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的探讨

2015-05-30陈健

成才之路 2015年9期
关键词:习作指导渗透阅读教学

陈健

摘 要:语文课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表达形成书面文字,即为作文。在语文教学中仅靠教材安排的几次习作练习进行习作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巧妙地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作指导;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79-01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结构清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中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习作方法指导。

一、积累词语,准确运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表达得就越生动形象。语文课本是学生积累语言的第一阵地。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积累,准确理解并学会运用,让这些精美的词语在学生心中扎下根。这样,习作时,学生可随时作出恰当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为自己的表达服务。

《海底世界》一课的第2节中有一段写小动物们“窃窃私语”的话:“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窃窃私语”一词的意思:背地里小声地说话。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嗡嗡、啾啾、汪汪”这些象声词来理解窃窃私语就是小声说话,让学生说说:“海底世界还有哪几种声音呢?”然后想象海底的各种声音,学着课文中用上叠词形式的象声词来说一说。学生经过想象思考,说有小牛的哞哞声,有小猫的喵喵声,有小羊的咩咩声,有小鸡的叽叽声……最后指导学生读得轻一点,细微一点,好像在说悄悄话,这是从朗读指导中理解词语“窃窃私语”。至此,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了象声词的妙用,品评了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窃窃私语”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以后一定会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这个词。

二、揣摩句子,恰当运用

积累语言材料,不光是积累精妙词语,还应该积累丰富的语句表达形式。如“把”字句和“被”字句告诉我们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喻、拟人、反问等不同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更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细细品味,在品味中让学生读通读透,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让他们的语言更鲜活。

《海底世界》一课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其中描写海参和梭子鱼的句子是:“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作者独具匠心,运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来表现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教学时,我请学生先用最简练的词概括它们活动的特点,然后说说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学生一下子找出了“四米”和“几十千米”,从数字中感受到了海参的慢和梭子鱼的快,再通过与熟悉的火车作比较,明白了海参到底有多快。最后将两种动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朗读,读出了它们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没有明确地点出“列数字、作比较”这些修辞手法的名称,但学生已经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它们的表达效果,在以后的习作中,在适当的语境中他们一定会尝试运用的。

三、巧妙构段,有序表达

无论是词语的掌握与积累、句型的理解与运用,其根本目的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小学语文课文所选文章大多是经典之作,给学生提供了精彩规范的习作范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精选课文中的典范段落,让学生了解“写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写的”,从中总结出构段规律,认识构段方法,并迁移到习作片段训练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海底世界》一课的第三、第四自然段都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在教学第三段时我引领学生品读海底动物活动的特点后,引导他们观察该段的第一句话,告诉他们这一句话其实是这一段的总起句、中心句,这种先总写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再后分写几种动物活动特点的构段方式就是“总——分”式。接着引导学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找找这一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看看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海底植物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学完后,我指导学生用“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和“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为开头,任选其一写一段话,描写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海底动物和海底植物。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能举出两到三个例子围绕中心句练写片段,在表达时也能尝试用文中的说明方法去介绍和说明课文之外海底动物和海底植物。这种“就文取材”的习作训练,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作用,夯实了学生的习作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语文教学要用好这些“例子”,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利用“例子”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语言、教写法、练表达,有机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吸收,在阅读中学说、学写,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文.加强小学生的语言训练之我见[J].教育评论,1998(02).

[2]王静.《海底世界》课后教学反思[J].新课程研究,2009(04).

猜你喜欢

习作指导渗透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