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法制教育的优化途径

2015-05-28赵君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优化途径法制教育高校

赵君

摘 要: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高校的法制教育对实现国家法制化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努力提高高校法制教育水平,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公民,提高其综合素养,才能推动我国国民法律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优化途径

高校法制教育主要是指对非法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法律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也促进了社会法治精神的弘扬。但是,当前,高校中仍有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权益受损,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必须要对我国的高校法制教育进行重新审视。

一、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把法制知识传授当做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的内涵是学校通过各种的教育形式,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培养和提高其法律素质,树立法律权威。法律知识的学习是法制教育组成部分,但不等同于法制教育。当前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法的层次上,却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熏陶和法律行为的培养,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法律情感淡漠。

(二)法制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基本手段,对教育效果的好坏有重大意义,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愉悦的接受教学内容,反之,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形。在高校中,法制教育教学的内容较多,但教学时间有限,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则实施单向的讲授法,除此之外,由于师资匮乏,班级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一般会达到每班上百人,这会使原本应该实施的课堂讨论等实践环节没有被实施,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排斥,致使一些学生连基本的法律知识都尚未掌握,更谈不上法律能力的增强。

(三)法制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中许多教授法律基础的教师多为政治教师,这类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法律训练,自身的法律意识及教学方法必将会存在较大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他们教起课来就只能照本宣科,许多法律要点理解不透彻,面对学生的疑惑无法给出科学合理的解答,缺乏实例教学,课堂单一枯燥,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对法律课失去了兴趣,导致有些大学生上过法律基础课却不知道学了什么。

(四)校园法制氛围缺乏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校园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场所,因此,校园的法制氛围对大学生影响比较深刻。在我国的高校校园中缺失有一些法制宣传栏或者法制宣传活动,但是大多数流于形式,对学生影响不够深刻,也鲜有设立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

二、高校法制教育的优化途径

(一)重新定位法制教育

从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主要停留在法制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了意义。因此,高校要重视法制教育,不能让法制教育附属于道德教育,高校的法制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编排独立的教材,将法制教育作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高校要侧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良好的法律素养是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学校不仅要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对法律实践加以重视。

首先,法制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以在教室开展,但如果想达到更好的效果,则需要尽可能的通过专门的实践场地来进行,如法学院的“模拟法庭”,非法律专业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次,高校可以建设校外法制教学基地,与一些法律事务部门联系,设立法律实践基地,将法律知识融入到真实的案例中,让学生感受法律的意义与权威。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是法制教育课堂的要求,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认为只有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活跃课堂气氛,才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在互联网应用极为普遍的今天,除互动式教学模式外,高校法制教育应与时俱进,开发运用网络平台,拓宽法制影响的范围。首先,高校应开发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疑问可以通过网络在课下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当然,这对教师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网络具有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等优点,不但方便学生的问题尽快得到解答,还方便教师发布自己课程的相关材料,如作业、知识点、热点问题等,加深教师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其次,高校应利用网络的优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现代大学生获取时政新闻和热点事件的主要途径是网络,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络上开辟法制教育专题,及时报道与大学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学生可以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组织有经验的法学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指导,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高校管理者应注意对网络的维护与更新,切勿让其形式的存在着,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三)优化法制师资队伍

教师是法制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都决定了法制教育的成败。教师除了要熟悉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关键是需要有较深的理论水平与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国许多高校的法律课的教师多是政治教师或行政人员,这些教师随有一定的思想教育理念,但是对于法学知识的培训却很少,很难把握法律条文背后的真正精神,更不用说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法律价值。所以高校必须组织一支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有较强的政治性、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的师资队伍。

(四)营造校园法制氛围

高校应加强管理,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氛围。首先,学校可以设置法律相关的选修课,法律基础是我国各高校开展的公共必修课,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法制需求,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法律选修课程,如《婚姻法》、《继承法》,这与所有专业的学生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校级选修课程,《教育法》、《教师法》、《经济法》、《环境保护法》、《票据法》等专业性较强,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其次可以建立法律社团,高校中社团种类越来越多,如各种运动类、文学类、棋类、外语类、乐器类等,但是法律社团却比较少,高校可以通过成立法律社团,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辩论赛等活动。

高校法制建设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结合起来,齐抓并管,从多方面共同改进高校的法制教育途径,重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实现法制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 梁冰.高校法制教育路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优化途径法制教育高校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其优化途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途径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邮政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阐释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