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授课,放手预学

2015-05-26李志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5期
关键词:预学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李志生

摘 要:大学语文是一门为非中文专业高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只有在自学原则的指导下端正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态度,激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热情,才能更好地抓住有限的教学时间,让为数不多的大学语文课发挥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开展互动式预学和专题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的视角,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 预学 专题

大学语文是一门为非中文专业高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要求不高,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有着比较明确的要求。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发挥“语文”自身的魅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素质[1]。可以说,大学语文是一门事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只有在自学原则的指导下端正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态度,激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热情,才能更好地抓住有限的教学时间,让为数不多的大学语文课发挥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由此出发,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突破传统意义上“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课前、课中两个教学阶段进行有效“延伸”。

一、互动式预学,课前教育新重点

从大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出发,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工作更多是“授人以渔”的工作,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指导,扫清大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然而要想在教学实践中达到这样的效果,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可以从提升大学生学习热情的角度出发,对大学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

(一)在线征询,了解学习意向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自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覆盖大学校园的网络提升自学的质量和效果,已经成为新生代大学生基本的自学模式。尊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习惯,维护大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的自由和权利,是开展任何一门大学课程都必须充分注意的。因此,在开始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应当本着顺应大学生的自学习惯的原则,充分利用可以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资源,在校内网上开放一个调查了解非语文专业大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意向的调查问卷,要求所有非语文专业大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周就率先参与该项调查,在所有非语文专业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开始接受大学语文教育之前,就对这些大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意向进行深入了解,以有效提升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

(二)在线互动,激发学习热情

在完成了入学阶段大学语文学习意向的调查了解之后,随着大学生进入日常的学习阶段,大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大学生建立了基本的认识,但是相互之间的了解还不深,在课堂上的互动也比较生涩。此时,大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的帮助,建立一个“语文学习微信群”,将所有学生加入群中,然后通过每天发起一个围绕着大学语文知识点的互动话题的方式,建立一个大学语文学习的“微信课堂”[3],以围绕互动话题展开的在线互动为主要方式,促进大学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对课堂上将要提到的知识点进行课前预学,另一方面激发大学生学习和了解大学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

课前预学的教学改革方式,看似与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无关,事实上却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帮助建立了一个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为教学环境的“虚拟教学课堂”,将课堂教学搬到了生活中。更为重要的是,“虚拟教学课堂”并没有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课本上,而是将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放在了大学语文教学的知识点上,为大学生从更多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大学语文的知识点提供了可能,也增强了大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二、专题式授课,课堂教学新模式

通过“虚拟教学课堂”的帮助,大学语文教师就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学习意向了。而在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学习意向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将学生的学习意愿与教学计划结合起来,创立一个可以将那些大学生明确表态希望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渗透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计划当中的教学专题,开展专题式授课,就能有效地将课前预学与课堂授课衔接起来,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由于专题式授课是将课前预学和课堂点拨合并在一起的课堂教学方式,因此本教学方式真正将“生活大语文”的思想融入到了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一)以需定教,以主题串联课堂

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接受教育的大学生都是非语文专业的大学生,所以只有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中,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大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严格按照事先调查得来的大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知识的学习需求,将相关联的学习需求结合大学语文的教学知识点汇总成一个教学主题,然后将这一个教学主题以相互关联的树状主题体系的方式进行拆解和梳理,让所有的教学主题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定时更换教学主题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将整个教学计划完成,并且利用不定时更新教学主题的方式始终保持课堂的活跃度,保持大学生们对新鲜知识的兴趣度,进而保证大学生们始终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记录课堂笔记的大学生而言,在课后他们还能通过复习课堂笔记的方式去发现各个小专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们参与大学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其他大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兴趣,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以导代教,变互动教学为辩论

在进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在师生相互并不熟悉之时较为生涩的互动,还是在教师和学生相互了解之后较为深入的互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学互动的开展往往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的[4],这样的教学互动虽然也能取得互动的效果,但是互动的影响力有限,而且在公开课的授课模式下也很难实现。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可以扬长避短,将有助于学生集中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公开课变成重点解释重点难点的“释疑课”,将那些在日常的互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归纳总结为针锋相对的两个正反观点,然后组织大学生们进行广泛的讨论和辩论。将原本只能坐在座位上听讲的大学生变成随时可以站起来发言的“辩论选手”,由于有了预学的指导,所有打算发言的大学生都可以提前准备自己的发言,这样一来,大学生自己就可以组织起有效的学习,再加上教师已经对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释疑解答,这些学生们的发言准备充分,即便是在公开课上,每一个学生也都可以在准备充分的状态下进行发言,在详细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辩论,既可发生在微信群中,也可发生在课堂之上,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专题式授课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看似增加了大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难度,实则将原本集中在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学任务分散到了日常工作当中,让大学语文教师可以突破有限的教学时间的限制,充分依靠网络技术的帮助,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用的最大化。[5]

三、总结

互动式的预学,将非语文专业大学生学习和了解语文知识的热情调动起来;专题式授课,将气氛沉闷的大学语文课堂变成大学生解放思想、释放活力的交流会。语文,不再是一门课程,而是变成了大学生修身养性的工具。课堂,不再是一个房间,而是变成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个世界。语文学习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文学素养逐渐唤醒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将课前预学和课堂教育结合在了一起,更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对大学语文教育的束缚,为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注释:

[1]周洪波:《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32期。

[2]何妤:《新时期高校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知识经济,2013年,第12期。

[3]刘青:《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商界论坛,2013年,第28期。

[4]苏庆:《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第2期。

[5]魏艳玲:《浅谈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才智,2013年,第27期。

猜你喜欢

预学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