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地理教学的“课魂”

2015-05-22陈昊

地理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课堂

陈昊

摘要:本文从四方面阐述地理教学的“课魂”: 用“课魂”构筑地理知识框架,形成课标化的课堂;用“课魂”体现地理现实意义,拓展生活化的课堂;用“课魂”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情感化的课堂;用“课魂”进行世界观教育,创设理性化的课堂。

关键词:地理教学;课魂;课堂

何为“课魂”?“课魂”即一单元的灵魂,是一单元的核心概念,是贯穿一单元的核心线索,也是一单元的教学主题即教学中心,是课堂教学的“神”。“ 课魂”统领一节课的知识内容,是主杆,有了它才能枝繁叶茂;“课魂”又像红线,窜起粒粒珍珠,使知识体系更清晰、完整。以“课魂”为中心,可以更加突出地理教学的核心价值,让地理教学彰显其育人功能。以“课魂”为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才不会迷失方向,教学所要达到的诸多目标才有“灵性”,各种资源与方法、手段的使用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展开才会有“方向感”与“弹性”。“课魂”体现在课堂中教师教的状态和学生学的状态,学生因“课魂”而脉络清晰,教师因“课魂”而得心应手,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地理课堂。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尽管现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多样,场合有异,但地理课堂教学始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战场。如何确立“课魂”,调动学生思维活动,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

一、用“课魂”构筑地理知识框架,形成课标化的课堂

地理课程标准是规定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不仅是教材开发的依据,更是地理教学和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提炼“课魂”,应从认真研读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开始,找到课与课之间的共性目标。

案例1: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本单元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方面分别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排序。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旅游业的发展,都紧扣课标,围绕“人地如何协调发展”这一主线,既涉及很多自然地理知识,又涉及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因此,人地协调发展即为本单元的课魂。

案例2: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整体性观点把握教学思路,设计教学主线,从人口、资源、发展等角度入手,紧扣课标阐述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措施: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将资源、人口、环境、发展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作为本单元的教学主线,合理发展即为本单元的课魂。用大量案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框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二、用“课魂”体现地理现实意义,拓展生活化的课堂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与生活关系密切。如果学习脱离现实生活,就等于失去生命力的源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生活价值,学会用地理知识与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与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学”是为了“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生活走进地理?

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多用生活化的语言,让学习方式生活化,让地理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努力追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境界,就要实现生活化、实践化。通过教学活动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生活实例,将生活与地理知识紧密联系,让知识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走进课程。

案例3: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更加详细地对地球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进行描述。重点描述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基本原理与能量交换。如岩石圈中岩石的种类和相互转化、内外力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通过实习和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以理解和解释。教学中尤其是大气圈和水圈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规律和原理,并在学习中总结和理解这些基本规律和原理,最后将知识升华到一定高度,回到现实生活,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地理学习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使地理生活化并不是一句空话。本单元的“课魂”即生活中的现象、规律和原理。

三、用“课魂”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情感化的课堂

爱因斯坦曰:“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怎样才会“热爱”地理?怎样才会喜欢地理课?关键在于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快乐地学习。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特强的学科,它既有逻辑思维,也有理解记忆,一味让学生被动学习地理知识,学生提不起兴趣,不能体验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必须创设地理情境,带着情感去教,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通过教师激发诱导,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享受地理课堂。

案例4: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本单元的主线。课程标准将人口与环境的内容限定在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的范围内,即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运用大量“活动”、“探究”和“典型案例”,讲述核心基础知识,开展野外(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地关系即课魂。

四、用“课魂”进行世界观教育,创设理性化的课堂

从小学的自然到初中的区域地理以及高中的综合地理,地理教学贯穿学生从知识萌发到世界观的初步形成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地理知识蕴含的自然、人文的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大大丰富了世界观的科学内涵。21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很多学生的世界观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被扭曲,地理教师纠正其世界观,理应责无旁贷。

案例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本单元着重体现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从地质历史时期到现在的自然环境,从不同的历史时期与角度举例说明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把土壤圈作为例证,运用生物圈植被的变化规律解释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而使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并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环境观。课魂即地理环境要素。

案例6: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从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的问题入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收集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可以选取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某个区域,帮助学生理解在该区域发展过程中,哪些是优势条件?哪些是劣势条件?如果是该区域的负责人,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优势如何利用,劣势怎么解决?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形成理性的地理思维方式。课魂即可持续发展。

地理课堂不能缺失情,情是情感,是生命的核心;地理课堂不能缺失魂,魂是思想,是生命的价值。要创设思辨的地理课堂,没有思辨性,就没有智慧的生成和发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分思考和选择的空间,使课堂成为个性张扬和富有价值问题不断浮生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王晶.“磨默结合”——走向地理教学常态化[J].地理教育,2014,(10):49.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活课堂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