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2015-05-27何如娟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提高小学数学

何如娟

摘 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突显。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而如何才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进行探讨。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0-01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代替的。数学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开发非智力因素,还能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注意教育。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忽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是对课本的知识加以指导[1]。这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降低课堂效率,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由此可见,要想上好小学数学这门课,就必须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优势,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深究的欲望。再配合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生硬难懂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来,这样一来,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一、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能对所学知识产生的兴趣,换句话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基础,它能推动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而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从学生本身的兴趣出发。第一: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第二:鉴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理,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需授课艺术,可通过鲜明性、艺术性、趣味性、形象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如在进行《乘法》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相同加数的连加法:1+1+1+1+1+1、3+3+3+3+3+3、5+5+5+5+5+5等,写完后立即说出相加结果,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老师算得对,算得快吗?你们可以再出几组相同加数的连加法,老师会算得比计算器还快。”然后鼓励学生多出相似的题目,并快速写出结果。这样一来,就能快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中来。

二、巧设课堂游戏,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考虑到部分数学基础较弱的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但大部分小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这些特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游戏,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在师生互动、学生间交流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另外,由于學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做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除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外,培养学生间主动积极进行合作与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感知,增长学习技能,还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倾听、讨论和表达。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设计相应的活动。课前准备若张纸牌,在纸牌上写上关于轴对称图形的词语,如“黑板、圆柱、书本”等,课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代表上讲台参与游戏,每组代表又分为表演组和竞猜组。教师将写有关于轴对称图形词语的纸牌给表演组的同学看,由其通过肢体动作表演或说出近义词给竞猜组同学猜,但不能说有关纸牌上其中的一个字。游戏设定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比较哪组猜对最多即为获胜组。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和锻炼与其他成员的沟通能力,通过与其他成员间的协作,使学生自主的融入数学信息的说和听的环境中去,从而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并学会灵活应用数学。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习的信心

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很大程度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落实。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和调动可用资源,来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更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激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创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加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进行《周长》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教室内寻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包括课桌、笔盒、椅子、橡皮擦等,用手摸一摸它,并用尺子量一量,结合课本中关于周长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这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在完成测量任务后,再用相应的比例将这个物品在纸上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出这个物品周长的计算方式和最终结果。完成后,教师可随机提问学生,被提问的学生可自己分享计算方法和见解。当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时,应暂缓判断,给予充分鼓励和支持,对合理的见解表示认同,使他们勇于表达,从而营造热烈讨论的气氛。当学生计算结果不正确时,应充分挖掘出其内在的合理性,鼓励引导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逐步体验成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在学习中使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意识,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效应,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另外,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合作氛围中学习数学,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 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教师,2013(34):36.

[2] 戴荣华.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究[J].学周刊B版,2014(01):121.

[3] 王晓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时代教育,2015(02):269.

[4] 郭志宁.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J].电子制作,2014(03):177.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提高小学数学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