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
2015-05-25董鹏
时间:2013年4月10日
地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海学校
学生:大连红星海学校 七年级六班
开课: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好听,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读——
(屏幕显示,全班齐读。)
《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上面这段话在哪里呀?
生:(找答案),(齐声)在课文前面的“导读”中。
师:对,拿起笔,把里面的四字短语圈下来。
师引导学生发现并齐说导读中四字短语的奥秘:内容:代父从军;故事的特点:传奇色彩;主人公:巾帼英雄;这首诗,它的典型性,是家喻户晓;木兰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大家看这些语言写得多精致多美好!
评:如此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导读部分,既告诉学生应该关注导读,也提醒学生要学会从导读中提炼概括信息。这里的四字词语是美的,余老师的巧妙提醒更美。
师:我们这个课,是诗歌选段品析课。
我们还是先从朗读开始。我刚才听到大家的朗读,就一个字没有读准确,“旧时裳”,“裳”就是指古时候穿的衣服下裙叫“裳”,读“cháng”。你们到了初二,还要学到《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就是这个音。好,一起来,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机杼”,读!
生:机杼(zhù) 可汗(kè)(hán) 鞍鞯(ān)(jiān) 辔 (pèi)头 燕 (yān)山胡骑(jì) 朔 (shuò)气 金柝(tuò) 策勋(xūn) 赏赐(cì) 旧时裳(cháng) 溅溅(jiān) 啾啾(jiū) 霍霍(huò)
师:我们开始朗读这首诗吧。
朗读,要进入情境。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师示范)这样,我们就读出它的味道来,再比如,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师示范)表现的是一种气魄,一种战争的氛围。然后,亲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窗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师示范)好,各自体会,不齐读。开始吧——
生:(体会读)
赏析:课进行到这里,每个环节的处理都是简洁而充满美感的,一种余映潮老师语文课独有的简洁美:从开课的直接导入,到导读的巧妙分析,从字词的简单处理,到老师的深情范读,无不营造一种简洁而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没有花哨的赘余,却深深地吸引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木兰诗》的美好境界。
师:好的,再来读。这一次的朗读,是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写什么呢?
我发现了这篇课文的一个秘诀:可以用每一节诗里面的句子来概括段意,但是我只告诉你们一半的秘密,另一半的秘密,你们马上可以从我的点拨里感受到。
这样来做:每读一段就停下来,老师插一句话,然后你们继续读。好,“唧唧复唧唧”,读。
生:“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师:这一段的段意是:“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生:(做笔记)
师:好了,第二段开始了,“问女”,读。
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师: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生:(做笔记)
师:“东市买骏马”,读。
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来概括。征战远行啊!好,下面就该你们说了,你们读一段,然后马上告诉我,一齐说这一段的段意是什么。
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说出来!
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多聪明啊,怎么就知道是这两句呢!
生:“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师:更加聪明了,“爷娘闻女来”,读。
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这一段,可以用这样两句诗来概括——
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雄兔脚扑朔”,读——
生:“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师:说起来——
生:“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师:大家聪明在哪儿呢?就聪明在发现规律了,老师说了三句,你们找了四句,从规律里面能够提炼出,哦,这首诗几乎每一段的最后两句诗,都是可以用来概括段意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中国的《木兰诗》的教学中,只有你们这个班发现了这个秘诀,(学生笑)。没有任何人发现,是真的,不信,你们去查,所以,谢谢大家!
评:美美的示范,美美的引导,美美的诵读,美美的发现,细节到位,水到渠成。这里体现了余老师研读教材的细致、深入;而且明明是老师发现了规律,却归功于学生,看似不经心,实则是对学生大大的鼓励,这也是课堂美好氛围的一种营造。
师:好,继续,开始我们的选段品析:第一个片段:“万里赴戎机”,读起来!
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看(大屏幕显示)!这六句诗的层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起说,几个层次?
生:三个。
师:这一节的内容与结构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要把它读得深刻一点,读出它的文学味道,读出这一节诗语言表达的精练之美,然后你们要品析这一段写出哪些内容呢,你们还要品析哪些字用得特别的美呀,特别的精致呀……先思考一会儿,再说话吧。
生:(思考,作批注)
师:真好!用笔来记录自己的思考。下面,我们可以说话了。
生1:首先,在这一节诗里,我抓到了这几个关键词。第一个词是“万里”,第二词是“飞”,第三个是“百战”,然后是“十年”。找到了一个好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首先,从“万里”这个词体会到的是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战场的路途遥远。“关山度若飞”中的“飞”字用得也很好,是写出了木兰去征战的行程之快吧。
师:那样一种英姿!好,继续说。
生:“寒光照铁衣”,从中我感受到了,既然是寒光,我觉得它指的是晚上的月光。而“铁衣”,下面的注释中解释说是“古代人穿的铠甲”,也就是说写出了他们征战的艰难,连晚上都得穿着铠甲睡觉。后面那一句中“将军百战死”的“百战”,和后面一句中的“壮士十年归”中“十年”是写战事时间的漫长,并且这里所写的十年,并不是实指的十年,而是指比这十年还要多,指出了木兰代父从军的艰难。
师:百战之苦哇,十年之艰呀!就这样用简短的句子写出来了!
生2:我和刚才的同学找的一样,就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若飞”的这个“飞”字是指像飞一样跨过一座座山,那就是说这个战事是非常紧急的。
师:这个“飞”字,不仅仅是表现战事很紧张,形势很紧张,它表现的是一幅极其美好的画面,英姿飒爽,奔腾向前。没有任何危险能难得住她,没有关隘、山头能够难得住她。“关山度若飞”呀,任何险峻的关隘山头都很轻松地过去了,这就写出一种气概。
生3:我找到的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我找到了最喜欢的两个词语,就是“传”和“照”,这两个词语,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战地的艰难,也突出了木兰这次替父从军打仗的辛苦。
师:对,这两句诗就是特写镜头:“朔气传金柝”写的就是声音;“寒光照铁衣”写的是色彩。“朔气传金柝”写的是动景,“寒光照铁衣”写的是静景。
多优美的表达,而且它的取材,写的是夜间的军营生活,就从这个角度来表现征战的艰苦。继续说,请你来。
生4:我找到的是这一段的最后一节诗。“壮士十年归”,“十年”体现的是木兰打仗的艰苦,而再联系上文,是“将军百战死”这句话表明了战场上随时都有可能丧生。我认为这句话衬托了木兰的勇气。
师:对,“将军百战死”,写的是战争残酷;“壮士十年归”,写的是英雄的凯旋。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军们和士兵们有的牺牲了,有的荣归故里。
生5:我想说的是“万里赴戎机”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我觉得这句话就说明了木兰去奔赴战场信念的坚毅、坚定。
师:远征,再远征。无所阻拦。“万里赴戎机”,“戎机”指战斗,不远万里去战斗。到哪儿去战斗啊?燕山,胡骑,鸣啾啾,那个地方有侵略者呀。
师:好,我们来系统地梳理一下。三十个字的精炼之美,到底美在哪里?
承上而启下,注意下面的四字短语呀,(屏幕显示)表现了“征途之遥”,“征战之勇”,“军旅之苦”“百战之烈”“十年之艰”,可谓“字字千金”。三十个字写了漫长的军旅生活,战争生活,战斗生活,太美了!太精致了!这就是三十个字,六句诗的魅力。
这六句诗,两两对称,对偶精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都是对偶的。
“飞”字用得特别精彩,写出了战事紧迫,行军神速,表现了木兰跃马驰骋,勇敢矫健的英雄形象。一个字写出了这样丰富的内容!这就叫做语言的表现力。
师:好,请大家关注下面的学习内容:积累一个“戎”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就是军队、军事,由于戎的兵器军队的军事含义,就有了“兵戎相见”这个成语,就是打仗,我和你兵戎相见;“投笔从戎”,指的是文人不写文章了,去打仗。你看看抗日战争的时候,有很多抗日的将领是投笔从戎。“一身戎装”,写的是军人穿的军服。“戎马生涯”,就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里面过来的。“戎马倥偬”,成语,这一辈子就在战斗里面,感觉忽然就过去了。“万里赴戎机”,“戎机”就是战争,就是战斗,就是军事。大家看,“戎”字很古老,但是并没有远离我们。
师:还要积累一项修辞知识——互文,大家要做笔记。上下句或者若干句,它们的意思是互相交错,兼顾、补充的,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就是,将军们有的战死了,壮士们有的回来了。就这样互相地交错补充,或者说是互相渗透。大家翻到课文练习二,这里都是互文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不是说到东市专门买马,到西市专门买鞍鞯,这几个句子是相互渗透补充,是说往各个方向去买来了参军的用具。“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就是打开我房间的门,这里看一看,那里坐一坐。“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就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来理云鬓贴花黄。句子与句子之间,彼此交错,互相补充。明白了一点道理了吧?
好,还有一个积累,四字词语。就是这一段文字,我们用文学的语言来评价它,它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呀?惜墨如金,墨是什么呀?
生:墨水。
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呀?
生:字。
师:对,文字,文字用得极其精练,就像金子一样的宝贵。舍不得用,为什么舍不得用呀?生动的描叙在后面呐。《木兰诗》,如果我们把它看成写女英雄的诗歌,那就错了。女英雄是娇美的女儿呀,还要回到她女儿的生活里面去。她是一个既能战斗、又热爱和平的人物形象。
评:这一块的教学,师生对话精彩;启示我们:教师该何时出场,师生的对话究竟该达到怎样的一种境界。课中积累也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戎”字的积累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互文”是一种修辞的积累;“惜墨如金”则巧妙地从本段表达艺术角度进行积累,真可谓丰富多彩,一举多得。
师:继续我们的学习,你们说,下面是应该品析哪一个片段呢?
生:“爷娘闻女来”。
师:那么聪明呀,是不是呢?
生:是,(大屏幕显示)哇……
师:我就知道大家会“哇”一下子的。读起来,爷娘闻女来——
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观察,瞬间做出反应。又是三个层次。好,阐释一下。
生:我认为在“开我东阁门”之前,“磨刀霍霍向猪羊”之后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是“对镜帖花黄”是一个层次;剩下的另一个层次。
师:分别是家人、木兰和伙伴,你们的眼光很敏锐。继续深思,例说这一节诗语言表达的传神之美。
生:(思考)
师:好吧,先表扬一句。你们的聪明表现在哪里呀,第一次,我一说完大家就急着举手,我说“思考吧”才开始思考。第二次就没有举手了,先思考再举手,这就是聪明的学生。好,你来说。
生1:我找的是第一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相扶将”写出她的爸爸妈妈已经很老了,但是还要扶持着出来看木兰,说明他们对木兰很是想念的。
师:多么欣喜的感觉呀,“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扶”着去迎接自己女儿的凯旋。
生2:我找的是“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这句话也写出了她的姐姐对木兰的想念之情,所以她穿上艳丽的衣服也出来迎接木兰。
师:也是一种喜悦,而且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迎接自己的妹妹。这个细节太漂亮了。
生3:我找到的是第三句“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从“磨刀霍霍向猪羊”,可以看出她的弟弟也十分兴奋他姐姐回来,想要杀猪羊来庆祝姐姐回来。
师:对,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弟弟脸上的笑容,“磨刀霍霍向猪羊”呀,多么快乐呀,姐姐回来了。
生4:我找的是最后一个层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句话是讲木兰的伙伴根本不知道木兰是个女的,说明她在打仗的时候和男兵一样勇猛,借此赞美木兰打仗的时候非常勇猛。
师:对,伙伴皆惊忙,就是侧面烘托。
生5:我找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因为木兰在征战的时候,她是和男兵一样,没有好好地打扮过自己,这里体现出她回家后的快乐心情。
师:对,通过“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句诗的描写,让我们可以看见木兰回家的快乐,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当窗理云鬓”,那种秀发像云一样的美丽呀。
生6:我不是找了一个单独的点,我是在前两个层次中找了六个小细节来阐释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我在第一个层次中找的是前三个同学找过了的“出郭相扶将”“当户理红妆”和“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三句话,完全可以表现出听说了木兰得胜归来之后,这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杀猪宰羊来庆贺的场景。这是第一个层面。
师:你说的是其乐融融,我再给你加四个字,亲情融融啊!
生6:这是第一个传神的层面。第二个传神的层面,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三句,因为我觉得从这几个小小的细节中,可以体现出木兰征战之后回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故乡之后的一种喜悦的心情,到处看一看,走一走,坐一坐。并且是换了她自己原来女性的衣裳,这样可以体现出木兰回家时的喜悦和快乐心情。
师:闺中情怀,女儿本色!
生7:我找到的也是“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一段,还原了木兰本是女儿身柔美的那一面,木兰本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子,然而为了父亲要征战沙场,也体现出了木兰的勇敢,和她的那种男儿气概。
师:这一句就像前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那样,是一个特写镜头,细腻地写出她的动作,同时表现的还有她的心理。“当窗理云鬓”是多么一种欣喜的感觉。
生8:我找的是“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同行十二年”说明了征战时间非常长,“不知木兰是女郎”,伙伴却仍不知木兰是女子,看出木兰的心思缜密,把自己是女性的一些细节掩盖得非常好,再加上刚才那位男同学说的,她打仗作风特别勇猛,加在一起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女子。
师:是啊,“惊忙”两个字用起来很传神。不是惊慌,惊慌就不好听了,既惊讶,而且忙起来,“惊忙”一词很传神呀。好,同学们大家品析得太美妙了!这一段话叫做尽情渲染。
师:这里,我们会学到好多好多的四字短语。传神的动作描写把爷娘的“疼爱之心”,阿姊的“喜悦之态”,小弟的“快乐之情”,以及木兰的“闺中情怀”、“女儿本色”,和伙伴们的“惊讶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了热烈欢快的喜庆氛围。这就是84个字,16句诗的魅力。
评:不难看出,在余老师不着痕迹的对话引领中,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品析的最佳境界。教师、学生、文本渐渐融为一体了。课堂对话简洁、融洽、切题,充满浓浓的文学色彩和《木兰诗》独有的诗歌意境。
师:继续积累:一个“阁”字。“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屋中的一种,就是楼阁。《木兰诗》中的阁,特指女子的卧室。闺阁,女孩子的房间叫闺阁。有的地方,小木头房子也叫阁,楼阁。还有许多美好的词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古诗里面:“亭台楼阁”、“仙山琼阁”,“束之高阁”,还有“空中楼阁”,现在把它用来比喻不切实的想法,或美妙的幻想。
师:还要积累一对成语:“磨刀霍霍”就是一个成语。但现在这个成语情感色彩已经有变化,它的用途也有了变化。现在的成语就把它解释为: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地活动;“扑朔迷离”,现在把它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
师:现在,你们要猜猜,老师刚才讲了一个四字短语叫“惜墨如金”。那么现在还会有一个带“墨”字的短语出来,会是什么“墨”呢?
生:“挥墨泼毫”。
师:能够马上想到“泼墨挥毫”,不错啊。其实是“泼墨似水”呀,就是在这里不惜用繁笔来进行描写。多有味道呀,中国的语言文字里面的文化是太漂亮了。
评:又一次课中积累,“阁”字与“戎”字一样,是浓浓的文化积累;“泼墨似水”与“惜墨如金”遥相呼应,巧妙至极。两次课中积累可谓简洁中见丰厚,质朴中见灵动,美妙至极!
师:好,同学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屏幕显示),《木兰诗》,读!
生:《木兰诗》有时惜墨如金,极其简练;有时又泼墨似水,尽力铺排。紧扣木兰是女郎来塑造既有英雄气又有儿女之情的木兰形象,传达出美好的意蕴。
师: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云鬓花环,楚楚动人,这就是木兰;“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女儿情”,这也是木兰。木兰诗写的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的画册上唯一有这样美好形象的文学形象,再也找不到诸如此类的第二个人了。好的,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谢谢大家!老师很高兴!
生: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总评:这是一节诗歌品析课,这堂课本身何尝不是一首诗呢?这首诗美在精致的教材研读,美在精美的教学设计,美在精彩的师生对话。
一、角度独特的教材研读。读导读,余老师能抓住四字词语,将《木兰诗》的内容、故事特点、主人公形象以及这首诗的典型性及其风格诗意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清新而自然。读诗歌内容,余老师能奇妙地发现这首诗几乎每一段的最后两句诗都是可以用来概括段意的。诗歌用词、用句乃至修辞等手法的研读之精深自不必说。
二、精美而有韵致的教学设计。由导读入手的整体感知,由朗读入手的内容把握,由第四段过渡段入手的选段品析,再到课中的两次积累(看起来是知识的积累,其实更重要的是文化底蕴的积累),无不简约而精美,丰厚而有韵致,整个课堂节奏充溢着诗歌一样的精美与凝练。
三、精彩而有品位的师生对话。整堂课的活动主角是学生,老师看似不经意的插话,却巧妙地将学生的品析推向了更细之处和更高境界,不难看出,在第四段品析之后,学生对木兰还乡那一段的品析更细致、更有深度、更立体、更具品位了。就这样,整堂课,师生的对话洋溢着诗一样的顺畅与自然之美。
总之,这堂课的美正体现着余老师课堂教学的美,余老师为学的精致与细腻,为人的温和与谦逊,做事的简约与干练都在这堂课中体现着、演绎着。
[作者通联:余映潮,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大华南湖公园世家(一期)2-7-301;董鹏,辽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