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充满人文性的探索
2015-05-22张蓉
张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不能只看学生成绩的高低,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关系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让小学语文充满人文性,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打下基础,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性进行研究,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性 人文关怀 探索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不但指出了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性,还说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人文性,让学生感悟到语言的魅力所在,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内涵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也就是先进的规范和价值观。人文的集中体现是:尊重人、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广义上是指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是人类文明的机电,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反映;狭义上主要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民族性是人文性的基本内容。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的课程目标指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热情,并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科学和真知,掌握一定的思想方法。
(二)文化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时创造了很多优秀文化,这些文化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值得后代保存和弘扬。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文化知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神,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能够在吸收民族优秀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做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三)生命观
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关注生命、关注人性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之外,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排解遇到的烦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人格,提倡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让小学语文充满人文性的策略
让小学语文充满人文性,不但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化中蕴含的道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促进双边交流的实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个性品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语文中的人文内涵
1.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人文资源。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比较强的学科,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每一篇课文、每一句话都是作者感情的表达,人文精神非常浓厚。教师要在全面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认真剖析课文中体现的人文感受,再用心传递各学生。
2.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中蕴含的人文底蕴。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感情和人际交流的工具,精彩的语言本身就有很强的人文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都还处于较低的层次,通过语言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感悟,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多积累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在积累的过程中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3.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小学生一般好奇心都比较重,表达欲望也比较强,因此语文教师就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如果针对同一个内容,学生之间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的人文精神。
(二)发挥教师的人文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1.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和了解。教师要想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应该具有两种身份,在课堂上做一个“严师”,在课下做学生的朋友,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
2.在教学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小学生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表扬,这种表扬带有明显的激励性,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给以表扬,让他们再接再厉表现更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他们不要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最后取得成功。教师的鼓励可以给学生莫大的动力,感受到教师的支持,让学生在困境中更能迎难而上。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中的人文性
1.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些语文课文虽然意境比较优美,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增强对学生人文性的教育,但是由于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再加上小学生社会阅历和经验有限,不能完全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这种情况之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可以创设一种比较贴近文章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其中的人文性,教学效果便可以事半功倍。在学习《生命桥》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当时的情境,领会老羚羊的奉献精神。
2.开展人文实践活动。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语文教师要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社会实践是人文教育的一个有效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是假期,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感悟人类文化和精神的伟大;组织他们去孤儿院、敬老院做小志愿者,陪孤儿做游戏,和老人聊聊天等,体会到被人需要、帮助别人的快乐;让他们给亲人朋友写一封信,加深对亲情的理解;让他们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教育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不仅是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特点的客观需要,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性,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语文教学进行更深的探讨,从多个方面努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参考文献:
[1]顾明刚.让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人文性[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1).
[2]顾婷婷.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04).
[3]高卫东.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J].新课程(小学),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