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课标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

2015-05-27杨璐璐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新课标语文课堂

杨璐璐

摘 要:随着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进行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此背景之下,笔者也积极投身其中,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修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30-01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反对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知识时候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语文思维模型。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已成为一线语文老师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学会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

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去,没有这个作基础,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一切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质量会直接地影响教学的生动与否,也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的分配。根据心理学分析:不同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是有区别的,并且是有极限的,有意注意是注意力中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需要采取一定吸引注意力的办法来保持的。但是要求老师每节课都要带着饱满的感情,似乎有点难度,但是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比如:在课堂上插入小故事。本人在复习虚词“而”字用法的时候分析“图穷而匕见”中而字的用法正是早上的第四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没那么集中了,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讲了《荆轲刺秦王》的片段故事,在讲得过程中尽量地加上自己的情态变化和手势,学生很快就投入到学习中来。但是我觉得必须正确地处理细节,不能本末倒置,还是要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还可以采取朗读的方法,可以分组朗读,男女朗读,在朗读的时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地情感体验。其实。老师没必要担心自己的语言不够铿锵有力,你只要能把情感调动起来。即使你的语言再细柔,照样可以打造生动的课堂。

二、课堂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目标。

教师对文本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对文本内容的取舍。在取舍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中要抓重点、难点。正如议论文需要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一样,一堂课也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目标。我们的三维目标设定之后,也要根据重难点来安排课时,而每一节课应该有一个中心的目标。学者于漪说:“课不能上成八宝粥,教学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堂课的目标一定要单一,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过多,要想从情感态度到价值观,从过程到方法面面俱到,这样的一节语文课很难是高效的语文课,想达到那么多的目标,可能一个目标都达不到。比如在《赤壁赋》第一个课时的教学安排中,可以把了解诗人苏轼作为中心目标。因为苏轼在高中语文必修中的诗人中是比较重要的,只有在知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论事,这个看似和课文没有很大的联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仅是解读《赤壁赋》还是苏轼的其他作品,这将对解读产生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实效吧!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教学目标单一了,教师为了完成目标,调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把教学内容讲得更深更透彻了。这样的教与学必然都是高效的。

三、教师要教学生不会的内容。

教学生不会的是教学的常识,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对学生已会得或自学能会的内容讲得过多,也就影响学生对不会的内容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效率就很难提高。我们都说备课不仅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而我认为备学生是备课环节中最重要的,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并且掌握新知识,这个引导作用的主导还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备课前一定要调查学生,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有针对性。今年我教高三毕业班,刚刚开始复习的方向非常的迷茫,后来慢慢地在教学中发现,课堂上有些内容根本没有讲得必要,因此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所以后来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想摸清楚复习过程中那些内容是学生觉得陌生而迷茫的部分。根据调查的结果,我设定了各个复习专题的重难点。

四、教学生方法。

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有一项强调“过程与方法”,这里的方法就是学习方法,还有语文課程标准还特别指出:“学习方法是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的要素之一。”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容易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导致了学生不能对学过的内容进行举一反三,在知识的迁移方面存在一大块的缺失。结合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也一度忽视了对方法的指导,特别突出地表现在文言文的教学方面,记得那时候上《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时候,一开始觉得学生可能不能翻译原文,因此,我将“言”放在了首位,一句句地翻译原文,翻译花了两节课多时间,后来发现学生一脱离全文,对翻译个别的句子就有困难,经过研究调查,我发现是学生没掌握翻译的方法,所以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就注意翻译方法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说:“‘讲当然是必要的。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此背景之下,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去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我相信:只要老师多花点时间思考怎么样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能学到知识,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问题,设计问题,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更加的有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四月第一版.

[2] 奕 乾、何存道、梁宁建. 《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六月第一版.

[3] 《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 韩雪屏.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六月第一版.

[4]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七月第一版.

[5] 谷定珍 《教师修养》[M].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出版,2010.3

[6] 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五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新课标语文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