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依法治国与党风廉政的综合社会效果
2015-05-22朱俊红
朱俊红
[摘要]: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成为了党风廉政的主旋律,而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一经提出,与以往反腐倡廉的成果相互呼应,得到了民众的一致拥护。重点研究了依法治国与党风廉政的综合社会效果。认为,依法治国与党风廉政是相辅相成的非对立的两面,只有依法治国和党风廉政同步有序地稳步推进,才可以使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得到有效的保障。此两者的综合体,也是我国维稳的核心政策。
[关键词]:依法治国 党风廉政 综合社会效果
十八大后,国家在反腐与经济、贪腐犯罪的追逃力度加大,在国内社会中形成了一股满满的正能量。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大背景下,“依法治国”的理念被隆重提出,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之后第二次下定决心的进入到“两手抓”的状态下。而事实上,本文认为,“依法治国”和“党风廉政”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领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积极的方面。“依法治国”可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而“党风廉政”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
一、研究背景
“党风廉政”是1998年由《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第一次正式提出,后来党中央下达了一系列的补充规定和与时俱进的新规定加强党风廉政的建设。党风廉政是一个长期的,明确了责任人和具体办法的系统化的党建工作。任何政府部门、事业部门、社团单位、国资单位,都需要深入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工作。
而依法治国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有提及,单在文革前后,依法治国被政治斗争为纲的政治局面稍微扰动,导致其执行力较低。本文研究的“依法治国”概念,是指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二、现存问题
在较长时间内,“走后门”成为群众去政府办事的唯一途径,2010年腾讯网进行的一次调查中,73%的群众认为去政府大厅办事的效率不如“走后门”高。这种现象催生了群众不对政府工作效能的整体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也成为了含人权问题在内国际舆论给中国政府的主要压力。甚至目前即便是官员承诺不收礼,群众特别是商人也不会相信。
1.经济发展与党风廉政的冲突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上我国对土地使用及工厂立项的审批权仍需要十余个部门的联合审批,导致了商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得不采用影响党风廉政的手段进行商业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邀请政府领导担任企业顾问、建立商会及各种民间组织邀请政府领导担任职务等。甚至在当前的党风廉政高压政策下,仍然存在部分企业负责人向政府领导直接行贿的情况。
当然,目前也发现了较多的官员亲属,或者其他人以官员亲信的名义,主动找到企业负责人,与其“谈合作”的名义收取大量的费用。也有民间传说有“大老虎”的直系亲属直接从商,甚至从事以审批政府公文为主要业务的咨询业的案例。这些人也给党风廉政的形象带来了较坏的影响。
2.对依法治国的学习贯彻需要周期
全面依法治国是在之前立法工作和执法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法制改革形成的权利新体系的扼要概括。通过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全面贯彻,可以实现凡是以法律为准绳的办事模式,而不是凡是以上级指示为准绳的办事模式。但这种模式的转变难度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以经济建设为纲”的转变难度。目前各地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虽然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贯彻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但其实际工作模式尚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专变。包括“全面依法治国”的贯彻工作,也是受到了上级指示而无条件执行的。
3.党风廉政需要依法治国的支持
近两年,国家强力打击贪腐确保党风廉政的工作模式下,体现出来较多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因为依法打击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托关系走路子”找相关部门说情甚至施压的不良现象。虽然这些不良现象给侦办工作带来了较多线索,但也给侦办工作带来了较多的阻力。而侦办工作如果得到了法律体系的完善支持,其工作难度会明显降低。更多的“老虎”的反腐难度会明显降低。
三、对策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要得到提高。目前,群众已经开始逐渐相信去政府大厅可以完成大部分商业和生活相关事务的办理。而与此同时,因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通道逐渐疏通,上访等以往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正在减少。这也是群众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成果啧啧赞叹的主要原因。
1.纪检反腐工作让党风廉政工作充分落实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党风廉政建设每天都在接受着挑战。但在近2年的反腐工作打击下,国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已经出现了起色。部分群众开始相信通过合法举报的方式让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党政领导受到全面的调查。纪委成为了当前民意支持率(百度统计)最高的政府职能部门,反腐工作让前文分析的较多的不正当竞争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这使得社会环境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势。群众对政府官员个人的工作更加信任,对政府的信用和形象好评更多。
2.利用立法工作本身加强全面依法治国体系的建设
通过加强立法和权利下放等综合行政手段,使用法律约束地方领导因为权利下放获得的权利履行方式,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中南海的命令出不了中南海”的主要原因,是在以往采用行政命令层层传达的过程中,因为口口相传的自然信息流失方式,即便是中途没有各级领导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信息完整传达的基层的概率都较小。而采用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式,人民代表大会的思想可以直接形成相关法律作用于整个国家机器和全体公民。此种模式下,政府领导与公民之间可以真正实现“法律面前”的平等。而此举可以有效缓解前文所述的因为贯彻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不深入造成的各种问题。
3.加快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
我国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要求下,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之前的立法过程也有存在重叠与矛盾的地方,这都要求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对之前法律体系进行梳理,相互走动学习,加强交流研究,接受群众意见,发现当前法律体系的相关问题。通过加强加快立法的方法,对当前的法律体系进行纠错和查漏补缺。只有法律体系与行政体系相结合、法律体系与民风民俗相结合、法律体系与经济现状相结合、法律体系与国际环境相结合,才可以实现真正可以支撑“全面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而此过程,应该作为全面依法治国贯彻过程中的核心任务。
四、结束语
综上,全面依法治国与党风廉政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非对立面。全面依法治国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互作用,在现状条件下已经使得政府的民意支持率大幅度提高,居民幸福感指数得到了法律保障,国内社会稳定性得到了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翁淮南,张纪,张少义.以优良党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依法治国[J].党建,2014,(09):56-57.
[2]杨金风.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