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问题研究综述

2015-05-26柏婷

党史文苑 2015年6期
关键词:政治动员研究综述

柏婷

[摘 要]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新中国不仅创造了军事上的奇迹,而且展现了极强的政治动员能力。学术界对中共在战争期间政治动员的内容、方法及其经验进行了相当的研究。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和综述,指出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不足,是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抗美援朝 政治动员 研究综述

政治动员是指一定的政治主体如政党、政治集团等,为聚集力量,实现某一政治目标而进行的政治宣传、政治鼓动等行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打败美国侵略者、保卫国内和平、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而在志愿军和广大人民中进行的广泛政治宣传和政治鼓动。这方面学术界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发表了一些文章,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研究现状

1.相关著作。对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具有代表性的是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上、下卷,相关的著作还有《毛泽东同志关于战争动员问题的论述》《毛泽东战争动员思想概论》,最新的著作是沈志华教授所著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这些著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我国一些领导人的选集、文集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史料,例如《周恩来军事文选》《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彭德怀军事文选》等等。

2.相关论文。对于全国性的政治动员的研究,有林伟京的《试析抗美援朝战争中政治动员的内容与方法》、魏代强的《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探要》等,最新的一篇是王树华、文育富的《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评析及启示》,该文从动员成效、历史功绩、成功因素、历史启示四个方面对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进行了全面的条分缕析。

对于地方性的政治动员的研究就更多了,有张励的《抗美援朝运动中上海的群众运动》、张国强的《广西抗美援朝运动》、杜西德的《略述河南人民开展的抗美援朝运动》、黄利新的《论北京市城区基层组织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宣传工作》等。

此外,有些学者的研究更为细化,注重研究某一具体的宣传途径。其中《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成为研究者们的重点,林伟京的《〈人民日报〉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就详细介绍了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在战争期间政治动员的内容及重要作用。侯松涛的《抗美援朝运动与民众社会心态研究》、李凌的《抗美援朝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孙丹的《论抗美援朝战争的国内宣传工作》均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人民日报》的宣传作用,其他一些宣传途径的研究也包含在这些文章中。袁玉芳的《〈广西日报〉在抗美援朝政治动员中的作用评析》是为数不多的研究地方报刊作用的文章之一。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具体时期中共政治动员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此项研究都包含在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中或是包含在对战争动员、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研究中。

二、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问题研究的内容

1.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政治动员的内容研究。康月田从五个方面对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进行了概括:(1)揭露美国的侵略行径,宣传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2)组成动员机构,宣传正义战争必胜,形成支持国家进行战争的强大社会舆论。(3)动员社会各阶层用实际行动支援战争。(4)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做好战时优抚工作。(5)积极开展外交工作,争取国际社会同情和支持。作者还指出,政治动员必须与军事和外交斗争并举,以形成良好的精神力量为目的,达到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的效果[1]。

林伟京在《试析抗美援朝战争中政治动员的内容与方法》一文中对抗美援朝期间的政治动员内容作了总结。一是宣传抗美援朝的方针、政策,加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国家利益至上教育。二是开展仇视、鄙视、蔑视美国的教育,树立胜利的信心。三是动员志愿军克服困难、英勇杀敌,动员民众积极支持抗美援朝战争[2]。

有的学者提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政治动员内容以参战立场的正义与坚定为根基,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注重出国作战的的政策和纪律教育[3]。另有学者提出政治动员的内容主要有揭露美国侵略罪行,提高人民对侵略者本质的认识,增强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动员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战争,宣传党的抗美援朝政策、方针和各地抗美援朝运动,激发人民支援抗美援朝的积极性,宣传志愿军英雄模范,激励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战争[4]。田居俭和侯松涛的研究则更为具体。前者简要叙述了“三视”教育的背景、实施和意义,比较简略;后者的研究更为深入,从背景、回顾、反思三个层面进行了探究,同时还特别指出了“三视教育”存在的不足,即“简单化”和“绝对化”[5]。

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卷中,详细地介绍了对广大入朝作战官兵的政治动员。政治动员内容有如下四个方面:(1)讲清未来作战任务的目的、意义,提高全体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加深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清除部队中的和平情绪,树立战争观念和坚强的战斗意志。(2)以历史与现实的战例教育部队,对敌我双方的强弱对比进行辩证分析,说明我军在未来作战中的有利条件和胜利基础,增强指战员的战斗勇气和胜利信心,提高部队的战斗情绪。同时在部队中开展捉俘虏、缴武器、立大功的活动,使部队保持旺盛的士气与强烈的求战欲望。(3)充分说明未来作战的艰巨性和困难,认真研究敌人,科学地认识敌人,既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又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坚决消除部队中的轻敌、急躁情绪。(4)普遍进行尊重朝鲜人民、尊重朝鲜人民军和朝鲜人民领袖的教育,保持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培养维护祖国和军队声誉的强烈荣誉感[6]P103-104。

2.抗美援朝政治动员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在《〈人民日报〉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一文中,关于政治动员的方法,林伟京指出:一是通过各种组织机构进行政治动员,例如通过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各地的抗美援朝总分会和分会的群众性组织进行动员,还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集会功能;二是通过报刊、广播电台、文学艺术作品等进行政治动员;三是通过集会、会议进行政治动员,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人民,鼓舞志愿军的斗志。endprint

魏代强在《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探要》中将政治动员的途径总结为:一是依托从中央到基层各级组织促进全党全军迅速转入战备状态并始终保持斗志;二是紧紧抓住民族统一战线;三是拓展统一战线外延,为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积极开展国际舆论宣传。

3.抗美援朝政治动员的经验研究。林伟家认为,抗美援朝政治动员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第二,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题;第三,深入、持久地进行动员;第四,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政治动员[4]。

魏代强认为,抗美援朝政治动员的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知其义,就是正确认识政治动员的行为目的和运用法则,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二是合其时,就是把握政治动员的发起时机;三是得其法,就是运用正确的形式与方法,使政治动员的效果达到最大化[3]。同时,他还指出了此次战争政治动员工作的不足:一是对干部的动员不如战士深,以致某些干部作战指挥中对敌人估计过高,动作迟缓,失掉战机;二是对部队的动员讲有利条件多,将困难少,战前各部队普遍缺乏持久作战的准备;三是由于战前准备不充分,志愿军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敌军语言,致使在前几次战役中对敌宣传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王树华、文育富二人也深入探讨了抗美援朝政治动员,认为其成功的经验有三:一、加强动员主体自身建设,提升应对战争危机的动员能力;二、强化舆论争夺意识,从战略高度精心筹划媒体战;三、重视爱国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塑造,捍卫政治动员的“软边疆”[7]。

三、当前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首先,研究数量上仍显薄弱。通过对现有的相关著作和论文进行搜集与整理后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政治动员工作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

其次,研究思路上不够开阔。当前主要集中于中共在开战前进行动员的原因、内容、方法以及功绩的研究上,研究思路总体来说还不够开阔,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对该领域的研究:第一,中共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政治动员工作不可能超过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能不受到政治动员工作者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因此,在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能也不应该回避这些问题,要研究在进行政治动员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研究当时的政治动员部门和人员是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的,这其中又能给后人提供哪些有意义的经验教训。第二,在对中共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政治动员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化,具体研究在当时的动员工作中,中共对于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群体分别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动员方法和策略,分别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第三,为了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可以作适当的比较分析。例如,可以将中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与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政治动员进行纵向比较,也可以将其与中共在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中的政治动员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异同点,得出有益的经验启示,推动研究的继续和深入。

再次,这是一项基于史实才能进行研究的课题,要加大力度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这是研究的难点,但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月田.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J].军事历史,2000(5).

[2]林伟京.试析抗美援朝战争中政治动员的内容与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

[3]魏代强.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探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1).

[4]林伟京.《人民日报》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3).

[5]田居俭.抗美援朝运动与“三视”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0(12);侯松涛.抗美援朝运动中的“三视”教育——宏观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6).

[6]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7]王树华,文育富.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评析及启示[J].军事历史,2009(3).

责任编辑 马永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动员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问题研究述评
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动员建设的重点环节
信息时代的政治动员
论政治动员要素的变化
努力提高新时期政治动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