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鲜明的形象
2015-05-25陈志军
陈志军
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lǐn)凛地走着。他的威武是习惯成自然,而不是摆给人看的架势,因为行人已少而又少。时间还不到夜晚十点,但眼见要下雨,冷风一阵紧似一阵,马路上早已是空空荡荡了。
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qú)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伟,却不带傲气,看起来是好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的形象。这一带收市早,你偶尔看到还亮着灯的店或者是烟店,或者是通宵餐馆,大多数店铺已早早关了门。
走到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灭了灯的五金店门口,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了。
“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位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餐馆五年前就没有了。”警察说。
站在店门边的人划着了根火柴点烟。火柴光一照,只见这人长着个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那人说:“二十年前,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吃饭。他是我最要好的哥儿们,世界上顶呱呱的小子。我俩是在纽约长大的,亲亲热热像兄弟俩。我十八岁,吉米二十岁。第二天我要去西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你就是拽也无法把他拽出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就从那一天那一刻算起,整整二十年后,在这地方再会面,不论我们的处境如何,也不论要走多远的路。我想,过了这二十年,好歹各人也该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混出了点名堂。”
“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儿。分手以后你知道你朋友的消息吗?”警察问。
【精彩菜单】
欧·亨利是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有“美国的莫泊桑”之称。《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收有他的主要作品40多篇,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篇目一向被视为短篇经典,并被收进各种教材,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上面的文字摘自《二十年后》。
【名厨画板】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真姓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他于1862年9月11日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镇一个医师的家庭。从15岁开始,欧·亨利就在他叔公的药房里当学徒,工作了5年,后来由于健康关系需要更换环境,便到德克萨斯州一个朋友的牧场上做了两年牧童。辽阔的西部草原和粗犷的牧人生活,给了欧·亨利深刻的影响。他和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欧·亨利擅(shàn)长写短篇小说,尤其以擅长结尾闻名遐(xiá)迩(ěr),美国文学界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其实,欧·亨利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极具功力。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入地了解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也熟悉一般的老百姓在什么情况下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因此,描写小人物成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瞩目的内容,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上文中就出现了两位。那么,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塑造人物的呢?
特定的环境衬托人物
同学们或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站在窗外,看着满街的人来人往时,每个人似乎都是差不多的;而当身处一个特定的环境的时候,某个人的性格、特质才会显露无疑。这说明什么问题?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作用。
上文中,“时间还不到夜晚十点,但眼见要下雨,冷风一阵紧似一阵,马路上早已是空空荡荡了”,“你偶尔看到还亮着灯的店或者是烟店,或者是通宵餐馆,大多数店铺已早早关了门”,两处环境描写烘托出冷清、萧条的气氛。这样的情况下,谁还会出现在大街上呢?
巡警出现在这里,可见他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不畏寒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那么五金店门口的男子呢,“斜靠门站着”,显得很无聊,或许也很疲惫,看到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是为了20年之前的约定,看来这真是个守信用的人。这样的环境描写,又不由得唤起了我们强烈的阅读期待——吉米究竟会不会来赴约?两个老朋友见面还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
标志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写人物,当然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这一点同学们肯定知道。那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呢?诀窍是“细”,使写出的人物带有标志性的细节。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上文中的那位男子吧!
外貌是怎么样的?或许你不记得他的下巴是尖的还是方的,也不记得他的目光是炯炯有神的还是黯淡无光的,但一定记得他眉毛旁的小伤疤吧?还有那领带扣上的大钻石?
语言方面,这位男子似乎是个“自来熟”,警察还没有问话,他就主动开口了。看来他平常经常和人打交道,或者因为今天就要和阔别20年的兄弟见面,心情特别激动?又或者做贼心虚,看见警察就胡言乱语?也有这种可能哦!
至于动作,并不多,都和烟有关,一开始叼了根烟,后来是划着了根火柴点烟。动作虽然简简单单,却让我隐隐约约觉得这不是个好人。
小朋友,你是否和我有同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