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机械制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创新改革

2015-05-27刘艳红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机械制图教学

刘艳红

摘 要:《机械制图》课程设置应突出实用性和简明性,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为主。在教学实践中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结构性,重视教学的启发性和延续性,合理应用多媒体、网络课程等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设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9-01

一、概述

《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对于机械类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任职工作的能力。但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空间想象力差,而专业技术基础课学时又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合理设置适应学生特点的《机械制图》课程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二、依据学生特点,优化《机械制图》课程设置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和平时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非常想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也知道这门课程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立体几何和画法几何作为知识基础,缺乏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又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比较困难,因此,产生了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不足。为此,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设置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适当降低绘图难度,提高看图能力,同时不减弱对投影基本知识和空间想象力的要求;(2)使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员的认知心理顺序相统一,比如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的设计是由点、线、面到基本体的顺序,这符合士官学员基本知识差、循序渐进的认知特点;(3)在内容选取上符合本课程对士官人才培养的教学基本要求,涵盖了制图国家标准、投影理论基础、表达技术基础及机械图样等四个方面的内容;(4)课程设计中渗透教法和学法,使教师易教,学员易学,选择典型图例,在绘图、看图中我们设计了主要的绘图、看图步骤,学生按此步骤可以比较直观地掌握学习方法;(5)适当设计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士官学员的工作实践联系起来,与装备操作联系起来,

三、依据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实施方法

按照上述课程体系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符合该课程体系设计思想的措施。

1、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感性到理性、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启发、引导,按照管用、够用的原则,更加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精讲多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线的投影规律,我们先介绍正平线的投影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水平线和侧平线的投影特点并及时点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获得独立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机会,进一步创造师生互动的浓厚学习氛围。

2、注重知识的连续性,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

本课程的设置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以前面的知识为基础逐步深化和发展起来的,在讲课时应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在讲授新知识前,要先回顾前面相关内容作为铺垫。如在讲组合体的三视图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回顾基本体的投影特点以及截交线和相贯线的各种形式,通过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的三视图的问题划归为基本体的三视图问题,从较简单的基本体三视图向组合体三视图过度,实现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通过激活学员原有基本体三视图的认知结构,并通过问题的解决形成新的有关组合体三视图的认知结构,完成性知识的建构。

3、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学生的几何基础较差,而《机械制图》课程又要求学员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如何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概念,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就非常重要。在讲授过程中我们注重借助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如在讲解投影理论基础,引入三面投影体系时,先做出立体投影面体系,该投影面体系可以设计得很鲜明,正面、水平面、侧面分别用不同的色彩区分,再通过分别旋转水平面、侧面三维动画使之展开,与正面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就把立体展开成平面投影体系,通过动态展示,建立起从空间转换到平面的思维。这一展开的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员面前,使学员理解了空间过度到平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讲解点、线、面体的投影规律,学员就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尤其在讲解截交线、相贯线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其反映的是空间物体相交的状态,因而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理解,通过在多媒体课件中作出两基本体相交的真实状态,使学员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形成和求解思路,特别是相贯线,随基本体的位置和尺寸变化而变化的现象,通过多媒体动画表现出来,非常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其变化过程,较容易地掌握这一课程难点,从而顺利实现基本体向组合体的过度。

四、结束语

本文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讨研究,如何进一步贴近中职的院校学生的实际,更加优化课程体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和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郦乐源,赵学纯,等.机械制图[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2] 局毅.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3)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机械制图教学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