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责任、需求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

2015-05-29邵辉葛秀坤单雪影

关键词:培养机制研究生

邵辉 葛秀坤 单雪影

摘 要:文章以“懂工程、会管理、责任心强、安全素质高”复合型高级安全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提出问题、主动思考、系统学习、实践体验、素质养成”五元为核心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出了安全人才培养必须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且打造了贴近生产实际的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平台,应用“教学情景化、课程模块化、实训平台化、能力工程化、素质综合化”的方法,实现了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5-0007-02

“安全科学与工程”2011年首次列为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人才培养的许多新问题急需解决。如何在原来位于矿业工程下的二级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基础上,突破传统的培养机制,根据“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综合学科属性、社会安全生产的特殊需求以及“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安全科学与工程”高级专业人才是研究的中心内容[1]。

研究结合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办学基础、特色及多年研究生培养的积淀,提出了基于责任、需求为导向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机制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一、“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

随着现代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石油石化生产安全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高、隐蔽性强、多米诺效应明显、风险控制参数多变等特征。同时,由于石油石化生产过程的能量密度大、高度系统集成等特殊性,使得安全事故后果严重。近年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接连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如中海油天然气海底管线泄漏事故、中石油大连石化燃爆事故、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等,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习总书记在针对2013年“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严肃指出,“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

石油石化安全隐患的发现和安全生产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系统的安全思维、高尚的安全责任和健全的安全人格。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系统的安全思维和健全的安全人格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另外一方面,由于石油石化事故的因果性、偶然性、潜伏性及不可逆性等特质,如何进行贴近安全生产现场实际的人才培养又是一个关键。

石油石化安全生产需要“懂工程、会管理、责任心强、安全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安全人才,这也是“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所在。

二、基于责任、需求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构建

基于石油石化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与特殊需求,在“尊重生命价值”的哲学理念指导下,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哲学认识规律出发,通过对石油石化企业的深入调研与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深刻剖析,建立“安全生产问题”集,寻求安全问题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将安全生产问题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形成“提出问题、主动思考、系统学习、实践体验、素质养成”五元为核心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参见图1。

图 1 五元为核心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

图1清晰地反映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其核心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 “问题”为起点,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针对具体“问题”启发学生“系统学习”,经由“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安全技能,实施“安全系统思维与安全工程方法、安全意识与责任、安全职业人格”教育三年不断线,最终达成学生的“素质养成”。

三、“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厘清主要教学问题

在厘清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与“安全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关系基础上,确立了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是:

如何从“提出问题”出发,解决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素养不高的问题;

如何促进“主动思考”,解决学习自主性不足、学习兴趣缺失的问题;

如何重视“系统学习”,解决知识融合与系统性不足的问题;

如何着眼“实践体验”,解决应对复杂性安全问题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系统性专业训练欠缺的问题;

如何实现“素质养成”,解决安全职业人格心理不健全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的“五化”方法

将石油石化生产的“安全问题”融入教学之中,通过“产学研”协同、综合实验实训平台等途径构建了解决教学问题的“五化”方法。

1.教学情景化。以石油石化生产的情景单元进行教学平台建设,将石化生产单元按情景化关联,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石油石化生产工艺流程与管理流程;以扬子石化等石油石化企业为教学基地,让学生感受石油石化安全生产的场景;引入3D虚拟仿真教学,再现真实生产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

2.课程模块化。按石油石化安全生产流程设置多专业课程模块,如化工工艺课程模块、安全技术课程模块、自动检测与控制课程模块等,实行各专业课程学分等效原则。对学生只要求满足石油石化生产需求的相关专业方向课程及总学分,具体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

3.实训平台化。建立了化工工艺模块、石油石化安全技术模块、过程装备模块、自动检测与控制模块、消防与应急模块等实训平台,开展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学与专门训练。

4.能力工程化。通过国家级“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一系列虚实结合的平台,学生可以充当不同角色,如工艺员、安全员、调度员等,进行系统仿真综合模拟,实现系统集成、综合管理、安全控制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探索“安全问题—安全理论—工程设计—安全实践”的能力工程化。

5.素质综合化。通过建立规范、安全、和谐的实验实训环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开展相关法律、人文、艺术、心理等方面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认知与鉴赏能力;进行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强化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责任意识。

(三)打造创新实践平台

遵循“五元”培养模式,打造了虚拟与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创新平台,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五元模式的创新实践平台

在这些创新实践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仿真各种生产场景,虚拟展现安全生产事故的各种场景,真实体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实现安全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校外,通过产学研实习基地、安全与环境评价技术服务公司、安全生产协会、各级安监局、研究与设计院所、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事故调查等实践活动,实施石油石化安全“职业人”的孵化。

提高认识,实施人才的培养。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安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多行业交融的专业特点[2],研究所提出的“提出问题、主动思考、系统学习、实践体验、素质养成”五元为核心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能够从石油石化安全生产问题出发,以社会责任与需求为导向,应用“五化”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教学问题, 为“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培养做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邵辉,史国栋,席海涛.面向社会 引导大学生积极思想

[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

[2]史国栋,邵辉,李定龙等.基于教育哲学视野下环境安全

工程专业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与实践解析

[J].常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