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簧管基本技巧训练
2015-05-26曹江山
曹江山
摘要:正确的基本技巧训练直接决定着单簧管演奏水品的高低。本文将通过音色、吐音、运指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单簧管基本演奏技巧的阐述。希望通过对多种技巧的原理及训练方法的探讨来提高广大演奏者的水平,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
关键词:基本技巧原理 训练方法
单簧管的技术纷繁复杂,较难掌握。由于是簧片乐器,声音很难稳定控制,音域宽广难以统一。同时单簧管的技术多样,想要完全掌握并合理发挥乐器的特性,需要演奏者进行大量科学的基本技巧训练。通过下文将对单簧管基本技巧的原理及练习方法进行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对演奏者的技巧有所提高。
一、关于音色的训练
很多演奏者都会对自己的音色感到苦恼,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音色的本质要有清楚的认识。音色是音响学的概念,简单说来就是音的特色。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
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同样的音量和音调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样色度和亮度配上不同的色相的感觉一样。
音色的不同同样取决于不同的泛音,每一种乐器、不同的人以及所有能发声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除了一个基音外,还有许多不同频率的泛音伴随,正是这些泛音决定了其不同的音色,使人能辨别出是不同的乐器甚至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每一个人即使说相同的话也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可以根据其音色辨别出是不同的人。
声音是由发声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当其整体振动时发出基音,但同时其各部分也有复合的振动,各部分振动产生的声音组合成泛音。由于部分小于整体,所有不同的泛音都比基音的频率高,但强度都相当弱。由于演奏者也参与了乐器的震动,这样就出现了共振现象。那么乐器的音色就取决于其本身与演奏者的共振关系。这使得音色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不同的人即使演奏同一个乐器也会有不同的音色。
在排除了乐器本身及笛头、哨片材质因素的情况下,我将通过对人为因素的分析来探讨音色的形成。
(一)呼吸
在日常生活中呼吸处于无意识状态,其特点是自然流畅。而在吹奏乐器时我们的呼吸处于有意识的控制状态,不但要保证生理需要,还要满足演奏的需要。目前比较主流的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这种方法将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结合起来,使气息容积增大、控制能力增强、呼吸均匀。同时能主动地对气息的强弱进行调节,增强对音色的控制能力。正确地控制横膈膜支撑是这个方法的关键。由于横膈膜没有感觉神经传至大脑,因此很多演奏者感到难以控制它。横膈膜的肌肉向下用力,把气吸进肺中,当呼气时被腹部肌肉向上推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腹部与横膈膜的支撑”。吸气时腹部扩张,横膈膜下降增大胸腔的容积,使我们吸入更多的气体,保障我们演奏时对气息的需求量。在呼气时控制横膈膜的肌肉并不能使其向上运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让腹部肌肉紧张收缩来支撑横膈膜上升更好地控制呼气。当我们采取平躺的姿势将手放在腹部,并且放松全身时仔细体会我们的呼吸就能感觉到腹部肌肉与横膈膜的作用。在演奏乐器时我们要将这个肌肉的动作放大并且控制其力量从而更好的控制气量和气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身体集中气息。运用这种呼吸方法我们能更好地控制音色、音高和音乐的律动。
(二)口腔
气息从身体内部到达口腔时气压会发生改变。口腔要做的就是使气压能够平稳的通过不发生大的改变,使气流的过度稳定有序,并将身体内的气流集中,保证对哨片均匀的压力。同时两腮肌肉要紧张,这样才能保证好气息的集中。有两种情况会让口腔内的气流产生大的变化:一种是当需要强或弱的声音时,随着横膈膜支撑情况的改变气压会发生改变,如果不加以控制口腔会一同扩张或收缩。另一种情况是当音程变化较大时随着乐器管体内部气流的改变,口腔也会扩张和收缩。在收缩动作较大时会对我们发出的音色产生很大影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极力避免。当然口腔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动,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映。因个人体质的差异,每个人的口腔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应该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自己体会找到合适的口腔位置,并且保证在气压发生改变时口腔具有良好控制力,这样对于发出好的音色是很有帮助的。
(三)嘴型
嘴型是气息击发哨片最后的一道大门,这个门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你的声音是否安全。在这里上下唇与下颚的肌肉尤为关键,下颚的肌肉要向下延伸并紧张起来由于下唇会直接接触哨片,下颚的这个动作可以保证唇部肌肉的稳定,使声音平稳。上下唇要收紧并且集中成“O”状,嘴角不要开咧,使通过口腔的气息更加集中有力。同样因为演奏者的个体差异,我们的下唇厚度会不同,这样每个人内包下唇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另外还有上牙门齿与笛头的位置同样也会个体差异而不同。这两个地方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尝试,找到单簧管浓厚、圆润、丰富、明亮的声音也就找到了最佳接触点,即可固定练习。实际上“浑厚”声音的说法不是很好理解,这需要练习者有大量的听觉体会和建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多听演奏大师的演奏对于建立正确的音色取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对共振的良好协调
乐器和演奏者应该融为一体,这个“一体”主要是指对共振的协调。因单簧管是振动体内含乐器(铜管、弦乐及敲击类乐器为体表接触),这样身体对乐器音色的影响就更大。
身体自然成为乐器的延伸,当乐器振动时,震波通过气流及接触面的传导使身体同时震动。关于共振的协调管乐演奏者可以部分参考美声的发音原理,应该尽量打开身体的各个腔体,如鼻咽腔、口腔、喉腔、胸腔及腹腔等,使震波通过这个管道通向横膈膜引发人体同乐器的协调共振。用横膈膜推动气息的原因就在这里。以音响学的观点来看,因为有了良好的共振声波能量加大,使声音传递得更远,声场会更宽广,更浑厚。
二、关于吐音的训练
吐音是管乐特有的技术,良好的吐音对丰富音乐形象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单簧管比较难掌握的的技术之一,苦恼着很多演奏者。
(一)吐音在演奏中的作用
1.发音。在音乐形象不包括音头的乐句中,大部分起音和节奏划分都由吐音来完成。因此吐音技巧的重要性得以体现。每个连线的的第一个音,及保持音、连吐音、重音、同音反复、顿音等,大部分都由吐音来体现。这个过程是,舌头先放到哨片上——呼气——舌头离开哨片。
2.止音。当舌头顶住哨片顶端时,阻挡了气流对哨片的压力声音就停止了,这样舌头就起到了止音的效果。舌头止音常用于乐句结束、快速的断音、休止符等处,尤其是快速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使用舌头止音尤为重要。
(二)训练方法
除了保持嘴型、口腔及身体的姿态外,好的吐音取决于舌头和哨片的位置、吐音的力度、舌头的动作。由于个体差异舌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但不论条件如何舌头一定要自然、流畅,力度不应该过大,应尽量触及哨片的顶端。另外在吐音时口腔环境不应发生变换,否则会影响我们的音色。
1.关于位置。尽量使用舌尖的位置接触哨片,正常人这个位置最为自然。如果用舌尖靠后的位置接触哨片,舌头的动作会更大舌头要向前伸,这会拉动面部及喉部肌肉一同动作,使动作僵硬影响速度和质量。
2.吐音的力度。舌头的要尽量放松,力度不应过大,要更好地与气息相结合。使气息配合舌头起到推动作用,吐音时的意识最好达到“忘记”舌头的状态,这样有利于放松舌头的动作,使吐音听起来如蜻蜓点水般灵巧。
3.舌头的动作。在吐音时舌头并不是直前直后的运动,因为当口含哨片时其位置更接近于上颚。舌头的合理动作是向斜上方运动的,离开是向斜下方。只有舌尖在做这一动作,舌头的大部分是不动的。需要注意的是当弱吐和快速吐音时,舌头与哨片的距离要保持得近一些,这会使吐音更快捷、清晰。
(三)区分吐音的几种情况
由于舌头的动作及力度的改变及与气息的配合情况不同,演奏者所吹出音头的音质、音量自然不同,于是就有了短吐、连吐、断吐、软吐等几种。关于这几种情况乐曲谱面会有比较详细的标记,演奏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决定舌头的动作。
三、关于运指的训练
单簧管是一种性能极佳的乐器,经常会遇到大段的快板片段,许多演奏者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手指动作,往往出现音符不平均,舌指配合不好的情况。另外在一些慢板当中,由于组合指法很多常常也会导致手指交代不清楚的情况。我觉得这与下面几个问题有很大关系。
(一)手型
除左右手的拇指外其他的八个手指应该呈自然的弧状,并且两个手腕、手臂及肩膀要放松,手腕不要有提拉和内扣的动作,以免影响手指运动。左手的拇指由于要控制两个按键及按键垂直设计的原因,运动时要避免拇指关节的紧张僵硬,防止拇指关节的塌陷动作出现,当遇到较困难的指法时应该有意识地控制拇指的运动,切勿随意性太强。关于右手的拇指由于不涉及到按键所以对力度等没有太大限制,但是对其与指拖的位置是有要求的。不能让指托过于靠近拇指虎口的位置,这样会影响右手前面四个手指的运动空间,拖累运指的速度,也不利于各个手指的独立运动。另外关于右手手腕我个人有一点看法,由于拇指要拖起乐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会加大,但力量过大时会使手腕僵硬影响其他手指的运动,有时看似手型外表没有问题可是手臂手腕的肌肉还是过于紧张的,我们可以适当使用背带来练习或直接采取背带式解放右手手腕。在这里有意识地放松肌肉还是很主要的一种练习方式,通过意识对身体的感知和足够的练习,手指还是能够达到放松状态的。
(二)运指
通常我们的想法是手指要尽量与按键缩短距离,以便我们能够更快速地运指。确实有一些演奏家手指与按键的距离只有一点点,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也有很多演奏家手指与按键距离较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近,可是一样有良好速度保障。越小的动作确实会对速度有所帮助,但我个人觉得这个原因不是决定性的,动作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手指机能因素更多,好的机能它的动作自然很小反应很快。相对一般的就可能达不到这个要求,但是并不代表动作大了实际速度就慢。决定性在于手指交替过程中的精确性和频率稳定性。实际情况是乐器不同按键高低力度各不相同,每一个手指都有自己的力度和位置,精确性和稳定性可以看成是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距离的情况下运指要准确平均,对每一个手指的运动环境要求不同时协调好精确性和稳定性就成了关键。动作再小在这两点上做不好的话音符听起来一样模糊不清。练习时首要任务应该放在对运指均匀的要求上,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缓慢的无害效果的较大动作练习,把手指交替的协调放在第一位,所谓无害效果是在高抬指练习时,使手指充分摆开,注意不要大力砸向按键,在保障协调的前提之下,因个人情况适当缩短按键高度进一步练习。
四、音乐风格与技巧运用的辩证关系
大部分演奏者往往更注重技术的展示,忽略了音乐形象的还原。音乐风格的表现与技巧展示是有机的结合体。作为演奏者来说,艺术创造离不开个人感情的投入,否则作品将失去灵性。同时我们要深刻地了解,器乐演奏是二度创作,在保证历史传统与当代变形适度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艺术表达与技术展示,协调好共性与自我个性的关系。技术是一种个人能力的体现,通俗点讲就是一种不涉及艺术性的能力。而技巧则是将技术运用于乐曲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这两者虽只差一字,可是有很大区别。在处理具体作品时应当保证感性和理性的共存,涉及到风格差役较大的作品时要合理地运用技术,比如在古典和现代、爵士和流行的作品中,技术也不拘泥于同一层面,在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时同一个技术方法要能够变通使用,以还原音乐风格为第一目的。并且要更多地了解作品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作者感情等。只有将多方面因素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才能够更好地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感染听众。
五、结语
提高基本技巧水平并合理地运用是塑造好艺术形象的保障。以上是笔者关于单簧管基本技巧训练的一些看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提高大家的单簧管演奏水品有所帮助。由于个人经验浅薄,文章纰漏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韩庶.单簧管教学法[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2][英]科林·罗森.单簧管[M].章滨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哈里斯.剑桥单簧管教材[M].剑桥大学出版,1981.
[4]陈建华.管乐器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5][俄罗斯]谢·罗查诺夫.单簧管演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6]修海林.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7][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