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产业视角看融资贵问题

2015-05-30夏晓华

人文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微融资资金

夏晓华

内容提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贵背后的产业因素,发现房地产的资金“挤出效应”、制造业重化工化和产业政策失误等产业结构扭曲行为是加剧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的重要原因。中国未来应该通过全面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构建适宜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系统,并借助“一带一路”消化过剩产能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渠道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化解小微企业融资贵难题。

关键词产业结构扭曲小微企业融资贵“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269.24/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5)09-0039-03

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和运营灵活等优势,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小微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因此,促进小微企业全面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小微企业规模小和信用基础相对较弱等特征也扩大了它们的经营风险,导致其向传统金融机构融资时的成本过高。不仅如此,市场制度障碍、产业结构扭曲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进一步抬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中国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尤为突出且难以破解。这突出表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以轻易获得巨额低成本资金并投往相对低效的重化工产业,而大量具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却因为融资成本过高,时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因此,很有必要从产业尤其是产业结构扭曲的视角探寻小微企业融资贵的形成原因,这有助于找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贵难题的有效举措。

一、产业结构扭曲加剧了中国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

1.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形成了显著的资金“挤出效应”,抬高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在房地产市场需求推动和地方财政激励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过去十多年来全国房地价格上涨迅速,房地产行业成为规模扩张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走高又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预期,导致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甚至在某些地区形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相比之下,由于中国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不高且技术含量偏低,处于“微笑曲线”底端,①产品附加值不高,因此制造业的投资回报率远低于房地产。在利益驱动下,大量资金实体经济流出并涌入了房地产业,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原本就不充裕的资金更加紧张。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主要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余额为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9%,房地产贷款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更是高达28.1%。②考虑到房地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

*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研究”(15XNI006)

① 赵彦云、秦旭、王杰彪:《“再工业化”背景下的中美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2期。

②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性,据测算,2003-2013年间,房地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平均达到了23.8%,房地产业投资对GDP的平均贡献度也达到了12.5%,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而房地产所拉动的上下游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是达到了17.5%,平均每年能够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第二季度主报告“下行压力和刺激依赖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房地产业作为中国主要资金蓄水池的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存在。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之前,房地产向实体经济释放的资金规模将会有限而且过程缓慢,房地产的资金“挤出效应”依然是实体经济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重要原因。

2.制造业的重化工化推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大幅推高了融资成本。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工业结构的重化工化特征并不是特别显著,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左右。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中国的工业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重化工化特征。“十一五”以来,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稳定在70%左右,金培、吕铁、邓州:《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5期。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重工业时代。相对于小微企业,重工业企业具有资本密集与规模大的特征,使其在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上具有天然优势。同时,重工业企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使它们获得了政府的信用背书,进一步降低了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2015年第9期

从产业视角看融资贵问题

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传统小微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科研能力弱,主要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获得市场竞争力。2008年以来,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市场萎缩;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企业用工成本攀升,内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进一步抬高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导致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不断提高。以较为普遍的担保融资为例,除银行贷款利息外,企业通常还需向担保公司缴纳10%左右的保证金以及3%-5%的担保服务费,合计融资总成本高达10%-13%甚至15%,这对于平均利润水平只有8%-10%的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的。黄志凌:《小企业融资成本或高达15%》,人民网,2014年4月17日。

3.产业政策失误引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加剧了融资贵问题。

长期以来,产业政策在引导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中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但是,产业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误,导致当前中国很多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在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之下,众多未经严格论证的项目快速上马,相关产业产能扩张速度远快于市场需求的扩张速度,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根据工信部和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2014年中国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低于79%,更有研究表明2001-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长期产能利用率仅为69.3%,董敏杰、梁泳梅、张其仔:《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行业比较、地区差距及其影响》,《经济研究》2015年第1期。远低于81%的合理水平。统计上,通常可以用产能利用率来度量行业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美联储的测算结果表明,工业部门较为理想的产能利用率应该在81%左右。

无论是全局性的产能过剩,还是局部或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都将使得资金过度集中于投资收益低下的行业。这会降低资金流动性并减少可借贷资金规模,导致实体经济资金的稀缺程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加剧了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贵问题。

二、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全面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降低企业对资金的依赖程度。

相比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产出、低资本”特点。以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正在通过互联网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服务业。这些变化有助于降低企业发展对资金的依赖。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迅速下降,原先由于地域、信息与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所引发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得以明显改善。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得到所需的信息,从而降低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溢价,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通讯方式的改变和分工合作力度的加强使不少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得以通过网络化外包的形式来完成,从而减少了企业运营的资金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了轻资产化运营。可见,通过全面的服务业改造既可以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运营效率,又可以通过优化各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以减少企业运行所需要的资金,进而缓解融资贵问题。

2.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用外部融资缓解融资贵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技术创新在为企业获得市场持续发展动力的同时,可以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关注,进而改善企业的融资状况。遗憾的是,中国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缺失制约了其获得市场风险投资和实现外部筹资的能力,它们不得不选择成本相对较高的融资模式来满足其资金需要。

既然中国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科研院所和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为什么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是如此匮乏?这是因为目前中国在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大量小微企业并未成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载体或试验田,也未能承担起类似国外小微企业那样作为实用技术孵化和转换器的职能。要想改变目前的局面,可以考虑在如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加快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市场化对接,引入以市场化为基础的技术推广机制;二,推动市场需求与高校科研创新的有效衔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三,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化交易体系,使创新成果能及时实现市场价值。

3.构建适宜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系统,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调发展。

完善的金融系统可以为实体经济各层次的资金需求提供必要的保障,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又可以提升金融部门的竞争力,二者的协调性是确保经济长期平稳运行的基础。尽管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的集中程度有所弱化,但是并未形成层次清晰、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金融系统,从而难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差异化的信贷工具和融资选择。大型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对小微企业融资尤为不利,因为理论和国际经验都表明,适宜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是中小金融机构而非大型金融机构。Banerjee, A., V. T. Besley and T. W. Guinnane, “The Neighbor's Keeper: The Design of a Credit Cooperative with Theory and a Tes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92,no.2, 1994,pp.491~51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短期内,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比如在大型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和扩展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部门,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难题。长期而言,政府应该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从而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和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比如,政府可以鼓励民营资本建立中小民营银行,并鼓励农村信用社、城镇银行和县域银行围绕特定客户群体开展专业服务。再比如,政府可以引导小额信贷公司规范化发展,完善其服务小微企业的制度与法律保障。又比如,政府可以建立与完善担保机构,通过担保模式的创新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总之,政府需要构建能适应多层次资金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发展。

4.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拓宽市场规模以消化过剩产能,借此盘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缓解融资贵问题。

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以东部沿海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为中国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可以通过与周边国家的紧密合作,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将部分国内发展受到约束尤其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具体而言,中国可以借助包括亚投行在内的多边合作机制,阶梯式地将产能过剩的行业转移出去,以“走出去”的形式带动国内产业的稳步升级;以产业升级促进资金供需结构的改善,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向具有强盈利能力、增长性和战略性的产业转移,实现资金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

三、结语

小微企业融资贵难题是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后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房地产的资金“挤出效应”、制造业重化工化和产业政策失误等产业结构扭曲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贵的程度。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贵难题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多方面努力纠正扭曲的产业结构:一是全面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降低企业对资金的依赖程度;二是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用外部融资缓解融资贵问题;三是构建适宜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系统,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调发展;四是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拓宽市场规模以消化过剩产能,借此盘活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缓解融资贵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韩海燕

猜你喜欢

小微融资资金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小微课大应用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