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是祖国,中国是故乡”

2015-05-30刘秀玲沈红辉

党员文摘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岛遗孤养父

刘秀玲 沈红辉

“何为家,何为国,这是一组让人深思的图片。我再次为中国人善良的心感动。”

“以德报怨,将心比心。”

2015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市中心的一个展厅里,题为《大爱——日本遗孤的故事》的图片展落下帷幕,在观众留言里,有以上几句话。

日本战争遗孤,是指1945年二战结束后,被遗弃在中国并被中国人民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总人数在4000人以上,其中九成以上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遗孤在中国政府和人民帮助下回到日本。

“他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70年前那个沦为孤儿的冷夜,中岛幼八一辈子也忘不了。

1945年12月的一天傍晚,寒风凛冽。在黑龙江省宁安县沙兰镇王家屯一间破屋内,虚弱的中岛母亲看着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中岛,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在前几天,降生不久的妹妹已因营养不良夭折。日本战败几个月来,滞留当地的日本开拓团瘟疫肆虐,饿殍载道。中岛一家是开拓团成员之一,父亲已失去音讯。

不顾中岛姐姐撕心裂肺的哭泣反对,中岛母亲将亲生骨肉托付给一名叫老王的中国小贩。

这天晚上,老王挑着中岛来到镇中心,挨家挨户寻找好心人。“这个小生命多可怜,我来养。”一个叫孙振琴的中国农妇收留了中岛,尽管她知道这孩子是侵略者的后代。

把中岛抱回家后,孙振琴将食物嚼碎喂他,日夜悉心照料,救其一命。之后13年,孙振琴改嫁两次,和三个养父如接力赛一般,将中岛拉扯大,并最终送回日本。

“中国养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了我这个侵略者的孩子。”一说起养父母,中岛便失声哽咽,“那时他们自己也很穷苦,但还是收留了我。中国养母像透彻的水一样,没有一个污点,养育我什么也不图。她于1956年给我生母写了封信,答应把我拉扯大后一定送回日本。”当中岛手捧这份泛黄的信件,一个字一个字念出养母的承诺时,眼角再次湿润。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日本遗孤范姝瑶几十年来与养母赵福清相依为命,养母几乎从来不提当初收养范姝瑶的事情,因为在收养范姝瑶后的第三天,养父就被日本兵残忍杀害。

“我在出生刚过百天时就被生母抛弃,养父张富平将我捡回来抚养。三天后,养父因为去找日本人要回被抢走的马而被杀害。养母像对亲生女儿一样喂我奶,给我饭吃,帮我恢复健康。后来养母带我改嫁范家,给我取名范姝瑶。”

“养父救了我,自己却没命了,养母顶住巨大痛苦和家人的压力把我拉扯长大,他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范姝瑶说。

日本母亲留下宝贵证言

跟中岛的生母一样,在撤退中无奈抛弃幼子的日本妇女也饱受内心煎熬。在由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关亚新、张志坤共同编写的《大爱——中国日本战争遗孤的故事》一书中,有几位日本母亲留下的宝贵证言。

水野百合子在《我的恩与怨》一文中说:“1945年8月下旬,那时我们正往方正撤逃。团长说孩子多了是负担,让我们把孩子扔了。‘扔了的孩子中国人会捡起来养,带着他们只会是大家的负担。团长说。没办法,我只能把四岁的女儿抛弃在路边。但我刚起身,女儿就伸出两只小手一个劲儿地叫着‘妈妈,妈妈,我心如刀绞,又回去把孩子抱起来,但团长不允许。我担心团长让我把儿子也丢下,只能哭着把女儿放下。”

岩崎某在《肉亲惨死的追忆》一文中说:“一天,日本兵突然跟我们说:‘孩子的哭声要是让苏联红军听到了就完蛋了,把孩子全扔了。这是上面的命令。在一个小山丘下,我们20个抱着孩子的母亲围坐一圈。我左手抱着实,右手抱着八重子。这时,一个士兵向我们这里扔来一颗手榴弹。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后,我看到有人脸上和四肢流着血。随后,第二颗手榴弹扔来,我看到拿手榴弹的士兵也流下泪水。后来一个军官走过来,让士兵用刺刀把孩子杀死。我眼看着那些士兵把刺刀刺向实的胸口,我哭喊着‘杀了我吧!想去救孩子,但被士兵按住无法靠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实断气。后来,他们也这样杀了八重子。”

痛苦抉择闪耀人性光辉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以德报怨,帮助百万日侨重返家园,把数千名日本战争遗孤抚养成人,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和无疆大爱。”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5月在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如是指出。

收养敌人的孩子,我们想象不出当时的中国养父母内心究竟经历过怎样的斗争,只是感动于70年前纠结痛苦后作出的决定里闪烁着的温暖的人性光辉。

日本遗孤在返日定居后,在中国为自己的养父母们盖起了“中国养父母楼”,住在这里的李淑贤老人就是一名曾经收养日本遗孤的中国养父母。

李淑贤老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说:“1943年我与丈夫徐凤山从山东北上来到长春,有一天我挺着怀孕五六个月的肚子上街买鸡蛋时被一个穿着大皮靴的日本宪兵拦下。他不断地踢我的篮子,趁我弯腰捡鸡蛋时猛踢了我肚子好几回。我当场昏过去,醒来回家才发现自己已经流产并且终生不孕。”

“没曾想,日后我会与日本人结下不解之缘。1945年秋天的一天,有人捡到一个日本孤儿,问我丈夫要不要。我一听是日本人的孩子,马上想起当初踢我肚子的日本宪兵那穷凶极恶的脸和那双大皮靴,便跟丈夫说不要,不要。就在这时,小孩开始哭起来,看她那么可怜,我便把她抱在怀里。”

“孩子的哭声都是一样的,天底下有哪个女人在听到那哭声后会无动于衷呢?于是我便收养了她,为她取名徐桂兰。”

日本国内鲜有提及

这段历史

然而,这段应被铭记的中日友好佳话,如今在日本国内却鲜有人提及,甚至被歪曲。中国人的恩情逐渐被日本社会忘却,年轻人几乎不知道。

“日本媒体总报道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如今90%的日本人对中国没好感,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正好相反。连很多日中友协的老朋友对中国的感情也有了变化,开始怀疑中国。”中岛担忧地说。

于是,中岛决定站出来说话。今年年初,中岛自费出版了描述这段亲身经历的回忆录《何有此生》。

书面世后,反响出乎意料的好。不少读者给中岛写信,说“中国人太善良了,很感动”“重新认识了中国人”……因为自费出版没法通过正常渠道销售,中岛就找了家附近的书店,店主看了后非常感动,帮他挨家挨户塞传单推销,一下子卖出了170多本。店主说,他卖的不是书,是“感动”。

中岛的故事还引起日本主流媒体关注。日本《朝日新闻》称“《何有此生》饱含深情,传递出中国人的温暖”。

在中岛家中,墙上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中国农村风景画。“那是黑龙江宁安县,我的故乡。”中岛指着画说,“日本是我的祖国,中国才是我的故乡。”

(胡世民荐自2015年7月10日-16日《国际先驱导报》)

猜你喜欢

中岛遗孤养父
不事张扬的爱
我给养父唱首歌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遇见你,是我人生不幸中的大幸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遇见你,是我人生不幸中的大幸
我家楼上的中岛一郎
我家楼上的中岛一郎
《跨越战后——日本遗孤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