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剪发”剪不出教育之美
2015-05-25郑文
郑文
前些时,广西梧州藤县某中学一黄姓副校长被曝光“暴力剪发”:他让几十名长发男生到校园的空地上集合,并广播让其他师生前来围观他对部分长发男生的强行理发。
强制修剪学生头发的黄副校长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反而引发学生在网络上吐槽,这也说明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大。
说实话,学生留什么样的头发,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标准的确难以统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的头发也是学生自我特征之一。但是,由于学生审美意识不强,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不稳定,有时受一些社会不健康的因素影响,往往把自己的发型打扮成时尚一族,有的是好奇模仿,有的是盲目跟风,有的是刻意叛逆,所以出现奇装异服、奇异发型,有的甚至男女难辨、哈韩哈日等。这些显然与校园文化格格不入。
强制标准化的学生发型,必定会加剧校园的不和谐,而且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我认为,学生的头发是学生仪表的一个方面,只要仪表端正得体,展现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就行。这其实给学生个性打扮预留了空间,这份宽容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解决学生的“头发问题”,最好的药方是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那些被应试科目挤掉的普及礼仪课和美学课应该开起来,让学生懂得礼仪和美学知识,从而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一方面,开好礼仪课和美学课也是尊重学生权益的体现。“发型权”是学生的基本权益。学生留什么样的发型,学校可以开个讨论会,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学生家长参加,与学生充分对话、展开探讨,在观点碰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显然也是一个十分积极的解决办法。
另一方面,开好礼仪课和美学课能使学生提高审美辨别能力。面对公众媒体有时过分渲染的明星穿着打扮,假如有审美价值上的引导,既能提高其鉴赏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盲目模仿成为追星一族。
只要用心去引导,其实哪一种办法都比“暴力剪发”管用。如此一来,黑头发就会飘起来,校园就会充满和谐与美好! (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