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2015-05-28赵丽丽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失地农民解决对策

赵丽丽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失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凸现。本文从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期望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消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帮助失地农民实现稳定就业和灵活就业,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土地可以说是农民的命根子,虽然有很多农民在农闲时外出务工,但土地依然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急剧扩张。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民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征用和流失,这就导致了一个新的边缘性群体——失地农民的数量持续增长。如果处理不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势必会影响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

一、失地农民的概念和类型划分

1.失地农民的概念。失地农民是指农民的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耕种面积少于0.3亩的统称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群体[1]。

2.失地农民类型划分。依据是否有稳定的非农收入,可以将失地农民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有稳定非农收入的失地农民。这部分农民主要居住在城区周边,地理位置优越,通过外出打工、自主经营创业等方式取得收入,而且收入相对稳定;二是主要收入来自于所承包经营土地。这部分农民是真正意义上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作为基本生活保障的群体,而且相比前者面临更多的就业问题。

二、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失地农民日益增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就业是失地农民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方案,积极探索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但就目前来看,就业状况并不容乐观,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就业压力大,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农民祖祖辈辈都在与土地打交道,而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对文化素养、知识技能的要求也较低,即使没有一技之长照样可以生存。总体来看,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其以下,也很少参加有关的职业技能培训,缺乏一技之长,而且很少与外界社会沟通。这就导致失地农民缺乏进入劳动力市场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城市的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失地农民对这些条条框框适应起来会比较困难,即使就业了也可能因为缺乏市场应变能力出现再度失业的可能性[2]。

2.就业渠道窄,就业稳定性差。就全国范围来看,失地农民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就业安置,像是农村的新兴乡镇企业;外出务工,主要是城市二三产业,以及自主创业[3]。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但能力毕竟有限,乡镇企业受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吸纳能力也是有限的。而自主创业又受到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也是比较困难的。总体来说,失地农民不仅就业渠道狭窄,而且缺乏稳定性。

三、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到农民自身以及制度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

(一)失地农民自身因素

1.就业观念落后,就业能力不高。失地农民就业观念落后,缺乏就业积极主动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一是小农意识较强,思想观念陈旧,对政府过度依赖,“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消弱了就业积极性;二是对土地比较依恋,与土地分离后一下子无所适从了;三是对就业岗位、收入要求预期比较高,不愿意去从事一些苦、脏、累的工作。

2.社会资本薄弱,影响就业信息的获取。失地农民生活的圈子比较狭窄,与之交往的多数是具有相同背景的人群,离开土地之后,原有的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不再发挥作用了,对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就业信息的获取就变得更加有限了。

(二)制度因素

1.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失地农民在就业中难以享受与城市市民同样的社会公共服务,还要遭受各种歧视,比如学历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等,这无疑增加了就业难度。

2.征地补偿制度。现行的征地补偿主要是采取一次性货币安置,这样做虽然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失地农民也比较容易接受,但多数农民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不能合理利用这部分资金,这对于就业来说反而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3.培训制度。目前还没有建立起针对失地农民的完善的培训体,培训的随意性较大。由于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失地农民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处于缺位状态,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无法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收效甚微。

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要强化就业扶持

1.完善有关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建立起利益均衡机制,将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纳入政府日常工作考核,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就业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失地农民享有与城市市民同样的公共基础服务,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知识技能欠缺是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一大瓶颈,当务之急是对失地农民进行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要把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作为民生工程的根本,完善就业培训体系,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拓展就业途径,做好就业前、就业中、就业后的一系列工作,切实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3.提供就业指导,拓宽就业途径。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与外界接触较少,信息比较闭塞,增加了求职就业的难度。当地政府可以建立信息登记制度,通过设立职业介绍所、就业信息咨询机构等,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对年失地农民的年龄、性别、学历、拥有的技能等信息进行收集汇总,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推荐合适的岗位,做好供需对接。

(二)失地农民自身要寻求主动发展

失地农民要发挥自身的主体功能,改变以往“等、靠、要”的观念,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主动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职业介绍所、政策咨询等机构提供的便利条件,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技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就业是失地农民面临的最大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方面寻求解决路径,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好搜百科[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6011659-6224646.html

[2] 石鹏娟.城郊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8760-8762.

[3] 叶继红.失地农民就业的类型、路径与政府引导——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经纬,2007,5:115-117.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失地农民解决对策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