋友。同时也借此破开疏离沈棋的趋众心理。没几天,原本“趋众”疏离沈棋的同学,渐渐“趋众”地发现沈棋的优点,并接受甚至主动开始了与沈棋的交流。原本恶化的同学关系消无声息地被善意的谎言扭转了。
维护班级的稳定和团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班集体能在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基础保障。教师“无形”地把握全局,不作“强制”的干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这不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方式吗?这不正是我们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嗎?
首先,有意识淡化班主任的“插足”。中学生阶段几乎自我意识强化到了鼎峰,特别是当学生之间私底下发生矛盾,教师的“插足”更多时候只是“镇压”而已,而我们的教育更多需要的是“内化”。班主任更应该将自己的管理“隐形”于学生自我解决或者学生干部的管理中,说不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班主任如果要巧妙地“隐形”,忌简单急躁。班主任工作其实也是个长足的工作,学生在这至少一年里基本上时间都在班级里度过。因而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入的,往往无需急于一时,寻找契机比争取时间更重要,一个典型事例的有效解决,它的影响可能远大于事件本身。对学生个体而言,班主任唯有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才能在管理上真正“因材施教”。班主任应当静下心来,耐着性子,依据不同个性的学生特点,去贴近他们,了解他们,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想些什么,需要什么,然后才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事件本身的特点,找到一条更为有效的解决途径。这就要求班主任还要有研究的耐心。第三,班主任还要有精细之心。到了中学,学生往往处于青春羞涩期,尤其是女生,并不一定把情感情绪表露于外,即使遇到问题,也常会选择自我“消化”,但又不一定“消化”的了。这也是教师必修心理学的原因。班级管理工作关键也在一个“细”字上,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善于抓小事、抓细事,尤其是要善于抓住带有倾向性的小事、细事,这往往是深入学生内心,解决矛盾的契机所在。
教育早已经走出了说教的传统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光在课堂上要得到发挥,日常生活、集体融合,何处不需主观能动的“情商”?学生要有“情商”,教师更要有“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