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皮针抽提法治疗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2015-05-24求晓恩裘小玲何芳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斜线头皮脑梗塞

求晓恩 裘小玲 钱 群 何芳芳

头皮针抽提法治疗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求晓恩 裘小玲 钱 群 何芳芳

脑梗塞;头皮针;抽提法

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的60%~70%[1],在中风幸存者中有3/4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一侧肢体肌张力异常或肌力低下,遗留有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康复[2]。笔者采用头皮针抽提法结合体针治疗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并与常规体针治疗比较,观察不同针法对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针灸门诊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8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以1:1比例平行分为抽提组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43~70岁,平均(56.75±8.53)岁;病程21天~6个月,平均(2.75±1.41)个月;常规组90例,男53例,女37例;年龄36~68岁,平均(54.82± 7.23)岁;病程15天~6个月,平均(3.02±1.3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制定。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③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④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⑥CT或MRI检查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病程2周~6个月;③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偏瘫侧肢体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评分或综合评分有一项≥3分者;④年龄35~70岁;⑤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T或MRI诊断为非脑血栓形成偏瘫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脑炎等);②合并有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者;③由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疾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④头皮有疤痕、肿瘤、严重感染、溃疡者,及施术部位为头颅手术部位或未植入颅骨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脑梗塞常规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及对症处理。

2.1.1 抽提组 ①头皮针:取穴: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病灶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中线。顶中线由前顶刺向百会;顶颞前斜线由前顶刺向悬厘上2/3,顶颞后斜线由百会刺向曲鬓上2/3,都用两根毫针接力刺法,即在前顶或百会穴进一针,然后在第一针的针尖部位再沿同一方向进第二针。操作手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0mm×40mm,施术部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采用指切进针法,快速将针刺入,针身与头皮呈15~30度夹角进针至帽状腱膜下层后,进行行针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s),每次至多提出2.5mm左右,又缓慢插至2.5mm。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min。间歇动留针3h,每隔30min运针5遍,行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活动。出针时,用消毒棉签按住针孔,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迅速拔出,若针后有出血,可将棉签按压针孔2min。每周针刺3次,10次为1个疗程。②体针:取穴:患侧风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随证配穴: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承浆、下关;舌强语蹇加廉泉、哑门;足下垂加解溪;肩痛加肩三针。常规消毒进针后,施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运针后分别在肩髃、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悬钟穴所刺毫针针柄上各插入一段约2cm长的艾条,从底端点燃施灸,艾燃尽后,除去艾灰起针,每周针刺3次,10次为1个疗程。

2.1.2 常规组 体针:取穴、随证配穴、针刺手法、疗程同抽提组。

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

2.2 观察指标

2.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评定,共分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语言、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八方面。最高分45,最低分0;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2.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5]将日常生活动作分为进食、洗澡、梳妆洗漱、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10个项目,最高100分,最低0分。60分以上提示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60~4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

2.2.3 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4]①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②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③2级:基本生活自理,小部分需人帮助;④3级:部分生活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⑤4级:能走能站,但需人照料;⑥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⑦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可喂食;⑧7级:植物状态。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拟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0%或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或增加不足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或更多;死亡。

3.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抽提组愈显率37.8%,总有效率84.4%;常规组分别为21.1%和70%。两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抽提组常规组例数90 90治疗前29.34±11.43 30.16±12.57治疗后57.63±15.12△* 41.96±14.29△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脑梗塞属缺血性中风,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盲、失语等,以偏瘫最多见。因此,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是该病康复的重要任务,也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以往研究[2]表明,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介入针刺治疗能极大地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头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知识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国际标准化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头皮针抽提法结合患肢运动是由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孔尧其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提高偏瘫患肢肌力,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有效临床诊疗技术。抽提法源于汪机的《针灸问对》,由抽添法演化而成,“抽添即提按出纳之状,抽者提而数拔也;添者按而推也[6]。”此施术简便、易于操作,该手法动作主要是以向外抽提,“一抽数抽”为特点,属小幅度提插手法,紧提慢按为主,向外抽提,瞬间速度要快,但最好针体又不动。本法操作要领在于力度和速度,术者必须将全身的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发力向外抽提,不仅有较大的刺激量,局部产生较强针感,而且还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长留针,配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史红斐等[7]认为,头皮针抽提法不仅能加大刺激量,患者还不容易产生疼痛感,能较好地配合医生进行运动训练,延长留针时间,增强头皮局部针感,提高疗效。

头皮针抽提法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孙申田等[8]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脑血管病偏瘫,发现针刺有明显改善细胞集聚和血液黏度的作用;且其脑血流图有非常显著地改变,针刺前脑血流图波幅低平,针刺10~30min后,其脑血流图的平均波幅增高,流入容积速度明显增大;针刺头穴对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提出头针通过一定的传递方式直接兴奋中枢运动神经系统,是治疗脑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机制。本技术选取顶中线和顶颞前、后斜线为治疗部位,顶中线属督脉,顶颞前、后斜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都有疏通全身经络和升阳益气,平肝熄风作用。其治疗原理,在经络系统主要是用针刺刺激头部的经络腧穴,来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状态;在神经系统,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如顶颞前斜线对应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是对侧肢体的运动中枢,针刺通过刺激顶颞前斜线,达到治疗对侧肢体运动障碍的目的[6]。研究[2]证实,头皮针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血流变状态,激活损伤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改善因脑细胞缺血缺氧而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能有效、快捷地改善机体的气血运行。合谷为阳明经原穴,可使原气通达;阳陵泉乃八会穴之筋会,可舒筋通络;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下合穴,可健脾濡养筋脉;环跳穴相当于坐骨神经点,刺激该点能加强下肢屈伸运动,加上艾灸,以温通血脉,舒筋活络,促进肢体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头皮针抽提法结合体针有效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头皮针抽提法施术简便,易于学习,宜于推广应用。

[1]周宇,吴中朝,栗新.巨刺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手功能障碍37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20):1746-1749.

[2]何可,张泓,吴清明,等.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J].中国针灸,2012,32(10):887-890.

[3]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47.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125.

[6]孔尧其,徐福,林秀蓉,等.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偏瘫患者肌力120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5,46(2):104-106.

[7]史红斐,郑晓红.头皮针抽提法配合运动训练治疗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6):387-388.

[8]孙申田,李淑荣,朱永志,等.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脑血管病偏瘫500例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84,4(4):5-7.

(收稿:2014-10-15 修回:2014-12-20)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No.2013ZST004)

浙江省嵊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嵊州 312400)

求晓恩,Tel:13819532666;E-mail:qiuxiaoen@163.com

猜你喜欢

斜线头皮脑梗塞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让头皮爱上做SPA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疯狂的游戏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
趣味数独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