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研究

2015-05-29陈科曾琦斐周崇文唐琼曾蕾

化工管理 2015年26期
关键词:吡咯烷酮样液还原法

陈科,曾琦斐,周崇文,唐琼,曾蕾

(1.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南 衡阳 421005;2.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

纳米银在现阶段的应用中,表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纳米银可以应用到导电、传感、催化、广谱抗菌活性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能够推动各个行业的工作进步。在制备方面,由于纳米银的性质较为突出,所以制备方法也要健全一些。在以往的制备工作中,主要集中在模板法、电还原法、光还原法等方面。这些方法在现代看来,不仅浪费时间,同时还会造成材料的浪费,所得到的纳米银数量并不多,并非首选的制备方法。在此,本文主要对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展开研究。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试剂

AgNO3(选择天津市赢达稀贵化学试剂厂的产品)、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选择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的产品)、甲酸铵(选择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的产品),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仪器

T-1000型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恒温磁力搅拌水浴(巩义市科瑞仪器有限公司);CQX25-06型超声清洗仪(上海必能信超声波有限公司);TGL-16型高速离心机(苏州市莱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ZF-6020真空干燥箱(上海向帆仪器有限公司);VIS-723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H7650,日本日立公司);X射线衍射仪(D8 Discover GADDS,美国 BrukerAXS 公司)。

1.3 试验步骤

将试验试剂和仪器准备完毕后,就可以开始聚乙烯吡咯烷酮还愿法的制备了。试验方法与具体的大批量加工还是存在差异的。为了能够充分保证试验方法贴合实际的情况,本研究主要制定了以下几项试验步骤:在室内的常温下,将31.5g/L的PVP溶液加入到17g/L的AgNO3溶液当中。第二,利用磁力来搅拌,达到均匀状态即可。第三,配置出20ml 0.5mol/L的甲酸铵溶液。配置完毕后,将甲酸铵的溶液进行搅拌,按照每分钟55滴的频率,按照先快后慢的原则,滴入到PVP与AgNO3的混合溶液当中。第四,将混合溶液安置到30℃的恒温磁力搅拌状态下,反应时间设定在1.5h。第五,将溶液陈化处理,陈化时间控制在24h。第六,陈化后的溶液,按照9000r/min的频率,做离心处理,离心时间设定为20min。第七,最终的反应产物应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进行处理,分别洗涤3次以后,做真空干燥的相关处理。第八,在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每15 min取样液1次,稀释后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将少许所制样液添加一定量无水乙醇超声分散后,用镊子夹取有碳支持膜的铜网在稀释的溶液中捞取2次,干燥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100kV)观察纳米银的形貌与分散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XRD分析

图1:制备样品的TEM图

可以看出,在 2θ 为 38.1°、44.25°、64.45°、77.25°、81.5°处有明显的衍射峰,与JCPDS(No 04-0783)标准卡片数据一致,分别与(111)、(200)、(220)、(311)、(222)晶面相对应,由此可知所制备的单质银呈面心立方晶相。图中衍射峰尖锐表明制备的纳米银具有较好的结晶性。

2.2 样品表征

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法在试验完毕后,还应该对样品的表征进行分析。相对而言,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减少了步骤,以此来避免各种误差的出现。纳米银颗粒并非一般的颗粒,其对试验的要求较高。如果试验成功了,那么就代表着样品的表征,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图2:不同质量比下样品的TEM图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法的样品表征处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每15min取样液1次,稀释后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将少许所制样液添加一定量无水乙醇超声分散后,用镊子夹取有碳支持膜的铜网在稀释的溶液中捞取2次,干燥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100 kV)观察纳米银的形貌与分散情况。将所制样液真空干燥,研磨后用X射线衍射测试纳米银晶相结构,Cu靶,管电压40kV,管电流40mA。

3 结语

本文对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展开讨论,从现有的工作来看,纳米银的制备经过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法,达到了较高的水准,纳米银的性质、数量均为出现下降,同时能够达到产量的提升,对于我国的化工行业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日后,我们应该对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入更多的措施和方法,多元化的制备纳米银。

[1]敖玉银.多面体纳米银粉的制备及表征[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5,01:44-46+68.

[2]焦成鹏,黄自力,张海军,张少伟.置换反应制备双金属纳米催化剂[J].化学进展,2015,05:472-481.

[3]陈思宇,张峰,陶玥,陈宇岳.不同电荷体系纳米银溶液的研究现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01:28-33.

[4]鲁志强,甘卫平,黎应芬,周健,杨超,戈田田.化学还原法制备微纳米银粉[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02:200-206.

猜你喜欢

吡咯烷酮样液还原法
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工作用毛细管粘度计的不确定度
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氧化石墨烯/聚偏氟乙烯介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欧盟重新评估聚乙烯吡咯烷酮(E1201)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E1202)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羽绒清洁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用还原法探寻词语表达秘妙的研究
蒽酮-硫酸法测定地笋多糖含量的研究
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300MW火电机组尿素制氨还原法脱硝热工控制分析
聚乙烯吡咯烷酮对Pt/Ru双金属纳米簇的结构和催化性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