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艳阳天
2015-05-30赵河姗
赵河姗
摘要:此文从头到尾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尤其是结尾“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不仅是与题目的交相辉映,同时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关键词:红楼梦; 爱; 换个角度; 艳阳天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15)09-0039-1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人的情绪总是会被天气所左右,无论晴朗或阴沉,燥热或寒冷。盛夏傍晚,天空中一片绯红,青灰色的几缕浮云慢慢斜飘着,心久难平静,唯有与书相伴,才得以沉静。
一心最爱《红楼梦》。从小到大,我已读了三次,仍不厌烦,还想继续与书中人物来个亲密接触——我爱宝玉的“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我爱黛玉的“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我爱宝钗的“白玉堂前看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我爱熙凤的泼辣,我爱袭人的大度,我爱湘云的直接,我爱探春的果断……我爱《红楼梦》的一切,为它痴狂。
古人道:“由爱生恨,由爱生怜”,我对黛玉似是恨不起来,唯有怜悯之心。怜她这个苦命的女子,虽“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仍保持着“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的高尚精神。纵有“花魂鸟魂总难留,鸟前无言花自羞”的追求,终究跨越不了“你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的哀叹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依恋与恐惧。
我为黛玉落淚,替她抱不平,为何世人多只看见“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纤弱女子,却不知她内心中满载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她气她没有与宝玉相配的“金玉良缘”,她气她只能依附于外祖母生活,她气她有一身才气却不能向外人展露,她气她终究比不过宝钗,没能成为“贾家二奶奶”……黛玉就是随那“顽玉”一同落入尘世的仙子,只是她来得不是时候,注定在经历一段红尘情怨之后,要被早早地召回仙界。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花的命运,亦是黛玉的命运。她的一生如昙花一现,只是比那来得长久些。她的生如昙花般绚烂,她的逝如昙花般凄凉,她的盛开,她的凋谢,只为应千年前那玉的承诺,谁料想,这共同编织出的情感之网只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愿再为她流泪,我想给她一个微笑,让她从我这拾得一份温暖。
不愿与世人苟同,评说黛玉的多愁善感,只想以我稚嫩视角看待问题。目光需放长远些,无需因一时一事妄下定论。纵或是世人说如此,也要从自身出发,换个角度对待生活。
放下书本,极目眺望,以一颗平静之心去迎那燥热的天气。啊,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点评: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红楼梦》的真实喜爱。尽管文章选择林黛玉这个讨论最多的人物,但作者从林黛玉的才情写到命运,娓娓道出自己眼中的超尘脱俗、纯洁美丽的林黛玉,语言得体,文脉通畅。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很多,不仅增添了些文学情趣,充分彰显了作者丰富的文学功底。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为成功的作品。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尤其是结尾“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不仅是与题目交相辉映,同时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指导老师:赵喻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