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活动中的语言与幼儿的创造

2015-05-28韩晶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造美术语言

韩晶

【摘 要】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运用和蔼平等的语言,具体、形象富有启发、鼓励性的语言可以向幼儿阐明创造的意图、营造适合幼儿的创造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信心、引发幼儿创造的动机、点拨幼儿创造的困惑。

【关键词】美术;语言;创造

美术教育作为人类的特有行动,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对受教育者施以多方面影响的活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会自发的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可以说幼儿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并且表现自我和与人交往的需要日益强烈。然而这时的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和理解成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但对与他们生活相关、与他们理解水平相近的语言特有兴趣并能理解接受。所以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具体、形象富有启发、鼓励性的语言可以向幼儿阐明创造的意图、营造适合幼儿的创造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信心、引发幼儿创造的动机、点拨幼儿创造的困惑。

一、 运用和蔼平等的语言、营造幼儿的创造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必要条件。”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情感上特别的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幼儿情绪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不苟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宣泄、缺少幽默,则教室的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并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无从产生。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亲切、平等、幽默语言。能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情绪上轻松愉快,心理上如沐春风,表达上流畅自如。教师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幼儿是完整的人,有权享受与成人相等的曾重与权利,并因为生理上的弱小理应得到更多的爱护。”同时给自己正确定位:“教师并非高大完美指令者而是幼儿的协作者、帮助者、然而才是指导者。”所以我经常用商讨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教师与美术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幼儿的言语、行为无拘无束心理上轻松愉快,创造火花不时闪现。

二、 运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活动,是具有指向性的创造活动,这个指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创造意图,如何将这个创造意图传导给幼儿,是一种较高的教学技巧,创造意图可通过多种方式途径传达,语言传达是其中最直接、便捷的方法,语言由抽象符号组成,而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不易理解,教师采用与幼儿生活相近的形象具体的语言,将抽象的创造意图,演绎成幼儿能理解接受的具体形象的行为信号,使之产生创造。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大人相比是浅显简单的,生活经验缺乏的他们理解语言符号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在我设计了“我做爸爸妈妈了”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谈做孩子的快乐与无奈,假设自己做父母时的憧憬,边谈边引导幼儿将设想具体为一个个生活情节,并启发他们边讲边用动作表现出来。于是老师抽象的创造意图,演绎成了幼儿能理解接受的具体形象的行为信号,加上幼儿有自己做孩子的生活经验作基底,有无数次对生活的憧憬作铺垫,创作我做爸爸妈妈时,他们画中的孩子动作富有变化,情节颇具童趣,表现出极有个性的创造。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星星比作“星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在天上滑滑梯,给太阳公公理胡子。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妹妹”时,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三、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心

鼓励是用语言或文字等激发人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创造性活动特别需要鼓励,因为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的思想行为,所以鼓励能给予幼儿一种肯定一种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有一种协同感,能不断产生创造行为的力量,有教育家认为“学生都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意愿,创造的能力。个性的使然,胆却的孩子面对创造语言又止,老师像沙里淘金似的,找出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肆意夸张:“真棒,你的小汽车和谁都不同,很有创造性。”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对自己的创造能力肯定的不容置疑,他会在创造活动中竭尽全力,一次一次的实践,最终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创造、善于创造的人。有的孩子天生爱创造,善于创造,然而他超一般的奇特想象创造往往不受同伴老师接纳,有时甚至排斥,此时老师暂缓判断,首先用语言对它的大胆无忌给与支持、鼓励,这不但增强此类幼儿的创造反应,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幼儿使他们也用于表达。形成创造氛围,针对其中不益成分,老师应有接纳的态度,协助幼儿理解,什么是不合理的,并在一种支持它的气氛下,告知可接受的标准。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知识经验的贫乏与幼儿日益增长的知识世界表现自我的愿望是一对矛盾,幼儿有时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将有限的经验超常规的组合,以达到表现自己心中世界的目的,于是想象和创造不断产生,对于世界各种规律认识的浅显,使幼儿的创造有超越成人的大胆神奇,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掺杂着简陋粗糙,因此教师优美、富有创意、童趣的语言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根点燃创造的导火线,是创造融入幼儿行为的媒介,是创造不断优化的阶梯。

参考文献:

[1]李文馥.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江苏教育出版社.

[2]许卓雅.《幼儿园艺术教育研究实践》.成都幼教网

猜你喜欢

创造美术语言
语言是刀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小学美术教学让学生创造幻想世界的思考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