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与标准

2015-05-27贾文键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通识专业知识跨文化

贾文键

摘 要: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分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总结了对国际化人才标准与特质的认识,提出了包括全球化思维、多语言能力、专业知识技能、背景经历、精神动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抗挫力、三角校正能力、民族文化定力在内的标准和能力框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实践,提出了未来重点探讨的原则性问题。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标准

一、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和标准

我国第一份对国际化人才的专项研究是2001年12月完成的“构筑上海国际化人才资源高地”研究报告,该报告对国际化人才的定义是:“指具有较高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1]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针对外语院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提出了6个特质:

(1)有全球视野、国际观念,了解当今时代问题、世界发展历史与趋势。

(2)有民族情怀,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现实国情,有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3)有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善于学习,适应变化,充分胜任竞争。

(4)有参与国际事务、国际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5)至少精通两门外语,听、说、读、写、译本领过硬。

(6)有跨文化沟通能力,能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提出在夯实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

李媚、朱志良、于瑞云通过赋予Globalization这一英文单词的9个字母以特殊含义,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9个标准[4]:

G—Global Mindset 国际化思维

L—Language 外语能力

O—Occupational Skills 专业知识与技能

B—Background of Oversea Experience 海外经历背景

A—Ability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能力

I—Innovation 创新精神

Z—Zigzag 抗挫折能力

T—Tangram Spirit 七巧板精神

N—National Dignity 世界眼光 中国立场

本文在以上几种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这方面的总体思路和本人对国际化人才内涵及标准的认识,对Globalization中英文字母的赋义进行部分调整,提出如下标准和能力框架:

G—Global Thinking 全球化思维

L—Languages 多语言能力

O—Occupa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专业知识技能

B—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背景经历

A—Aspiration 精神动力

I—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能力

Z—Zigzag 抗挫力

T—Triangulation 三角校正能力

N—National Dignity 民族文化定力

本文结合以上九个方面,对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阶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做具体分析。

二、G—Global Thinking全球化思维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全球化思维,本土化实施。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各国、各地区史无前例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小地球村成为命运共同体。在这种背景下,观察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必须有意识地从国际化、全球化视野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事情的本质,否则会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正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在语言学、文学、翻译学、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向国别与区域研究大幅拓展。区域和国别研究借助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语言对象国家和区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中外关系,注重全球与区域发展进程的理论和实践,提倡与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等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5]。201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和加拿大研究中心等四个研究机构获批教育部首批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在应对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国际问题上提供智力支持,传达中国声音。

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在二级学科层面使课程体系不断丰满,一方面在全校通识教育层面下大力气提升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和综合素质,针对当今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邀请著名学者和高级政府官员组织系列讲座。

例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区域和国别研究”专题系列讲座的题目如下:

美国研究与中美关系

南海争端的由来与现状

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与中国-东盟关系

在探索中发展的俄罗斯

中东大变局

魅力非洲、希望非洲

欧洲一体化的未来与中欧关系

类似的系列讲座使学生得以在世界大背景下观察自己所学语言的对象国,只有站得高,才能俯瞰全局。通识教育不只是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它更是专业能力的倍增器,它与专业教育一起赋予学生认识世界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行动能力。只有打通,才能看清、看懂、看远。在信息海量化的时代,通识教育,尤其是针对具有全局性的国际问题的通识教育越来越多地发挥着把珍珠串起来的链子的功能。

猜你喜欢

通识专业知识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