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应与临床相结合
——附2例经验与教训
2015-05-24李晓东
李晓东
心电图诊断应与临床相结合
——附2例经验与教训
李晓东
心电图上ST-T的改变是非特异性心肌复极异常的共同表现。在作出“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的判断之前,必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近期本科室遇到的两例ST段改变的患者,使我们对于结合临床资料重要性的体会加深,现报道如下。
例1患者男性,49岁。体检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动过速(123次/min);Ⅰ、aVL、V2~V6ST段下垂型压低0.1~0.2mV,T波倒置;aVR、V1ST段抬高0.1~0.2mV。检查中询问病史得知:患者2周前“感冒”,近1周出现“咳嗽”,且以夜间睡眠时为甚。自述糖尿病史多年,既往心电图正常。根据心电图有超过6个导联ST段压低>0.1mV,V4压低幅度最大,伴aVR、V1ST段抬高>0.1mV,是左主干次全阻塞或严重三支病变导致缺血的典型表现[1]。结合病史,考虑患者存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能。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ST段缺血型压低;T波倒置,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建议心血管科门诊。门诊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收住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肌钙蛋白I 0.09μg/L,血糖17.11mmol/L,甘油三酯3.70mmol/L,B型利钠肽650.4pg/L。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偏大,室间隔活动低平,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冠状动脉血管CT示左主干-左前降支交界区可见长约8mm的非钙化为主的混合斑块,管腔重度狭窄;左前降支近端可见多发钙化性、混合性斑块,大者长约16mm,局部管腔中度狭窄,远端管壁钙化、非钙化相间的斑块,管腔轻中度狭窄;左旋支较细,近端可见非钙化、钙化性斑块,起始部位较明显;后降支可见多发混合性斑块,近端轻度狭窄。经抗缺血、抗血小板与抗血栓治疗,两周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出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Ⅱ~Ⅲ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
图1 例1患者的心电图。
例2患者男性,40岁,因“被发现神志不清1.5h”入院。12导联心电图(图2)示Ⅰ、Ⅱ、Ⅲ、aVL、aVF、V3~V6ST段呈斜直型抬高0.1~0.3mV,T波直立;aVR ST段下垂型压低,T波倒置。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ST段抬高,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进一步了解病史,患者为急性H2S中毒。入院后,肌钙蛋白Ⅰ0.37μg/L;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壁运动减低,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减低,LVEF 42%。由于H2S中毒,导致心肌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失活,心肌线粒体受损,造成心肌损害或弥漫性中毒性心肌炎[2]。患者的左心衰竭、心肌酶谱增高及心电图的类心肌梗死样改变为H2S中毒所致的心肌损伤。随后冠状动脉CT示冠状动脉成像未见明显狭窄改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0,也证明心肌损伤非冠状动脉病变所致。出院诊断:H2S中毒;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缺血缺氧性脑病。
图2 例2患者的心电图。
讨论ST段抬高是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但它也可能出现在变异型心绞痛、早复极综合征、急性心包炎、重症心肌炎、室壁瘤等患者中。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特异性不强,若不进行心电图动态观察结合心肌酶谱变化,很难与一般的心肌缺血相区别,容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的两例心电图特点是:“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不是“心肌梗死”;而“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却是“真心肌梗死”。为什么不典型心电图表现的患者(例1)能得到及时诊断?源于检查过程中,对病史的了解并及时提出建议。而对“典型”图形(例2)发生误判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忽视了病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这就要求心电图医师不仅要警惕典型、不典型的心电图图形,同时还要注意鉴别诊断。在“依图”报告的同时,注意结合临床资料,不能“就图论图”贸然下结论,以免造误诊、漏诊,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1]吴祥,蔡思宇,叶沈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线索[J].心电与循环,2013,32(5)∶362-367.
[2]姚咏明.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3∶1387-1390.
2014-10-27)
(本文编辑:杨丽)
31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E-mail:lxd00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