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研究
2015-05-23吕荣光
吕荣光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研究
吕荣光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原甘肃省卫生学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依托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院校合作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努力,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得到快速而长足的发展,对同类学校的专业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业建设
1 专业建设成果
1.1 深入调研,以职教理念为先导,以岗位需求为引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岗位的特点,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及现代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行业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继而调整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了课程体系。
1.1.1 明确专业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教育是为广大农村、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独立教育层次。在此定位的基础上,依据课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体系改革调查研究》的调研结果,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依据专业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示意图
1.1.2 多途径、分阶段,实施递进式的实践技能教学 制订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实施阶梯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见表1。
表1 递进式的实践技能教学
1.1.3 依托技能竞赛,改革专业课程校内考核评价方式 依托5门核心课程的技能竞赛,制订统一的考核标准,推动专业课程由单一的理论考核过渡到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理论考核题型与内容模拟医学检验技术(士)资格考试;实践考核单独计算成绩,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1.1.4 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多途径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遵循“学为主,教为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依托课程组活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制度,定期开展多种途径的活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见图2。
图2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活动示意图
1.1.5 开发校本教材,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专业建设中,完成了校本教材《检验专业技能综合训练》、《病原生物及免疫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的编写工作;完成了课题《检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了师生共享的资源平台,促进了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1.1.6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实践考核制度,改善校内实训条件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室面积约540余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约240万元。在专业建设中,制订了学生实践考核制度、仪器使用流程及基本实验操作流程、学生实践技能考核标准,修订了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等,投入70万元,将临床检验实验室改建为数码互动实验室。这些措施都为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学生实践学习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建立保障机制,以专职教师培养为主,促进行业融合,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制订了《甘肃省卫生学校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评选、培养和管理办法》。依据《甘肃省卫生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经过校内选拔、培养,行业内引进、聘请,构建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2.1 培养专业带头人,引领指导专业建设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了2名专业带头人。两年来,专业带头人主编了2本校本教材,指导编写了1本实训教材;参与了3项科研课题;撰写了5篇论文;独立承担着3门核心课程的主讲任务。同时,担任课程组负责人,主持编写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培养指导骨干教师、青年教师。
1.2.2 培养骨干教师,使其成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3名骨干教师均独立执教1门以上的核心课程;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教材5本,撰写论文十余篇;积极参与教师业务竞赛活动;承担指导2名青年教师的工作任务。两年来,骨干教师分赴国内外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学术会议和培训,赴高校、医院进修,更新教学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成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
1.2.3 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储备专业建设的后备力量 培养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在专业建设中,严格落实听课、评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每年有1篇论文发表或交流;指定专人指导青年教师;激励青年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书。目前,我专业5名青年教师均获“双师资格”。
1.2.4 聘请行业专家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 依据教学需求,聘请医院或其他院校相关专业人员为兼职教师,返聘退休的资深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或指导教学工作。兼职教师除承担教研室授课任务外,还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为优化师资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1.3 探索临床见习机制,完善顶岗实习机制,提升学生培养成效,拓宽就业途径
我们积极加强院校合作,制订编写了实习计划及大纲、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手册等教学资料。同时,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数目,根据专业定位,在校学习期间穿插医院见习,使学生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和专业领域格局,提高行业参与度。顶岗实习采取学校统一分配和学生自行联系两种途径,学校统一分配主要是条件优越的“三甲”医院,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自行联系主要是基层单位,从而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两种实习途径使学生在具备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锻炼了职业能力、拓宽了就业途径,实现了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统一[1]。
2 思考
我校的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一些工作需要继续完善。
2.1 通过实践检验示范校建设成果
示范校各项改革方案的实施尚处于探索、实验阶段,成效有待确认。专业建设改革需要继续参照国内、省内相关改革建设情况,取长补短,广泛调研,增强成果的科学性、系统性[2];需要加强机制建设,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改革后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需要加强专业建设的实践工作,通过撰写相关文章、著作论证改革成果;需要设立课题,追踪实习单位、用人单位、毕业生的资料,量化社会服务质量。
2.2 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地位尴尬,医院检验科室是毕业生的主要去向,科室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众多,中职生无疑是最低层次的。特别是随着临床检验仪器的自动化,对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需要提升办学层次。
2.3 切实推进院校合作,促进专业发展
专业的发展需要全面落实院校合作,只有落实院校合作机制,使得校内教师的临床进修制度化、临床工作人员校内授课常规化,即实现检验工作人员、教师双向流动,才能真正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检验专业实验设备、仪器昂贵,落实院校合作,实现临床与教学的实验设备、仪器共享,既节约了资金,又缩短了校内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差距。落实院校合作,有利于建立与岗位能力标准一致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保证学生学有所用,为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通过专业建设带动教师科研工作
示范校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院校合作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师的科研工作,但这些工作更多是为了完成任务,教师承担科研的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被调动起来。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今后需要加强3个方面的锻炼:一是撰写论文,主要是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出发,对教育教学现象多做理性思考,做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心人。二是编写相关教材,特级教师钱守旺曾说过:“能否理解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教材编写就是教师对教学反馈、教材理解、教材应用的综合处理过程,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三是研究课题,我校为医学类职业院校,教师的课题研究不要仅局限于教育教学,也可以拓展到专业领域。
3 展望
专业建设是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基础。两年来,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成功经验将被继续应用,但专业建设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未来还需要投入极大热情,付出艰苦努力,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抓住机遇[3],从而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不断发展。
[1]刑艳,唐中,蒋兴亮,等.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228-229.
[2]唐陶富,桂重阳,杨晓斌.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2(36):153-154.
[3]李会强,李昕,刘运德,等.构建特色专业,促进检验医学快速发展[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2):1-4.
G40-03
A
1671-1246(2015)12-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