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喻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
2015-05-28钱晨
摘 要:随着隐喻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认识事物、诠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隐喻使人们以已有旧知识去领会汲取未知新知识,因而隐喻理解对二语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析隐喻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运用隐喻理论改进外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隐喻 二语习得 外语教学
一、引言
在过去二十年里,隐喻理论研究发展迅速。1999年,英国学者卡梅伦和洛(Cameron & Low)在《隐喻的研究和应用》(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中指出应该在应用语言学范畴中研究隐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饰语言的手段,更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类谈论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表达方式都源于隐喻,因此我们可以说隐喻与二语习得均属于语言认知领域,而隐喻迁移则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方面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们。因此,隐喻是连接外语教与学的纽带,隐喻理论对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探讨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二、隐喻的本质
西方关于隐喻研究的历史比较悠久,英语中的“metaphor”就源自希腊语“metaphora”,它所描述的是一个事物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一特殊语言过程,一物的若干方面被“转移”到另一物之上,以至于第二物被说得仿佛就是第一物(黄海燕,2010)。因此,传统意义上讲,隐喻是正常语言的偏离,是一种修辞手法。这一层面上的隐喻还只停留在词汇上。
然而,随着认知心理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发现隐喻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思维紧密相连,隐喻也从原有的修辞格转向了认知领域。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就是源概念通过认知过程“投射”到目标概念的过程,并通过大量的语言事实阐明了隐喻认知结构与语言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我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就本质而言是隐喻(Lakofff & Johnson,1980)。
从本质上讲,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认知工具。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研究,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实际上是巨大的概念隐喻体系的表层体现,是用一个事物去解释和说明另一个事物。通过这种认知方式,我们能够借助有着丰富结构的源概念理解认识相对欠缺的目标概念,运用已熟悉的知识和词汇去了解未知世界、解决未知问题。
三、隐喻之于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隐喻与二语词汇习得
语言以词汇为基础,对词汇的掌握则是学习外语的关键,词汇量的限制是学好二语的重要障碍。但是词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由于外语与母语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记住所有词汇的拼写、语音和意义相当难,那我们又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充词汇量?
“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关系”(束定芳、汤本庆,2002)。隐喻对于词汇习得的作用,可在词缀、多义词等方面体现。大多数英语单词都可以看成由词根加若干词缀构成,而单词的含义则是由这些词根和词缀的概念组合而成。如,friendships可以分解为词根friend-与词缀-ship、-s等组成部分,其中friend表示“朋友”,-ship表示“关系”,-s表示“复数,多个”。从隐喻角度来看,friendships是思维上的一个概念映射,而它其中的词根、词缀则是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子概念的映射。若两个概念不同的单词拥有相同的词缀,那么这两个概念具有某种共同抽象概念的隐喻本质。
对于二语初学者来说,当遇见有熟悉词缀的生僻单词时,那么所熟悉的词缀概念便能得以映射到新的目标概念中,能够激发学习者对新词概念的感知,这就是隐喻能力在思维层面的巨大作用。在英语中,当我们遇见含有诸如a-,an-,dis-,in-,ir-,im-,non-,un-这类词缀的单词时,我们即可推知“否定”含义(asymmetry,anhydrous,dishonest,inability,irregular,impossible,noesense,unemployment);含有mal-,mis-,pseudo-等,则有“错误”意义(maladjustment,mislead,pseudonym);含有-able,我们则会联想到“可以(被)……的”“具有……特点的”等意义(reliable,drinkable,valuable),等等。当一个学习者初次见到dishonest时,就会产生“dis-”的否定概念的本质存在的映射,再结合honest的概念映射,从而领会含义。
(二)隐喻与二语语法习得
不同的语言有着各异的语法规则,但各自本身的语法规则是统一的。每个单词可看成一个单独概念,那么从概念角度来说,语法其实就是规定分属不同概念系统的概念如何组合的一套规则体系,因而隐喻在二语的语法习得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我们来看这样一些概念组合:quite large house,very small cat,extremely lovely girl,extraordinarily difficult job,在这样的组合中,我们会将quite、very、extremely、extraordinarily看成是具有相同本质的概念,而large、small、lovely、difficult的隐喻本质一致,house、cat、girl、job相同。我们若将隐喻思维映射进来,便会产生副词、形容词及名词的词性分类,同时领悟到语法规则:名词由形容词修饰,而形容词则由副词修饰。而在类似“I extremely love the new school”这样的概念组合中,在隐喻意识的作用下,能总结出:副词修饰动词,冠词限定名词,及物动词后可跟名词。虽然两种概念组合不同,产生词性的归纳,但是词性分类是语法运行的基础,因此就可以说成是对语法的归纳,是同一隐喻思维过程。endprint
从这点出发,二语学习者在遇到一组无序的概念时,在隐喻思维的帮助下,便可以根据词性的分类将其排列组合成一组符合语法规则的概念表达。I、read、the、book、quickly这几个概念就其本身而言是等价的,无组合次序可言,但是这根据隐喻映射,我们会根据词性分类及语法规则将其组合成“I read the book quickly”,而不是类似“book the read quickly I”这样的无序组合。
(三)隐喻与二语文化理解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表达体现文化,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作用于语言,不同的文化会形成不同的语言体系。跨文化交际语境下,文化对言语交流具有约束性,不同的文化模式的交融碰撞于现实的言语交流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二语文化的有效掌握与领会对二语习得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影响思维。不同文化的一件事物或一个概念与另一件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想意义和文化意象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张筝,2004),即隐喻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因为不同语言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经验存在差异,这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角度不同。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形成一个系统整体,并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即人们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必须借助于一定文化积淀。比如,在西方文化里裤装象征刚毅而裙装代表柔美,他们尊重士兵,武士等级制度决定了贵族统治存在,因此“裤装”其实可以看成是权力的象征。在这样一个句子里:He or she wears the pants in the family我们便可以做这样的隐喻理解:He or she is the decision maker of the family。另外,就“风”而言,我们汉族人认为“东风”有一种大地回春之势,同时也是革命的象征,但是西方人则认为“西风”可带来无限生机,具有革命先进意义。明白了这样的隐喻意义,我们在英语理解中对“west wind”才不会产生错误理解。
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会用不同的隐喻概念去体会领悟事物,要想准确理解目标语所表达的含义必须运用二语文化环境下的隐喻思维加以解决,否则就会产生误读。因而掌握好目标域的隐喻概念将极大促进目标语的习得。
四、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隐喻能力是连接外语教与学的桥梁。国内学者姜孟(2006)研究发现英语水平高的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水平也较高。传统的外语教学已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要求,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启示我们应当对学习者的隐喻能力的培养投注更多的关注力。
(一)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隐喻意识与能力
传统的外语教学只局限于词汇与语法的介绍,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了让二语学习成为一种主动式,就要充分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双语概念体系交叉部分,利用母语与目标语中都存在的隐喻来强化。先从共同的隐喻出发,随着学生的掌握渐渐强化英语概念的体系的隐喻表达,且以自然幽默的方式展现。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具体隐喻-抽象隐喻-具体隐喻”这样一个模式。运用一系列的具体隐喻实例指导学生领悟出整体抽象概念隐喻,进而运用其创新能力在抽象的基础上理解及衍生出其他具体隐喻。如在词汇教学中,先鼓励学生按不同概念隐喻主体归纳,形成完整的隐喻认知网络与框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更多词汇。
(二)注重二语文化学习与跨文化隐喻应用
对于母语习得者来说,概念隐喻能力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但是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母语思维在其二语学习过程中存在隐喻迁移。隐喻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的许多内容都会以隐喻的形式传承,二语学习者往往缺乏对目标语文化的认识,学习初期母语基础上的隐喻思维在二语习得中占主导,产生负迁移。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体会二语母语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沧桑及自然环境。应该注重对二语文化各方面的介绍,加强对文化差异的包涵力,提高对二语文化及隐喻表达的认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二语隐喻能力。
(三)注重提高二语隐喻表达输出频率
二语学习者即使具有了较高的隐喻意识与能力,同时拥有广阔的跨文化视野,如果长期只有隐喻输入,而没有隐喻输出,那么长此以往隐喻能力也会逐渐消减。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大隐喻输出频率,给学生创造更多运用隐喻表达思想的机会,鼓励学生发挥隐喻想象力。比如,可以给出诸如“Love”“Optimism”这样的话题供学生讨论与写作,鼓励学生用具体、生动、活泼的喻化学语言表达这些抽象概念。在平时的外语交流中通过隐喻式表达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使用隐喻。这样既可以使语言丰富化,领会跨文化隐喻差异,也可以不断提高隐喻应用准确性。
五、结语
当代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工具。隐喻本质上是运用已有经验解释说明抽象概念的认知过程,可帮助我们用形象、生动、具体的知识领悟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总是以母语基础上的旧知识理解体会新知识。实际上,隐喻在外语的系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性作用。
将隐喻理论与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结合起来,实行一种隐喻式二语习得,既能推动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也会推动隐喻理论的深入,同时也是当前一项紧迫性任务。充分运用隐喻思维进行外语教学,鼓励与培养学生运用意象图式理解与学习第二语言,能够极大地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隐喻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Lakoff &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06).
[3]张筝.第二语言习得的文化构建模式[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03).
[4]黄海燕.二语习得中的隐喻学习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5]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2).
[6]姜孟.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4).
[7]邢清清.隐喻式二语习得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4).
(钱晨 上海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