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三本院校英专学生考研的非智力因素分析

2015-05-30严雪梅

写作(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考研

严雪梅

摘要:近些年,高校本科生“考研热”已成为普遍现象。三本院校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考研热度更是有增无减。本文以武大珞珈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考研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影响三本院校学生考研的非智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三本院校;考研;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15)09-0058-3

一、引言

自国家鼓励民办高校自主办学以来,截止到2015年5月,全国三本院校越来越多,其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三本院校学生考研持续“升温”。本文主要探讨影响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考研的非智力因素。相对于其它专业而言,英语专业近数年都被列为“就业难”专业,对于三本院校英专的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考研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另一方面,英语专业属于语言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语言的学习更容易受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影响。而各大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中的两门专业课和第二外语都属于语言学科,故更多地涉及到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本文建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武汉大学珞珈学院英语专业2011级(大四)、2012级(大三)在校有考研意向或正处于考研复习过程中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调查72份(2012级30人,2011级42人),回收72份,问卷内容涉及与考研动机、意志、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紧密相关的问题。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对三本院校英语专业考研的学生及语言学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能为三本院校其它专业和其它高校的考研学生提供借鉴意义。

二、本院校英专学生考研的非智力因素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学习是学习者 ( 内因 ) 与学习环境 ( 外因 ) 共同作用的过程。学习者的内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智力因素指人的认知活动中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等,而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对智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调节作用。与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三本院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自制能力弱、群体学风较差、缺乏动力,且普遍把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归结为智力因素的作用。而研究资料表明: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别较小。大学生的智力已趋于稳定,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特别是语言专业的学生)而言,非智力因素在学习和考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

(一)考研的动机分析

吕洁(2007)在相关研究中对高校学生的考研动机做了系统总结,主要有以下方面:学术深造、暂缓就业压力、圆名校情结梦(普通高校学生较重点高校学生选择考研的比数比达到2.279 倍)、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提升学历)、家庭因素(父母施压、爱情、经济允许)、户口问题、从众跟风心理。笔者发放的问卷调查中,针对考研的原因(多选题),75%的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暂缓就业压力(虽然76%的学生认为考研比找工作更难,但依然选择了考研),42%的学生是为了提高学历,进而提升未来就业竞争力(56%的学生认为社会对硕士的认可度比本科生高,58%的学生选择报考国内211或985重点高校),很少有学生是出于求知欲而考研进行学术深造。一些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仍然没有明确的目标,或多目标并存、犹豫不决,这必将直接影响考研的效果。对考研失利后的打算,49%的学生没有认真规划,选择“到时候再说”。

学习动机决定学习者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动机强烈的学生在考研备考过程中往往态度认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而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学习积极性低,不能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有相关学者通过抽样调查和数据统计发现,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很多是缺乏动力型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存在较严重的缺陷。

动机按诱因的不同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持久稳定,它指向于求知欲的满足;而外部动机动力来自外部,它指向的是工具性目标。学习者是出于某些现实的利益而学习,外部动机受到主客观各方面的限制受挫后,易动摇和改变。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考研学生都是出于外部动机。少数学生(3%)有从众心理,为了考研而考研。大多数学生(75%)考研都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考研目标不明确,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回顾历年实践,大部分学生考研未成功都是因为目标不明确,复习备考过程中犹豫不决,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动摇甚至放弃。而对英语语言和文化很感兴趣,出于对知识的渴求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学生,则考研动机持久稳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主动,有强大的恒心和毅力坚持到最后,获得成功。

(二)考研的意志分析

意志是自觉调节自己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及达到预定的目的而产生的心理过程,它是弥补人们智力和能力不足的动力功能较强的非智力因素。意志是知轉化为行的关键内部因素。

问卷数据显示53%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很大,大三学生的压力更大(占到该年级调查对象的67%)。此外,针对问卷中“考研最大的挑战”一项,51%的学生选择“毅力,不确定是否会坚持到最后”。考研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心智的较量,需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自觉性和自控能力是意志重要的品质。自主学习能力是拉开重点院校学生和三本院校学生距离的重要原因。三本院校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时刻需要老师的助推力,依赖老师把知识和资源放到眼前,缺乏主动去钻研的精神。具体表现在收集考研院校及报考专业的信息、制定考研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等方面(数据表明调查对象中53%的大三学生还没有制定考研计划和阶段目标,63%的大三学生对所报考的院校了解很少,27%甚至完全不了解,77%的大三学生不主动去打听报考专业的信息,而把原因归结为没有人脉)。此外,三本院校的学生自我控制力差,易受到周围不良学风的影响,学习不能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和压力就容易退缩放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必将导致考研的失败。

(三)考研的兴趣分析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积极倾向, 具有显著的内在驱动力,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带来成效。兴趣可以推动学习者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激发学习者的思维,诱发他们的创造性,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习者有了兴趣, 就会对相关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也愿意在该活动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2002年许之所等在武汉理工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65%以上对外语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 以至于造成被动地学习外语的局面。笔者发放的问卷数据表明,22%的调查对象对本专业(英语专业)不满意。三本院校英专的学生往往只注重语言技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专长等选择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专业。部分学生对本专业不满意,但迫于无其它选择,只能被动学习英语,有时还产生抵触厌学情绪,学习效果自然不佳。而对语言知识本身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动力足,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复习效果好。还有少数学生,对英语专业缺乏浓厚的兴趣,但是对其它某专业非常感兴趣且自学了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兴趣为导向、目标明确、动力持久而强烈,考研复习同样富有成效,最后成功地被相关高校录取,且能更好地投身到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中去。

(四)考研的情感分析

情感是指人类行为的情绪和感受方面,它会影响学习效果及学习效率。情感因素包括自信、焦虑、性格等。

情感过滤假说指出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最佳情感条件有三: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充满信心;学习者心情舒畅、没有什么过高或过低焦虑感。三本院校英专的学生由于高考失利、基础相对薄弱等原因,普遍缺乏自信。对于“考研需具备的条件”(多选题),笔者的问卷数据显示90%的学生认为需要有信心、心理素质要好,但是76%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强、实力不够,缺乏自信。此外,在选择考研院校之初,普遍心仪211、985重点院校,但实际报考时,因对个人能力的不自信和复习情况的不满意,很多学生最终选报了普通院校或是专业不够突出的一本院校。缺乏自信导致学习者的潜能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学习者降低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

在考研的过程当中,三本院校的学生比重点院校的学生承受的压力和面临的挑战更大。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必然产生焦虑感。过度的焦虑会严重影响学习,浪费原本用于记忆和思考的精力,在备考的过程中容易焦躁、产生情绪波动,导致学习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影响考研复习效率和复习效果。

在性格层面,三本院校的学生整体表现为比较急功近利、浮躁、消极被动。具体而言,就是在面对学习任务和挑战时,缺乏耐心怕吃苦,付出少却想收益高;遇到困难通常选择逃避放弃;对知识和信息被动接受,缺少主动钻研的精神和批判性思辨能力。三本院校学生性格层面的不足对其在考研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直接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智力因素是先天的,非智力因素可以进行后天培养和训练。三本院校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非智力因素发展滞后。

(一)强化动机,积极归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学校、教师、辅导员等要实行目标教育,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明确理想和目标,端正和强化学习及考研动机,把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各系邀请相关专家、教师及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定期举办考研讲座和经验交流会,普及考研信息,让学生对考研的意义、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挑战、考研与就业的关系、考研院校和相关专业的基本信息等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要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理性选择考研,端正考研动机,正视考研的价值,正确看待考研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积极的归因方法,积极的归因模式会使学生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更愿意从事有成就感的任务,进而提高动机水平。失败时能将其归于自身努力不够,愿意发奋努力,这也有助于提高动机水平。

(二)磨炼意志

考研的过程是学生意志磨练的过程,三本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不能竭尽全力持之以恒。在意志品质的培养方面,要重点注意宿舍、班级、校园内的学风建设,为考研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表扬并奖励学习楷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结伴学习,或组成考研小组一起自习备考、互相督促、互通信息。当考研学生承受不了压力,意志薄弱动摇的时候,其他组员及时交流,进行鼓励和开导。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任课老师适当布置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且时间周期长的任务,让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协作完成,培养学生的耐心,磨炼毅力。

(三)激发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兴趣的产生包含两个基本因素: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态度。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要有价值,难度要适宜;课堂外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领域,促进兴趣的发展,为以后考研报考专业打好基础。其次,学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容易放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备考动态和个体特点,对学生阶段性的进步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其更有信心,动力更足。

(四)增强自信,减少焦虑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感因素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三本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在考研的过程中容易过度焦虑。在备考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以及同学之间的鼓励和赞扬对考研学生相当重要,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更加自信,从而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性循环。一个人的情感会激发起周围人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 这种由情感的相互影响而产生彼此相同的情绪体验, 称之为情感的感染作用。学生寻找考研搭档或者成立考研小组是十分必要的,在情绪波动和困惑时可以互相鼓励和支持,传递积极的情感,相互感染。学生在考研的过程中,来自外界的压力很大,很容易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情绪波动,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让考研学生适当排解压力;任课教师应跟踪考研学生的心理动态,经常与之沟通,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学生自身也要学会启动心理免愧机制,变得自强和自励,看到自己在进步,将问题泛化和弱化,减少焦虑感。

四、结语

动机、意志、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三本院校学生考研的过程中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等作用,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考研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有积极的指引作用;使学习者建立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不会中途放弃,保持学习热情和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对考研学习效率和效果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三本院校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红英.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新课程(下), 2013.

[2]李秀兰.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牛永君杨戍司志森.新升本科院校学生考研能力培养研究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0.

[4]王希悦.浅谈外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其培养策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5]教育部人事司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考研
我的考研故事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
考研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