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关系研究
2015-05-25张琼戴朝博王巍陈辉
张琼 戴朝博 王巍 陈辉
老年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关系研究
张琼 戴朝博 王巍 陈辉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关系。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6年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其根据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法将该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阿尔茨海默病、混合性痴呆及血管性痴呆,同时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将该组患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另选同时期收治的40例非老年痴呆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人员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循环酶法检测并进行对比。 结果 阿尔茨海默病组、混合型痴呆组及血管性痴呆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痴呆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升高。 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程度越严重,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对老年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引起重视。
痴呆; 同型半胱氨酸; 认知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据临床调查结果显示,>60岁的老年人中约有0.9%~9%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有研究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类型老年痴呆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着一定的差异[1]。现本文针对此类观点展开研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6年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试验组,全部患者均在我院确诊,且符合下列标准:(1) 均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筛选;(2) 均经过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后确定符合痴呆诊断标准;(3) 在进行研究之前未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抗胆碱类药物;(4) 排除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肝肾疾病的患者[2]。全部患者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65~78岁,平均(72.3±2.5)岁。根据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法[2]将痴呆患者分为阿尔茨海默病组39例(总分<4分)、混合性痴呆组40例(总分4~7分)及血管性痴呆41例(总分>7分),同时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3]评分将痴呆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0例(总分20~24分)、中度组40例(总分10~19分)及重度组40例(总分<10分)。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40例非老年痴呆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8~84岁,平均(76.7±2.7)岁。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清晨于空腹状态下取2~3 ml的静脉血,将其注入到抗凝管中,30 min内送至化验室,对各组人员的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循环酶法检测并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的老年痴呆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阿尔茨海默病组、混合型痴呆组及血管性痴呆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的老年痴呆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同痴呆程度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15,P<0.05;t=3.88,P<0.05;t=4.11,P<0.05)。不同程度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痴呆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n=4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度组比较,△P<0.05;与中度组比较,▲P<0.05
3 讨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一类蛋氨酸在去甲基后产生的含硫氨基酸物质,无法在体内自行合成,在正常状态下,体内存在量较少,且始终保持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清除及生成的动态平衡。当机体出现B族维生素营养严重缺失或遗传基因存在多态性特点时均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其中以B族维生素营养严重缺失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情况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中。近年来,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可作为诱发血管性疾病发生的原因,同时也能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4]。
本研究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组、混合型痴呆组及血管性痴呆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升高。结果提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对认知功能的伤害越严重。有关报道曾指出,当人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增加5 μmol/L时,则可增加40%的痴呆发生率,此项研究证实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可作为诱发老年痴呆的独立因素,且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呈正相关[5-6]。该结论与本次研究中的结果基本一致,即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时,认知障碍程度越严重,且在不同类型的痴呆患者中该指标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机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与老年痴呆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促进了人体动脉粥样硬化,间接影响了其认知功能。有关报道曾指出,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时,能增加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还可对皮质下白质损害范围造成一定的影响[7]。另外,由于痴呆症状的发生发展与白质损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时,由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可对机体的认知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8]。但其在影响机体认知功能时并未造成其脑组织结构的改变,更进一步说明,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时可通过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人体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能够通过激活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使其产生兴奋毒性的作用,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由于甲基对于神经体质、磷脂、髓质或蛋白质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机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增高时可对S-腺苷高半胱氨酸的分解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9]。而S-腺苷高半胱氨酸为一类作用较强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有效减缓脑组织中的甲基化过程,此种作用机制在神经损害甚至凋亡方面的临床意义更加突出。据研究资料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额叶皮质内S-腺苷高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S-腺苷高半胱氨酸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10]。(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能够增强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有研究资料证实,在阿尔茨海默病实验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海马神经元进行有效培养,发现细胞存在凋亡的现象或通过提升β淀粉样蛋白能诱导细胞死亡[11]。结果提示,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较高时可明显减少甲基供体的含量,同时对DNA及尿嘧啶的结构造成损害,导致DNA修复β淀粉酶样蛋白损害的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增加了β淀粉样蛋白的毒性,造成人体认知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最终导致老年痴呆症[12]。
综上所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程度越严重,但如今,尚未有临床研究能够证实降低老年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可改善其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为此,相关临床工作者需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更多的研究,从而提高老年痴呆症的治愈率。
[1] 刘爽, 张玉莲, 周震. 老年性痴呆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0): 1455-1457.
[2] 何江,佳俊豪,余伍忠,等.MMSE、HIS、ADL在阿尔茨海默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2(7):28-30.
[3] 李文兵,朱珊珊,邹丽娟,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0,9(6):909-910.
[4] 顾炳权, 王多宁.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 [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4, 14(4): 630-638.
[5] Seshadri S,Beiser A,Selhub J,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esease[J].N Engl J Med,2002,346(7):476-483.
[6] 杨昊翔, 尹立勇, 崔志杰.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J]. 临床荟萃, 2011, 26(12): 1026-1032.
[7] 王豪,瞿正万,倪培华,等.阿尔兹海默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ApoE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3):214-215.
[8] Minagawa H,Watanbe A,Akastu H,et al.Homocysteine,another risk factor for Alzheimer diseasse,impairs apoliporotein E3 fuction[J].J Biol Chem,2010,285(49):1473-1474.
[9] 李威, 李昕华.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痴呆相关性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11(26): 1473-1474.
[10]Vermeer SE,van Dijk EJ,Koudstaal PJ,et al.Homocysteine,silent brain infarcts,and white matter lesions:the Rotterdam Scan Study[J].Ann Neurol,2002,51(3):285-289.
[11]张惠实, 刘敏, 肖水源. 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3): 201-203.
[12]Alexopoulos P,Topalidis S,Irmisch G,et al.Homocystein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geriatric depression[J].Neuropsychobiology,2010,61(20):97-104.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entia and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ZHANGQiong,DAIChao-bo,WANGWei,CHENHui.
DepartmentofGeriatrics,theFirstHospitalofWuhan,Wuhan430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entia and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cases with dement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a test group who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Alzheimer’s disease group, mixed dementia group and vascular dementia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core of Hachinski Ischemic Scale, or further divided into mild group, moderate group and severe group based on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Forty patients without dementia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plasma homocysteine was detected with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 of plasma homocysteine in Alzheimer’s disease group, mixed dementia group and vascular dementi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 of plasma homocysteine in mild group, moderate group and seve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everity degree, the level of plasma homocysteine was increased (P<0.05). Conclusions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may induce a higher occurrence of dementia, and plasma homocysteine might decreas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dementia; homocysteine; cognitive impairment
430000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
陈辉,Email:570868091@qq.com
R 749.1
A
10.3969/j.issn.1003-9198.2015.02.015
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