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的立场: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新维度

2015-05-25陈泉堂

江西教育B 2015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词课堂教师

余秋雨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穿越千年时空的古诗词,是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载体。然而,作为中小学语文课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忽视了、被弱化了,从课标缺少专点的论述,到课时缺乏足够的安排,从体系上没有特别的层次体现,到专项研讨活动古诗词教学亮点的乏善可陈。

前不久,鹰潭市举行了一次古诗词课堂教学观摩比赛。针对此次活动中一些教学理念的思考,本刊以“新的时空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为主题,邀请到部分参与教学比赛的教师开展了一次沙龙活动。本期将沙龙活动的部分内容整理出来,分享给广大读者,以期有所裨益。

古诗词教学的“苦”从何来

主持人:据悉,前不久,鹰潭市举办了一次古诗词课堂教学观摩比赛,全市二十六位小学语文教师同台竞技,向大家展示了古诗词教学的技巧和魅力。首先,请参与了此次教学比赛的两位教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参赛课,并谈谈自己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思考。

祝银桂(江西省鹰潭市第一小学):以诵读品味古诗词

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一首《如梦令》,给我们带来一幅大自然流光溢彩的画,低吟浅诵间,一位天真无邪、活泼烂漫的少女跃然纸上。我的参赛课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课堂上,我把教学内容分了三大板块、三个层次。一是读出韵味。首先指导学生把词读正确通顺,在此基础之上再要求读出诗词的节奏韵味。二是结合注释,揣摩词的大意。在对话中理解词意,解读“沉醉”。三是举象入境。这是教学的主板块,从上课伊始的猜字到结束的“常记”,着力渗透荷塘文化,营造一个诗词文化的场,力求让《如梦令》浸润在厚重的文化气韵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教学《如梦令》一词时,我极力营造古诗文化的场,情韵荷塘组诗,《如梦令》到《武陵春》跌宕人生的拓展阅读,其目的在丰厚学生的古诗文化底蕴,感受古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对整首词的大意未做实,定位于揣摩大意,引导学生去思辨。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常徘徊迷惘:囫囵生吞背诵古诗词的孩子会反刍吗?若不加引导一味揣摩诗意,孩子的理解会偏离么?像《如梦令》教学中拓展《武陵春》,孩子能领悟那载不动的愁吗?

陈 珍(江西省鹰潭市第一小学):营造氛围,感受诗的情与美

我的参赛课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李白的名作,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以诵读为主线贯穿整堂课。首先听歌曲,诵歌词。引导学生进入送别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奠定课堂基调。其次,逐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读中触摸诗歌的语言和韵律,体会古诗的音乐美。接着在默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以问促读,试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同时逐步读出这首诗的韵味。然后,在读写结合中引导学生感悟诗情,体会诗人心境,受到真挚友情的感染。最后,拓展诵读送别诗中的名句,再次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积累的愿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此理念为指导,我还着力突出了一条“语言运用”线。首先,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即通过诵读感悟、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感悟寓情于景的写法及其妙处,并从“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角度品味了三组诗歌——《送别》节选、“孤帆远影”句和最后的送别诗名句。其次,分别以“烟花”和“孤帆、碧空、长江”为训练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写话,学习“由课文内容想开去”。

总而言之,这堂课,我试图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努力上出一堂纯粹的“语文”课,让学生受到情与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获得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主持人:众所周知,古诗词的内容离我们的时代已非常久远,尤其是其中诗词的意境,对于当下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体会、感知到的。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难教、学生苦学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在我们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模式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

童洁婷(江西省鹰潭龙虎山上清小学):应试,让古诗词教学枯燥

古诗词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目前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苦口婆心地分析句式、讲解词义,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读、死记硬背,导致古诗词教学费时费力且枯燥乏味。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如何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作品,体会作品的内涵及意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并提升语言知识和能力呢?我想,这些都是古诗词教学为之努力的方向。

连 敏(江西省贵溪三中小学部):机械的教学,让学习失去了乐趣

以我自己学生时代古诗词学习经历为例,课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几乎每句诗词的译文都写在了书上,把我们古老的祖国语言文字当成外语学习。学生为什么会对祖国语言中的精华持这种态度呢?这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只是把古诗词作为考试的必备知识,只是被动地去学。比如,老师们为了应付考试,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时往往把解词释义等作为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常常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小,通常只是记住了某些词句的意思和干巴巴的译文,至于文章本身,往往不能熟读成诵,更不用说心领神会。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椟还珠,本末倒置。

吴保魁(江西省鹰潭龙虎山中心小学):时代的跨越,成为古诗词学习的障碍

大多古诗词离我们年代久远,古代诗歌对小学生来说是陌生、遥远的。从诗的内容方面看,诗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学生很少能接触到;从诗的社会背景看,当时社会的复杂情况属历史范畴,学生还没有超越时空界限的知识;从诗的语言方面看,诗中好多字、词古今异义,冷僻的词语,使得学生理解古诗的字词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自从20世纪初,白话文进入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以后,我们的国语教学也逐渐以白话文作为主流内容,而古诗词或许仅仅作为“怕被时代遗忘”才留存似的。

马 静(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教师的自身素养,也是阻碍古诗词教学的原因之一

不仅是学生,我们大多数教师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也比较陌生。不说别的,就是在座各位语文老师,可能连文房四宝都没几个备齐的,至少我家是没有备齐的。教师自身古诗词教学素养不够,对部分古诗词都理解不透彻,又怎么能执教经典古诗词?教学中又怎敢随意发散自己的理解或观点呢?所以我觉得,古诗词教学急需在目标上,策略上,以及教学定位上进行界定和规范,让教师明明白白学古诗,清清楚楚教文言。

童浏义(江西省鹰潭师范附属小学):理解课标精神、把握语言特点,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

正如前面几位老师说的,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确实存在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难的现象。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执教者没有充分掌握新课标的精神,自我拔高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新课标所提倡的古诗词教学是以诵读为主要形式和载体,然而现实的一些教学行为只是对识记字词意思的过分强调,对句子意思的条分缕析,对诗歌表达技巧的侃侃而谈。这时常令人困惑,如果我们置换一个时空,把这样的教学行为放在初中课堂、高中课堂、大学课堂,试问有什么不同呢?有必要对小学生讲这么多内容吗?小学生真的有必要懂这么多吗?所以,对课程标准把握失准,拔高了古诗词教学的难度,是导致各种不当教学行为的根源。二是执教者没能把握我们母语诗文的独特优势,导致古诗词教学味道全失。中国诗歌历来就有歌诗一体的传统,诗经、离骚、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戏曲,哪怕是我们的古代识字书,包括《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哪一种不是文质兼美、寓教于乐的绝佳典范,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在的课堂上,就变得死气沉沉?一篇古诗词好比是一位美人,有的语文老师不是教大家去和她做朋友,欣赏她的美,却是拿一把手术刀上解剖课,给大家讲解美人的零件和构造,机械分析讲完了,科学知识普及了,可是这位美人却也就死掉了。

陈泉堂(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目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或者因为教师本身底蕴及理念的原因,或者因为教材编排与体系的原因(古诗词编排不尽合理,缺乏必要的衔接与梯度,学生无法从中形成系统的知识和完整的能力),或者因为教学手段和方式不够丰富(简单的读、背、抄、默、译等),造成小学古诗词常态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惑。但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明确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目前,我们教学古诗词的目标指向大部分是应付考试,因此,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也是围绕这个转,完全偏离了古诗词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让古诗词走出课本”的声音出现。

古诗词教学指向何方?

主持人:正如陈泉堂老师所言,当前教师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困惑大多是因为不能准确理解“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我翻阅了一下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在总体目标中只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阶段目标也就是三个阶段三句简单的话,这让一线教师很难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各位老师对于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有着怎么样的理解,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

陈泉堂:基于学情的课标解读

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问:小学阶段为什么要学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学习古诗词既是传承文化,也是对小学阶段语言学习的丰富。这也是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具体体现。同时,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进行了解,即学情的调查研究。农村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与城市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另一方面,对古诗词的景物描写,农村孩子可能比城市孩子多一些直观的经验,如诗词中的“孤烟”“夕阳”“小桥流水”等描写,更容易有画面感。

最后,教师还要准确理解课标中有关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和定位,不能随意拔高。从课标来看,低中高段对古诗词教学要求有别,层次上体现为一种螺旋式上升,但纵观课标对各年段要求,却能发现一条共同的主脉,那就是诵读为主要方法,想象为主要策略,体验为主要渠道,感受(或领悟)为主要基调,背诵为检查形式。偏离这条脉络和基本原则,古诗词教学将走向偏难。

马 静:古诗词教学的四个目标

虽然新课标在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上落墨不多,但从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几句话分析,古诗词教学的定位还是清晰的。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古诗词教学总体的目标至少应体现四点。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吸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延续中华文脉。二是引导学生静心诵读、用心体悟诗词的遣词和意象,感受古诗词语言的精妙与细微的艺术。三是引发多元之想象。古诗语言,处处留白。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断点,利用空点,找准关键的切入点,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想象,这也是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之一。四是形成一定的感悟。感悟是熟读成诵,深入研读之后的结果。只有形成了独特的感悟,诗的情致和韵味才能入心入怀。

连 敏:诵读,走近古诗词的第一步

诵读是从学习策略角度来说的,我认为,“激发兴趣,培养语感”是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的主要目标。诗词重音律,重平仄,重情趣,重凝练,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因此,从教学策略上,古诗词教学应该在读文兴趣的激发上,在语言节奏的感受上,在表达技巧的体会上多下功夫,做到激发兴趣、感悟节奏在先,体会语感、感悟语言形式在后,从而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吴保魁:感受字词想象的魅力

我认为,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赏析字词、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古诗词的语言美就美在字词的想象上面,因此,要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首先要学会赏析字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引导学生品味“疑”字: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瀑布真的是从九天落下的吗?”为何不用“像”呢?让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诗人当时的感情,觉从而真正领悟到诗人见到如此奇特的庐山瀑布大为惊叹而“生疑”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这种方法来推敲字词,让学生领悟到诗人用词的准确,“真”太实,“像”太俗,只有用“疑”字最恰当。如此抓住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句,深入浅出地剖析古诗的用字、遣词、造句的精当,可使学生能真正品味到古诗语言的精确美和凝练美。

童洁婷:情与景交融

是的,字词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在这里我还说一个字,“情”。古诗词以情为魂,“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和景交融,只有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与联想,才能让他们入情入境,品出其味。所以,我认为,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中,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的情怀显得尤其重要。

古诗词教学如何有新意

主持人:刚刚各位老师就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做了分析和定位,正如大家所言,古诗词教学一重兴趣的激发,二重语言的品味,三重想象与体验,四重情感的体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化的精髓和汉语言的魅力,这是我们古诗词教学努力的方向。有了好的目标做引领,更重要的是寻找科学的方法和灵活的策略。那么,古诗词教学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和策略呢?教学中应该关注什么?

陈泉堂:古诗词教学要把握七大关键

第一个是朗读要有新意。古诗词合辙押韵,旋律优美,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因此,朗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策略。读诗的过程要注重层次、规范:第一层次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第二个层次是读出节奏,采用先试读后示范再试读的方式,达到“有板有眼”的要求;第三个层次是读出声断气连的韵律,教师示范与评价相结合,音乐创境与师生轮读相辅助,达到“有滋有味”的要求;第四个层次,带着想象,读出意境、意象。这样四个层次的要求逐步提高,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又符合古诗词教学的内在规律。此外,还可以采用师生“前四后三交替轮读”的方式读出节奏,或者在板书或课件中借助诗句字体大小和颜色的变化暗示朗读节奏的变化,这都很好地解决了古诗节奏体验的难题,很轻巧也很有效。

第二个是释义要有新法。传统的诗词教学中,释义强调字字落实、逐句理解。我个人认为,理解诗词意思不必一一对应,字字落实,应从整体把握,放在情境与时代背景之中体会更为重要。比如,以情境、画面结合领悟诗义,或者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领会文义,或者借助关键词和画面理解词义,或者采用“古今对句”的方式理解文言之意,或者画面与语言的融合,采用逐句想象画面的方式引领学生渐入情境。这些都比单纯逐句理解多了一些情境,更多了一份简约。所以,最好的释义应该是充满想象的理解。

第三个是探究要有深度。对于语言精妙、富有深义的古诗词教学,如果课堂中缺乏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探究,教学内容就难以让学生去回味和思考。因此,古诗词教学要引入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言深度探究。比如,在执教《泊船瓜洲》时,针对诗的第一、二句,教师通过资料研究和背景链接等方式,在了解了王安石的从官经历以及“现在何处、此行将向何去”之后,话锋一转,适时激疑:王安石此行本应愉快、兴奋,此时为什么感觉不到兴奋?这就引出了一个很有深度的探究性话题,教学切入时代背景当中,切入诗人彼时的心境之下,从而将情境的体会引向深入。

第四个是拓展要有主题。现代古诗词课堂,以一首带多首,以一诗带多诗,或者是同主题的拓展,或者是同诗人的延伸,这已经成为提高课堂容量、提升教学效率、迁移学习方法的普遍尝试。部分教师还能够结合诗中关键词随机链接相关的诗词,或者借助诗中的意象拓展出更多相同意象的诗。比如,教学《枫桥夜泊》一诗,结合“霜”的意象链接《静夜思》,由霜满天到地上霜;在《观书有感》中抓住“徘徊”一词,“抓徘徊品意境、抓徘徊链诗句、抓徘徊练生字”,读出诗情画意,链接丰富意境,写出汉字美感。这种拓展与意境结合,与主题融合,与读品写契合,可谓有张力。

第五个是方法的迁移。语文教学强调“认知—迁移—运用”的过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初呈现方法,课中习得方法,课尾迁移运用方法。比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教师开课便拎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观点,再通读古诗梳理出景、情的融合,建立一种由景语到情语想象的方法:如何由关键词语“想开去”,读出词语的声音、色彩与味道。同时也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由“眼睛”想到“心灵”,由空白切入意境,抓住诗眼、题眼等,点亮全诗,点亮想象,也就点亮了课堂。

第六个是读写要结合。语言文字的运用也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主线,而读写结合就是一种很好的“语用”渗透方法。在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结合“孤帆” “唯见”两句诗,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写出朋友间依依惜别的心境,自然、平和、恰当。

第七个是要融入传统文化。在一些古诗词教学中,有的教师将甲骨文、象形字等引入字词教学,将古体字、竖排文、无标点文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形象识记生字,感悟字义,让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美感在课堂呈现,具有古色古香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和韵味。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示儿》一诗的课尾,结合诗文进行书法作品欣赏和临写,就包含着很有深意的文化融入。还有的老师通过资料袋的引入、背景资料的介绍等方式将与诗歌相关的生活及时代背景融入,这种文化融入也丰盈了古诗词学习的厚度。

吴保魁:创设情境,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对于古诗词教学策略,陈泉堂老师讲得比较全面。就具体的教学方法方面,我还想谈几点。闻一多先生曾把诗的意境美、结构美、音韵美归纳为诗的三性。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补充背景资料,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方式,从文字上的直接意境联想到蕴涵在诗中的“言外之意”的间接意境。

创情设境,带入境界。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花红水碧的明媚春光,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是难以使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我认为可以采用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这首词的伴奏音乐。在诵读中,播放这首曲子的同时,出示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让学生看着这些江南春光图片,随着抒情、柔美的曲调朗读,把学生的感情融进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步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妙境界。

再现特定事物,进入意境。在古诗词中,许多事和物、风土人情,都是那个时代、地方特有的,有的教师也不易讲清,但借助实物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直接欣赏到古诗中的物品或画面,便于理解古诗的意思。如《山行》一诗描绘的是秋天枫林尽染的秋意图,利用录像,在学生的眼前出现“枫叶流丹,漫山红透”的图画。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定格手段,学生可以清晰地看清楚枫叶的各种状态,再联系画面朗读诗文。这种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可以化抽象为具象,使学生更易体会诗的意境美。

通过理解和想象,再现意境。“诗”与“画”是密不可分的,许多诗已有了教学挂图。为了易于理解诗、体会诗之意境美,有些诗,还有必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想象去作画,画出自己头脑中的情景。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学生作画的要求不要太高,想的是什么就画什么。然后再展示挂图,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可以再次进入诗的意境中,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祝燕荣:古今交融,学以致用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更是精髓,可谓字字珠玑。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不仅为了让学生会背古诗词,理解诗意,感悟意境,还应以学习古诗词为起点,在学语言、学阅读、学表达等方面延伸。因此,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让学生给古诗词配画、配乐,这既能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科间的知识融合。

二是读写训练的延伸。如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要求学生写春日江边美景,体会诗人语言的凝练和修辞手法的巧妙;《所见》《小儿垂钓》,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扩写拓展训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以《再见吧,朋友》为题写作短文,以加深对诗人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的情谊的感悟。

三是由扶到放。低段古诗教学的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在中高年级转为自读自悟,在课堂上以汇报和集中质疑为主,教师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学习古诗词的方法,逐渐领悟、掌握,并运用于课外的古诗词及文言文的学习当中。

连 敏: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前面的几位老师讲得都很到位。在这里,我想结合我校自编的文言文校本教材,就学校层面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兴趣,谈几点想法。在给学生上古文课时,我发现很少有学生不乐意学的,反而有不少学生对文言文充满热情。他们认为,文中的故事和人物都很有意思,古代先贤说的话至今仍让人受益匪浅。因此,我校依托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专门开发出古诗词经典课堂,师生以诗为歌、吟诵起舞、创编了具有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新三字经,通过举行经典文化知识竞赛、诵读会、辩论会甚至创编课本剧等方式,把一些朗朗上口的小古文融入到学生的课间游戏和课外活动中。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浸润在古诗词的雨露甘霖中,初步体味到诗词语言的趣味和价值。“择其善者而从之”,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既可以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又能开阔他们的视野,锻炼思维。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们拂去覆盖在文化宝藏上的历史的尘土,在校园烹起阵阵经典国学的书香,古为今用,古文新唱,学古文,诵经典,不亦乐乎。

陈泉堂:基于儿童的立场教学古诗词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的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习惯以成人的思维,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学生的需求,从而设计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但是,这样的课堂是“看上去的美好”。因此,古诗词教学,我认为还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要基于儿童的立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似乎忘记孩子的年龄,总是在不停地挖掘词语的深义,解读诗词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教师的功底和实力,但这些是否真的是小学阶段学生的需要?还有,课堂铺垫过多,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忽略了,往往是一问一答,缺少疑难点和停顿处,本该层层推进、抽丝剥茧的过程只剩下问题和结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儿童本位的缺失,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来思考要教什么。

二要转向生本课堂。与儿童本位缺失相对应,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停留在“师本”课堂,总想着让教学设计更加完美,让课堂呈现更为精彩,让每一个教学环节更为顺畅,却忽略了学生彼时的所思所想,忽略了留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古诗词教学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八个字: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教师的角色要由主演、主导变为组织与合作,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的课堂才会是“生本”的,才会是充满活力的。

三要关注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精妙。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可见,内容的学习是浅表的,形式的习得才能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因此,有人提出语文教学“三变”:变讲内容为学语言,变教课文为学阅读,变悟道理为学表达。尤其是古诗词,关注形式的精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点,古诗词教学要更多关注形式,关注文字,因为文字可以成为想象的抓手,形式可以成为语言习得的凭借。

小学学的古诗词都比较短小,这短小的内容又往往存在一些题眼、诗眼,引导学生分层次地品读出这些字词,就是语言精妙的体会。所以,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聚焦诗眼、题眼或关键词句品读想象,抓住留白和语言的断裂处切入,或者深情补写,或者借机练说,或者炼词炼句,或者积累运用,让语言和形式在学生心中扎根。

四要更大的课程视野。当前,古诗词教学理念比较先进的是组诗教学,课堂不只是聚焦在一首一篇,而是围绕一个主题同时赏析三四首古诗词,例如“月亮”“思乡”“愁绪”等主题内容递进的诗歌在一周内集中教学,有的甚至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延伸。宋词《如梦令》中有这样的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古诗词教学因其文化含量大、语言信息多、文字凝练简洁而加大了教学的难度,语文教师唯有发扬“争渡”意识,进一步开阔视野,奋力争渡,才可能站在语文教育的前沿。

主持人:是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古为今用,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古诗词的特点,丰富我们学生的想象力。

本栏责任编辑 刘 林

E-mail:286029287@qq.com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课堂教师
踏青古诗词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