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十年发展统计、成果分析与战略建议
2015-05-25周璐铭
周璐铭
孔子学院十年发展统计、成果分析与战略建议
周璐铭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100091)
孔子学院;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
孔子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日趋稳健,师资培养和志愿者派出的力度也在增强,并注重教学与科研的创新。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孔子学院对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意义巨大。孔子学院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自身的战略定位还不明确,工作职能不够清晰。因此,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进一步明确战略目标,在文化、职能、战略三个层面确立自身的定位,借鉴他国经验,提高科研水平,成为中国实施对外文化战略的有力载体。
一、孔子学院十年发展情况统计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从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正式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截至2014年10月,全世界已建立471所孔子学院和730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5个国家和地区〔1〕,汉语的国际教育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汉语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孔子学院的发展壮大也是势在必行。
从历年的增长数量来看,孔子学院在2005~2007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平均每年增加近100所,其后每年以增加30到40余所的速度平稳上升(见表1)。截止2014年10月,孔子学院在各大洲分布数量:亚洲32国(地区)102所,非洲29国42所,欧洲38国158所,美洲17国152所,大洋洲3国17所。孔子课堂设在54国共730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塞舌尔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14国58个,非洲8国11个,欧洲22国178个,美洲7国424个,大洋洲3国59个〔1〕。以单个国家来看,美国是设有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拥有100所孔子学院和356个孔子课堂①。此外拥有孔子学院前十位的国家还包括:英国24所,韩国19所,俄罗斯18所,法国16所,德国15所,日本13所,加拿大13所,澳大利亚13所,泰国12所(见表2)。
表1 孔子学院(课堂)数量增长情况(截止2014年10月)
表2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数量(截止2014年10月)
2006年起,世界汉语学习需求急剧增长,为了更好地扶持孔子学院、帮助世界人民学习汉语,国务院将原“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改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简称“国家汉办”),领导孔子学院的各项工作,并于2006年7月召开了全球首届孔子学院大会。2007年4月,“国家汉办”成立孔子学院总部,负责全球孔子学院的指导和管理,12月召开孔子学院总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孔子学院章程》。至此孔子学院完成了建章立制,为顺利开展此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孔子学院章程,孔子学院的主要职能包括:(1)面向海外社会各界开展汉语教学;(2)培训汉语教师;(3)开展汉语考试、教材研发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4)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5)开展当代中国研究。根据上述职能范围以及孔子学院在实际运行中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孔子学院十年来在开展汉语教学、培训及派遣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国际交流、组织汉语考试和开办教育公益事业等方面都有飞速增长,取得了巨大成绩并不断进行创新。下表3~6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发展历程与成就。
表3 教学活动开展情况
表4 海外汉语考试情况
表5 师资培训情况
表6 奖学金发放及社会活动开展情况
二、孔子学院的建设成果分析
孔子学院并非只是承担海外汉语教学任务,而是以汉语教学为主,同时融合了国际交流、师资培养、汉语考试、文化传播等多个职能于一身的综合教育机构。
(一)发展速度日趋稳健
从数据可以看出,孔子学院在经过最初两年的迅速扩展之后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期,以每年三四十所的速度平稳增加,没有出现过快过猛的状况,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迅速扩张带来的负面问题和国际恐慌。保质保量、稳扎稳打是孔子学院自身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从各大洲分布来看,仍然是发达国家较多发展中国家相对较少。欧洲是拥有孔子学院最多的大洲,美国拥有的孔子学院数量是整个非洲大陆的四倍多。从办学模式来看,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办学,运营所需资金基本上是中方外方平分。以2012年数据为例,全球孔子学院总支出约为3.96亿美元,其中中方负担额约为1.96亿,由此导致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孔子学院数量较多。
(二)教学规模日益扩大
从教学统计可看出,2006~2013年短短七年内,孔子学院的教学班次和注册学生数量都增长了几十倍,2012年孔子学院举办的活动参与者近千万人次,说明孔子学院的品牌知名度在不断提高。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扩大,孔子学院也迎来了一个较快的增长期(见表3)。全球参加汉语考试的人数从2008年开始飞速增长,四年间增长了十余倍,至2012年达到了352万。全球的“汉语热”仍在持续,这为孔子学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见表4)。
(三)教师与志愿者派出力度逐步加强
向世界各地派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是孔子学院总部的一项长期工作。派出教师通常是国内高校汉语言相关专业的资深教师,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当中的优秀人才有机会被选拔任命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中方院长通常为轮岗制,由对口的中方学校连续派出。志愿者通常由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或社会人员经过汉办选拔考试后上岗,程序严格。专职教师和志愿者能够有力地配合各地的孔子学院教学,带去第一手的汉语教学资料,不断为其补充新鲜血液(见表5)。此外,孔子学院总部在培养各国本土汉语教师方面也作出了许多努力,如每年进行上万人次的教师培训;设立针对外国学生的汉语教育硕士点,并配合孔子学院奖学金制度,鼓励有志于汉语教育的外国青年学生来华深造(见表6);每年邀请大量外国中小学教师参观访问中国,连续十余年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选拔优秀汉语人才,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等等。孔子学院总部的这些举措与各海外孔子学院的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三、孔子学院的战略意义与战略定位
(一)孔子学院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着软实力列入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国家软实力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从职能设置与发展趋势来看,孔子学院不仅是汉语国际教育机构,更是国家推进对外文化战略的前沿阵地。因此必须从战略视角认真审视孔子学院的意义、作用和走向,必须从战略理念方面对其进行更清晰的定位。接下来着重分析孔子学院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并对其自身战略定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1.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参与的事务更多,影响力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人民对于中国的兴趣也在增加,而遍布全球孔子学院恰好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打开了一扇窗。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学院除了进行汉语教学以外,向所在国的普通百姓介绍、讲述中国,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对中国的良好印象是更加艰巨和重要的任务。再者,孔子学院立足于当地的高校和教育机构,直接面对国外的师生和大众进行语言、文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因此它对于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对中国文化是否有吸引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看到孔子学院在这个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文化的交融与接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方面还有漫长的道路和巨大的进展空间。对驻在国进行持续的中华文化传播,是孔子学院一项义不容辞的战略使命。
2.能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但是也受到了许多误会与质疑。“中国威胁论”始终不绝于耳。虽然中国和平发展的愿望是真诚的,但是很难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认可与支持。即使在相互依存与合作共赢成为共识的世界新格局中,许多国家对我国的敌视与防范未减反增。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应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逐渐用行动来消解国际上的杂音,让世界逐步适应强大的中国的存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积极地通过外交渠道努力,通过与世界持续地交流和做出更多的实质贡献来逐步赢得好感与信任。
在配合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上,孔子学院依靠文化舞台可以大有作为。其一,通过语言与文化的传播向外国人民传达中国“和为贵”、“和谐共赢”的思想理念,孔子学院作为中间的纽带,将中国思想用更加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二,孔子学院通过持续地为外国学习者服务,使外国人产生“学习汉语受益无穷”的观念,增强对中国的好感和向往。
3.对于扩大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文化竞争是必不可少的。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使语言和文化价值观成为通用语言和主流文化价值观是世界大国都在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要手段。当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只有文化兴盛,国家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持久的繁荣奠定基础,因而价值观高地的争夺、文化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文化版图正在重构。中国正处在国家快速崛起的进程中,在经济成就已经举世瞩目之时,在本国文化相对处于弱势之时,大力弘扬中国文化,把文化发展置于更显著位置,不仅是填平国家内部发展短板的必要步骤,也是为促进良性增长、使中国的大国形象更加完整充实的必由之路。
孔子学院正是国家达到以上战略目的的重要平台,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提升汉语教学的广度和高度,不断激发世界“汉语热”的势头并持续努力升温,能够有效提高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和亲近感。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也是一国的文化和影响力最直接的反映。文化要走出去,语言是排头兵。在语言的基础之上,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且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让国外民众更好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在润物无声之中使中国文化逐渐为世界所理解、接受和欣赏,是孔子学院能够承担且应该承担的任务。可以说,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孔子学院的战略定位
目前,孔子学院的主要任务仍是进行海外的汉语教学。随着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的展开,孔子学院也应该进一步拓宽眼界,提高定位,承担更广阔的任务。
1.文化定位:孔子学院应承担更高层次的文化推介与研究工作
虽然孔子学院章程包含了“进行当代中国研究”的内容,但就目前来看,孔子学院仍以讲授汉语为主要任务,文化教学处于辅助地位。这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人力和资源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意识的不足。在今后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文化推介在教学中的比重。从国家整体的文化战略角度来看,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接受比学习中国语言更加重要,也更容易持续和产生深远的影响力。目前,孔子学院进行文化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介绍一些传统的中国文化技艺,比如太极拳、中国画、书法、烹饪等等,此外主办一些中国传统节庆活动。这些传统文化介绍确实提高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兴趣,但是如果仅此而已,则显得过于表面化。作为国家主导、中外大学联合主办的汉语教学基地,如果把中国文化的推介工作止步于此,则没有充分地利用国家投入的大量资金和资源。因此,孔子学院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定位,在进行表层的传统文化展示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国文化研究的投入。
中国语言和文化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走向世界,除了语言教学要走出去之外,汉语研究和文化研究同样要走出去。一直以来,海外的汉语和文化研究工作比较零散,通常是一些汉学家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影响面比较狭窄,也很难持续发挥作用。为了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以孔子学院为依托,整合海外汉语言文化科研力量,建立若干个海外汉语研究基地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打开思路,不仅立足于从国内向国外输出教师与资源,还要直接扎根于海外,进行长线投资,吸收借鉴海外的研究成果,从而反哺国内教学研究,实现两个阵地的双线发展。新成立的孔子学院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功能的开发。2013年4月9日刚揭牌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定位于从事汉学和中国问题的研究工作,培养致力于汉学和中国问题研究的学者,这必将提高汉学和中国问题研究在美国及世界学术界的影响与地位。2013年4月10日揭牌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孔子学院地处美国首都华盛顿,定位于为华盛顿的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国务院等政府机构的官员提供一个接触中文、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桥梁〔2〕。今后应多关注这些新成立的孔子学院的运行状况,充分发挥其学术研究潜力,以此推动其整体的定位更新与复合化转型,使之成为推动海外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
2.职能定位:孔子学院应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
孔子学院的出现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欢迎,申请开设孔子学院的国家和地区也络绎不绝,但是它的迅速发展扩大也被少数人所担忧。它们把孔子学院的迅速壮大与“中国威胁论”联系起来,认为中国在经济强大以后开始向世界输出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这种忧虑更加严重,如2012年美国发生了驱逐孔子学院教师事件。诚然,某些西方国家的这种排斥思想是狭隘和充满误解的,我们应进行解释和斗争,但是中国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国际的担忧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学院应该转变思路,从单向的语言文化传播转向促进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以更温和的方式达成使命。
杜维明教授认为,现在世界面临的挑战是需要展开全球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这是建立和平世界秩序的前提〔3〕。中华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主张“和为贵”,重视“亲仁善邻”、“和衷共济”,向来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点。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也是公共外交的应有之义〔4〕。孔子学院作为我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有责任也有条件促进本国文化与驻在国文化的相互沟通。例如,孔子学院以其天然的优势,可以建设成一个很好的跨文化学科研究平台和实验基地。这种思路与职能的转变,对中国和驻在国双方都是有利的,不仅有助于消除外国对中国文化的担忧与排斥,也能更好地促进孔子学院的本土化适应和发展。中国文化几千年以来正是在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繁荣成长,今天我们依然要秉持这种大国的文化心态和文化传统,在吸收其他文化优秀成分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
3、战略定位:孔子学院应致力于构筑新时期的中华文化圈
在我国的外交总体布局中,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目前,世界正处在深刻的转型过程中,中国周边地区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在这种新形势下,公共外交作为整体外交的一部分,应该积极配合我国的对外战略,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发挥更多作用。而遍布海外的孔子学院也应该树立战略意识,以文化交流为手段,促进与大国建立合作共赢关系,柔化中国周边的复杂矛盾,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首先,用文化手段促进与大国的合作共赢关系。以中美关系为例,目前美国48个州已经设立了100所孔子学院和356个孔子课堂,是全世界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如何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两个大国之间的战略互信,实现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共赢,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相信孔子学院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次,为柔化中国周边的复杂矛盾做出努力。近几年来,中国周边呈现出不稳定状态,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加剧了对中国的遏制态势,一些邻国趁机挑起与中国的领土争端,中国的周边外交正在经历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与中国发生争端的邻国往往有大量的华人华侨,或者历史上曾经是中华文化圈的一员。它们由于地缘、经济和文化的原因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无法摆脱中国对它们的天然影响。在这种状况下,公共外交尤其是文化外交在柔化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方面比传统外交方式更有用武之地。目前在亚洲的102所孔子学院覆盖了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中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中,只有朝鲜、不丹和文莱3个国家没有设立孔子学院;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与中国临近的国家以及伊朗、约旦、阿富汗等伊斯兰国家也都有孔子学院存在〔4〕。由此可以看出,亚洲的孔子学院呈现出跨文化信仰、跨发展阶段、融合多种社会制度的特点,这种多元并存的局面恰好体现了文化外交的优势,给了孔子学院大有作为的机会,能够为中国的周边外交助一臂之力。
再次,扩大教育投入以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这里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指非洲国家。中国在建国初期与许多非洲国家建立了深厚友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许多企业进入非洲,在实现国家海外利益拓展的同时帮助非洲国家加快实现现代化步伐。然而,这些在非洲的举措也遭致了一些非议,给中非传统友谊带来了一些阴影。尽管有许多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模式非常向往,但同时也存在质疑和担忧的声音。这说明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同样存在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缺少价值观方面的沟通。目前在非洲29个国家建立了共42所孔子学院,与其他大洲相比,拥有孔子学院的国家和学院总数都相对较少。非洲总体上是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稀缺,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但越是这样的地区教育支援越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孔子学院在非洲就应当承担起传播中国声音,输送中国当代优秀文化作品以及进行价值观沟通的工作,让他们了解到当代中国的面貌。2011年11月,中国热播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被译成斯瓦西里语在坦桑尼亚开播,当地观众反响热烈。而此前,中国电视剧极少在非洲播放,更不用说翻译成当地语言,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今后非洲其他地区的孔子学院应当更多地承担起此类文化产品传译工作,从而促进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成长。
四、对孔子学院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应继续保持平稳高质量的发展
孔子学院兴办的前十年或多或少地存在“以数字说话”的现象。每年新增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数量、开设的班次以及注册学生数等成为衡量孔子学院发展的硬指标。诚然,在一个文化机构刚刚开始立足和发展的时候,这些硬性的数字确实能够起到量化成果振奋人心的作用,但是孔子学院作为语言文化的教学机构,其衡量标准绝不能仅限于数量的增长,那些不可量化的功绩也更应值得关注,因为软实力本身就不像硬实力那样可以计算。从文化本质来看,它的传播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强调速度而忽视质量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并不能提高文化传播以及接受的效率。客观来讲,孔子学院的过速增加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觉,甚至产生反感。目前孔子学院的发展相对于其他著名的语言教育机构如德国的歌德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速度是惊人的,可以说用几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别国语言机构几十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个成果是可喜的,也是令人担忧的。语言与文化在一个地区的生根发芽需要有长期的积淀和酝酿过程,语言文化传播机构本身也需要经过长期探索才能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身为文化使者和语言传播者,相比一腔热血一知半解地进行对外宣传,对本民族文化怀着深厚的感情和敬畏去研究和探索是更可贵的思想境界。
(二)借鉴其他国家语言文化海外教学经验
前文已经提到,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以及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都是颇具传统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其中法语联盟已经创办了100多年,歌德学院也有超过50年的历史,它们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和经营方式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尤其歌德学院是在二战后百废待兴之时,在全世界对纳粹德国心有余悸的情形下创办起来的,经过几十年兢兢业业的努力,如今它已经成为德国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为德意志语言文化的推广和本国软实力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其他国家语言文化教学的成功经验,与外国语言文化机构的专家进行相关研究成果的讨论,对孔子学院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三)逐步发展为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第一,注重师资的遴选与培训工作。目前孔子学院教师的甄选标准主要集中于外语水平和教学经验方面,对孔子学院发展的研究也主要针对教学方法和教材设计,汉语教学更像是一种“匠人”的工作,几乎没有考虑到孔子学院的战略作用。今后,在教师培训阶段,应该对孔子学院教师进行基本的外交学知识尤其是公共外交理论的传授,还要让教师对中国外交现状有所了解,让教师更加清楚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责,增强使命感。
第二,加强孔子学院的科研建设,提高其学术水准,为一线教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英语教学和各类英语考试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长盛不衰,很大原因在于其语言教学的背后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集中了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对英语教学进行探索,使它的教学科学性更强,测试也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汉语的世界教学也应该树立同样的高标准来进行,否则将影响其世界竞争力的生长。本文认为孔子学院首先应利用国家的主导力量和财政支持,将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跨文化传播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专家汇聚起来,针对海外语言文化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为对外文化战略的推进输入更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其次,设立海外中国文化基金会,孔子学院应采用基金会运作方式,定期举行研讨会,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办学理念。最后,每年应有计划地组织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现当代优秀文化作品的翻译工作,源源不断地为教学第一线提供鲜活的教学资源,为汉语和汉文化爱好者提供学习资料等等。
(四)加强投入以吸引更多汉语爱好者学习汉语
目前,孔子学院通过设立奖学金、培养专业硕士、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等品牌活动,邀请外国中小学校长访华、学生夏令营以及向各类教育机构赠书等方式持续表达中国对于海外汉语教育的重视、热情以及魄力。可以说这些工作对于赢得他国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对中国的友善、信任和亲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孔子学院还应加强对国外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和提升,使他们教授汉语的职业生涯更加具有前途保障和职业吸引力;增设涵盖面更加广泛的奖学金制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来华深造,成为未来汉语传播的专家;举办更多的公益活动和教育支援活动,促使有孔子学院的地方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等等,以上方面不仅能够迅速提升孔子学院的知名度和受欢迎度,更能够让更多的外国人将孔子学院看成自己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使他们将个人的梦想寄托与中国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相比领导者和精英而言,普通民众往往更容易被打动和转变,越多地影响这些人,对中国形象的改善越是有利,也会更为持久。所以,孔子学院应从基础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赢得自己的声誉,同时也为国家换取他国的好感、信任、支持。
(五)注重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有机结合
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相脱节,是当前汉语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语言教学的材料很多时候只注重实用性而忽视了文化内涵,而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固化的技艺方面,没有体现出中国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感。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国主动夺回自我伸张的话语权,加强对当代中国的客观介绍是极其重要的。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当代中国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人民真实的思想、生活以及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等方面都应该成为我们对外文化传播的宝贵素材。而我国在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之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道路选择,是经过时间考验和实践证明的,也应该自信地讲出。这是拉近与世界人民的距离,取得精神共鸣的最好方式。语言机构传播文化的一个优势在于它能够避免白皮书式的宣讲,通过与外国人个体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消除心灵的隔阂。“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孔子学院不仅担负着有形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担负着无形的外交使命。通过平等而深入的交流,促使中国当代文化和价值观的准确阐释和有效传播,是今后应该着重加强的方面。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孔子学院一方面应该有高远的理想和广阔的视野,树立起与大国气象相匹配的战略眼光,担当起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及与其他文化和谐交流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也必须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摒弃好大喜功与急功近利的心态,夯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与学术修养,打造与其名字相匹配的文化品牌,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更多的力量。
注释:
①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联系:二者都是由孔子学院总部管理和指导、由中外双方代表组成理事会进行日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的非营利教育机构。二者区别:首先孔子学院一般设立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而孔子课堂则通常是设立在中学及其他文化教育机构;其次就二者的规模来看,孔子学院无论从环境、场所、经费、教学人员等各个方面都大于孔子课堂。
〔1〕孔子学院官方网站.关于孔子学院/课堂〔EB/OL〕.(2013-12-31)〔2014-07-29〕.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2〕聂学慧.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定位与选择——以美国孔子学院为例〔J〕.河北学刊,2013,(4): 184-187.
〔3〕杜维明.多种现代性:东亚现代性涵义初步探讨〔C〕∥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314-323.
〔4〕杨洁篪.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J〕.求是,2011,(4):43-46.
(责任编辑:陈艳艳)
10 Years of Confucius Institute:Statistics of Development,Analysis of Achievements and Strategic Suggestions
ZHOU Lu-ming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Central Party School,Beijing100091,China)
Confucius Institute;development strategy;culture;Soft Power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statistics of the past 10 years'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evaluates its achievements based on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As indicated by the statistical data,the scale of Confucius Institute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ing at a stable speed.Meanwhile,the efforts in training teachers and sending volunteers abroad are being strengthened with the focus on the innovation in both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Since Confucius Institute is one important venue to sprea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it is hence crucial to increasing the impact of Chinese culture.Therefore,suggestions to Confucius Institute are given that strategic goals have to be clarified in future.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lnstitute's own position i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culture,function and strategy.The experience from other countrie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the researching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and its is expected to be an excellent carrier of Chinese foreign strategy of culture.
G113
A
1009-4474(2015)01-0038-07
2014-09-14
周璐铭(1985-),女,山东济宁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化战略研究。E-mail:zhoululu198503@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