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兴华诗歌中的古典意蕴
2015-05-30闫春慧
摘 要:深读《吴兴华诗集》可以发现,他的一部分诗歌深蕴着丰富的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就如林以亮评价的,认为他的这部分诗歌取法中国的绝句和五言古诗,在形式、韵律和意境方面均有相通之处。吴兴华经常化用古典诗词,重构现代新诗,朦胧幽婉的意境是其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使得他的现代新诗披上了古典的外衣。
关键词:吴兴华; 用典; 朦胧幽婉; 古典意蕴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15)09-0007-2
一、对中国古典诗词和典故的化用
中国古典诗词写作,最讲究的就是炼字和炼句,诗歌中某一个字用的好,便能妙笔生花。吴兴华的“化古”诗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精髓,表现为灵活化用,“古为今用”,在旧的事物中找新诗情,给古典诗词注入新的血液,完成了现代新诗的重新塑造。
如他的《春草》最后一节中的几句:“侧帽蓑衣看满楼红袖来引招/南浦望不极佳人粉脸余双泪”,很明显化用韦庄《菩萨蛮》之“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接下来吴诗的“山中又一年王孙归兴仍无聊/渐行渐远堪比拟词人的离恨/时绝时生不介意野火的焚烧”则化自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和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及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几句借用古典诗词,抒发了与爱人离别之时,游离在心头的思念之情,连着化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名句,读起来有似曾相识之感,也足见吴兴华深谙古典诗词。
再如《西山》中“暮去朝来惟无心舒卷的白云”,让我们不由想起“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边云卷云舒”一句;而另外一句“佳人的茅屋想已牵遍了女萝”又出自杜甫的“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西山》化用古典诗句虽不及《春草》密集,但我们仍能从诗中以窥杜诗的经典和《菜根谭》的睿智。
从吴兴华的诗中,我们很容易找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影子。李商隐的诗歌意味婉转隐晦。吴兴华的“化古”诗中,部分诗题如《无题》、《锦瑟》都是直接移用李商隐的题目,而另一部分则大量化用其诗句。如《行乞歌院图》中“锦瑟五十弦诉说年华的伤悲”无疑套改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秀的中原无地葬我如香桃的瘦骨”则取自《海上谣》的“海底觅仙人,香桃如瘦骨”;《效清人感旧体》中“青年飞来肯重作蓬山的歌诗”与李义山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暗合。
除了直接化用古典诗句,还有一类诗歌,吴兴华化用的是历史典故或者传说。这类诗歌就是五步无韵诗,卞之琳称之为“素诗体”。与前面所述诗歌不同,此类包含极多叙事成分,选取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或传说,但是所传达的绝非原有典故和传说想传达的。吴兴华是借历史典故和传说这一外壳,展示的是他现代思想和哲理性的思考。这类诗歌有《柳毅和洞庭龙女》、《大梁辞》、《褒姒的一笑》、《听<梅花调·宝玉探病>》等。由于数量多,篇幅长,不能面面俱到地分析,笔者只选其中的《褒姒的一笑》作一分析。
《褒姒的一笑》发表于1945年,主要描写周幽王和褒姒的面对盛国衰落的心理,刻画细致,属于吴兴华的成熟之作。全诗共分为三节:
工作完结了他心里微微的抖战
抬起头看她停立在高窗户旁边
长久所希望的来到却这样艰难
楼外黄昏的脚步又像格外缓慢
这一节所描写的是周幽王的心理状态,黄昏渐到,工作完结,看着心爱的女人独自立在高窗户旁,一直希望的来了,但却那样艰难,心里却抑制不住微微抖战,是害怕?还是激动?
而她所需要的并非他所能供给
盛国落而为荒墟时她视若不见
映着她雪白的两颊像羞像欢喜
落日消沉了山头的烽火光灿烂
以上是第二节,刻画的是褒姒的心理。落日已经消沉,山头的烽火光依然灿烂,面对盛国衰落,她不惊恐,也不愧疚,有的是平静,甚至两颊上娇羞和欢喜时隐时现。纵然周幽王坐拥天下,也未能供给她需要的,她到底想要什么?
现在她转身两人的视线相接触
她觉得他的心像要飘到她手里
霎时间悲愁的空气向四周散布
微笑出现在她唇边。他闭上眼睛
觉得有死亡的神袛在与他耳语
柔顺的却不含恐怖,他向他倾诉。
全诗的最后一节,褒姒转身,转身之间与周幽王视线相触,她能感觉到周幽王的心像要飘到自己手里,悲愁的空气弥漫在两人周围,在这时褒姒却微笑了,也许真正想要的是他的心。而周幽王此时却觉得死神已经降临到自己的身边,他看到自己的宠妾微笑了,内心顿时释然,死神的声音在他听来都是柔顺的,并不恐怖,他甚至直接与死神互相倾诉。
《褒姒的一笑》取材于周幽王为得褒姒一笑,不惜用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诗歌第一節描写周幽王心理,第二节刻画褒姒平静的心理,最后一节描写两人共同面临死神时的状态。全诗的时间意象黄昏和落日,意味着黑暗即将来临,盛极一时的周王朝终究走到了没落。两人视线相接,不过短短几秒,但是在这短短几秒中,诗人仿佛把周幽王和褒姒两人的爱恨情仇蕴含其中。明知道眼前的这个女人实乃造成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周幽王对褒姒的爱就如与死神同处,但是面对死神,反而不觉恐怖反而“柔顺”;而褒姒面对周幽王之心,虽然“悲愁”但是终究把微笑挂在唇边。这首诗中没有对红颜祸国的历史反思,只有诗人对爱情这一古老命题的关注与思考,全诗都充满了宿命感和悲愁感。
综上所述,吴兴华在构建诗篇时,熟练地取古典诗词和历史典故为己所用,将其精华内化于自己的诗歌写作,使古典诗词的光辉在现代诗歌中重放异彩,延续了我国古典文化的精粹,做到了古为今用。
二、朦胧幽婉的古典意境
宗白华先生把诗定义为“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的意境”。按照宗先生的说法,诗贵在意境,“意境”一词在我国古典文论中被许多人提及。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将“境”用于诗学理论;王昌龄的《诗格》中,认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和意境,其中“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即为意境;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概括了意境的特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言有尽而意无穷。”到了晚晴的王国维,可谓是我国古代意境说的集大成者,《人间词话》中,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竟在灯火阑珊处”,人人皆知这三种境界。五四以降,朱光潜等人也对意境作过讨论。因此,意境作为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和意象同等重要,从古至今的诗人莫不热衷于营造自己独特的意境。那么在吴兴华的诗歌中,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呢?
吴兴华的诗歌以抒情为主,承续李商隐的婉转隐晦的诗意,意象繁复,诗绪亦徘徊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只凭古典意象营造一种氛围,让诗情在氛围中化开,构建“一个尚未被现代文明浸染过的具有田园牧歌风味”的古典世界。吴兴华的这个古典世界,朦胧而幽婉,让人流连忘返。
如《绝句四首》之一:
仍然等待着东风吹送下暮潮
陌生的门前几次停驻过兰桡
江南一夜的春雨,乌桕千万树
你家是对着秦淮第几座长桥
这首诗极富有画面感,诗中的“兰桡”、“春雨”、“乌桕”、“长桥”等意象无不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烟雨江南”的画卷:一夜春雨过后,暮潮轻拍门前的石阶;陌生的门前,多少船只停了又去;乌桕树经过一夜春雨的洗刷,愈加苍翠,更显清新。诗人于烟雨濛濛中发问:你家是在秦淮的哪座桥边?吴兴华运用古典意象群不遗余力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烟雨濛濛的江南水乡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能感受到时间仿佛停滞,江南的婉约之美充溢着心灵世界。这首诗深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精髓,由象入境,为读者营造了朦胧幽婉的意境,令人沉醉其中而不自知。
再看《绝句三首》中的第三首:
肠断于深春一曲鹧鸪的声音
落花辞枝后羞见故山的平林
我本是江南的人来江北作客
不忍想家乡此时寒雨正纷纷
此诗中,“我”本是江南之人,现如今独在江北,又逢落花之节,听闻鹧鸪之声,自然联想起江南此时定是寒雨纷纷。“鹧鸪”可托游子思乡之情,吴兴华以“鹧鸪”起情,抒发的是身在江北的游子对江南的思念之情。起情之物“鹧鸪”与所“起”的思乡之情浑然一体,不分彼此,通过直观呈现“鹧鸪”,暗示思乡之情的流动。
吴兴华以绝句为代表的拟古诗,大致均是由意象入意境,借助各类古典意象营造不同的诗歌意境,有对故国的缅怀(《绝句三首》之二),对时光之逝的感喟(《绝句二首》之一),对家乡的思念(《绝句三首》之一),也有对远人的思念(《绝句三首》之一)。總的来说,他这类诗歌的意境总体特征为朦胧幽婉,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李怡.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吴兴华.吴兴华诗文集(诗卷、文卷)[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闫春慧(1989~ ),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文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