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区开展水平的提升策略
2015-05-28朱盼盼李伟
朱盼盼 李伟
摘 要:幼儿园活动区活动是一种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发展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共同参与和设置活动区,并为儿童提供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的活动材料,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等。
关键词:活动区;幼儿;教师;开展水平;策略
自从1989年活动区活动进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采用这种教育形式。在活动区中,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发展其自主性和创造性。然而在实际的活动区中,教师只是简单的复制了活动区的这种形式,并没有对活动区的内涵进行更深次的分析,导致其教育价值大大降低。本文从教师的环境观、材料观、指导水平、评价水平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提高活动区的开展水平。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环境创设观
(一)区域设置要有动态性。无论是活动区种类、位置还是空间大小都要根据幼儿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幼儿每天都在接触、认识新的事物,积累新的经验,只有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设置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
(二)区域布局要考虑动静特点和自然因素。在区域布局时,要注意把“动区”和“静区”分开,避免其相互干扰。阅读区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充足的光线,适合靠窗而设;益智区、美工区可与图书区相邻或相对,既可产生联系又互不影响,另外考虑到美工区需要用水的情况,可以离水源近一些;建构区较为嘈杂,可以设在离其他区域较远一点的地方,如阳台、走廊尽头等相对独立的边角空间。
(三)要考虑区域的封闭性。因教育功能的不同,不同区域对开放与封闭程度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表演区、角色区、运动区等“动区”的空间,可以设计成开放或半开放的形式,有利于幼儿往外延伸活动;而阅读区、益智区、美工区等“静区”的空间则需要相对封闭,确保不被干扰。另外,还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较短,易被无关事物吸引,小班活动区的封闭性应强一些。而中大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逐渐增加,各活动区之间存在交流,所以中大班的活动区的封闭性可以稍微减弱一些,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教师要正确的材料观
在幼儿园活动区中,材料与幼儿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材料的性质和种类会促进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的反应会反过来制约材料的投放。所以,材料要根据幼儿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幼儿不感兴趣的活动除取消或转换活动内容外,也可在原来的基础上提供一些新材料,深化活动内容。另外,活动区中的材料不需要有很强的观赏性,观赏性强的材料往往操作方式固定,不利于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低结构材料更能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材料,对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加以利用。
三、提高教师在活动区中的指导能力
(一)教师要懂得观察。教师要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在活动区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神情、体态;幼儿对区域的热衷程度和参与状态;幼儿的动作发展状况及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在活动区中的偶发行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情况;区域环境背景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幼儿的活动结果这几个方面了解幼儿在活动区的情况。同时可根据观察的主题和目的不同,采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等。
(二)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指导策略。第一,教师采用材料进行指导。活动区中教师最主要的隐性指导策略就是通过材料物化活动目标,通过材料的层次递进引导幼儿有序地发展,通过材料的调整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第二,教师通过伙伴进行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幼儿交往中的互动,来让幼儿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达到幼儿间互补、互助的目的;第三,教师通过参与活动进行指导。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分为两种:一是平行介入指导,这种指导方式是指教师和幼儿一样,平等地去玩区域里的玩具和材料,不直接和幼儿发生交往活动,各玩各的。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玩法很容易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从而引导幼儿的操作方式。另一种是交叉介入指导,这种方法是指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活动,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情景中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展开师幼互动,引导幼儿游戏的进展。
四、提高活动区讲评环节的有效性
(一)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在活动区中评价的主体既要有教师也要有幼儿。幼儿进行评价是因为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在活动区中的探索经验和情感体验,也可以对同伴的行为发表看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善于倾听他人、观察他人的习惯,又能使教师发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经验,为活动区材料的适宜投放提供依据。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活动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前进行。
(二)评价内容具体化。评价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做。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幼儿的年龄段,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回顾自己参与哪些区角,在区角做了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所提高,并且有了一定的经验,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在做了什么的基础上,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对于大班的幼儿,教师应该更加关注为什么是这样的,引导幼儿对事物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
提高幼儿园活动区的开展水平,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乐于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与幼儿园、班级实际相结合,开展出适合本园、本班的活动区活动。
参考文献:
[1] 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彩云.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 李芳、何敏,小朋友今天你做了什么?——从分享环节切入位区域活动把脉[J].学前教育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