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5-27张建彬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教学

张建彬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走进普通家庭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課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不再让学生感到新鲜,且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内容编排、知识深度、案例取材等方面与专业内容脱节,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本文围绕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探索,以激发中职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效。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40-02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及现状

1、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停留在会打字或会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以及编写简单的计算程序的水平上,而应让学生在系统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简单程序编写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实用文档的编辑与写作、表格制作与计算、演示文稿的制作、建立求解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的编程思想和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

2、现状分析

(1)教材现状

计算机教材的选择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一直使用过去的教材内容,就会造成内容的老旧以至于无法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如果教材内容不断更换的话,那么很多学校就会出现硬件设施跟不上节奏的情况,教材的更换速度是不可以和计算机的更换速度相提并论的,如果速度过慢,就会使得学生所学知识陈旧,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果过快又会受到学校硬件设施的阻碍,使得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产生冲突,也无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现状

中职计算机课程理论教学的模式还是过去那种以老师为主体的,以课程为重要内容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过分依赖老师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就会使得课堂气氛过于单调和沉闷,无法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之前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的中职学生就实际情况来说,很多都来自于计算机设施不完善的农村学校,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不够高,更不用说使用计算机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理论知识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就造成里对计算机操作的局限性,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果要对计算机原理、编程问题和进制的转换问题等稍微复杂问题的进行处理时,很多学生都会显得无从下手。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

2、教学内容、教材更新过慢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计算机课程不能按照语文、数学等较成熟的经典学科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然而,大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近几年内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的毕业生对计算机系统缺乏全面的了解,缺乏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由于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4、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三、改进措施

1、研究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需求,避免“一刀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应主动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特点,查阅该专业教学计划表,学习该专业的相关知识,咨询专业课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的需求,调研实习单位具体岗位对实习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从而梳理出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不同需求与侧重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合理分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师资源,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集中教授某一专业的学生,并提供平台帮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快速了解该专业的特点与知识,如安排与专业课教师交流、走访学生实习单位等。这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教授会更有侧重点、对内容深度的把握会更准确、对实例素材的选取会更有针对性,可有效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2、整合专业学科内容,选取渗透专业知识的实操素材。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专业学科内容整合,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在满足计算机课程基础知识学习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渗透专业知识的实操素材,包括专业学科内容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有侧重地教授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学科知识。

3、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高低情况和教学大纲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安装辅助教学软件如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等,进行分层次教学,发挥辅助教学软件的作用,补充教学环节的不足。而教师在布置练习题时也应准备不同难度的题型,让基础性较差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练习,这样就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学习。

4、形成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工具课,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逐步形成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计算机教学,这对于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岗位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行业调研,不仅可以梳理出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不同需求,还可以了解各行业所使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管理平台。所以,教师应在计算机教学中逐步引进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环境,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本行业中的应用与管理,为未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教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五抓五促”夯基础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